APP下载

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影响分析

2019-04-24陈淑群段小夫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注射剂不合理药学

陈淑群,段小夫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重庆 409100)

中药注射剂是指药物经纯化、提取后可向人体内直接注射的浓缩液、无菌粉末和灭菌制剂,其在临床中常用于辅助治疗无法吞咽、重症和意识障碍者。伴随近几年中药注射制剂在临床中的应用愈发普遍,使得一些用药问题日趋严重,如药剂应用不合理等,从而能对用药安全性产生严重影响[1]。中药注射剂是现代药物技术与传统中医药结合的产物,在疗效确切的基础上,改变了传统的给药方式,使药效更快发挥作用。目前,中药注射剂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具有化学药物不可替代的优势。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特有的药品品类,最早历史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八路军太行山根据地被多重封锁,缺少足够的治疗流感和疟疾的奎宁和阿司匹林等药物。附近的山上生长着大量的柴胡,在这种情况下,一二九师的医务人员上山采集柴胡,制成汤剂或膏剂给患者使用。这支部队就是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所属部队的原型。

如何确保用药安全性,使中药注射剂应用不合理情况降低,已成为现下临床的重点问题。故本文以我院接收的行中药注射剂治疗的342例患者为对象,经开展药学干预,现做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资料 将2016年4月-2018年5月作为病例时段,选取我院接收的行中药注射剂治疗的342例患者为对象,随机分设不同组别。在对比组171例中,男108例,女63例;年龄25岁-79岁,均龄(48.6±2.3)岁。在实验组171例中,男107例,女64例;年龄26岁-80岁,均龄(49.5±2.4)岁。把被选对象的基本资料相比,数据间可比较(P>0.05)。

1.2 方法 行常规中药注射剂治疗对比组;实验组者经药学干预后实施注射液治疗,(1)用药统计工作做好:对医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现状进行全面了解,对每月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情况,以及采购数量等进行登记和统计,尤其是临床应用剂量较大的注射剂,如丹参川芎嗪、血塞通和参麦等。针对有较高不良反应率的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期间相关人员应精确统计其分布情况,并对其临床应用频率情况进行总结,便于在第一时间对患者用药后不良诱发因素进行确定,掌握是否伴有配伍禁忌、用药不合理等问题,把其统计结果看作依据,对临床用药剂量严格控制,保证用药合理性,防止发生用药依从性。(2)对患者的用药决策进行参与。鼓励临床药师参与查房,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结合实际情况,对用药方案合理制定,保证用药准确性。另外,对患者用药宣教予以加强,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全面药学鼓舞指导,详细阐明、解释患者用药期间存在问题和提出的疑惑。将用药评价体系予以完善,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效果,如果为无效或疗效缓慢,则需要询问医师是否需要对药剂量进行更改,或者对药物种类进行更换,确保用药疗效。(3)监管力度的加强。成立药学相关监管小组,合理监督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情况,并对各类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定期抽查。监管期间,对临床药师用药的是否合理性情况及时发现,并向科室及时反馈不合理现象,给予相应的纠正,防止再次发生同类问题。(4)宣传力度的加强。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宣传常规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应用情况,让工作人员对各类中药注射剂的配伍禁忌和用量用法等情况进行明确;另外,培训期间,定期考核医务人员,把其和绩效挂钩。(5)用药不良反应监测加强。大部分患者在治疗期间都会对多类药物同时应用,行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时,应对用药监测力度予以加强,对患者用药不良与发生先兆及时发现,对其不良反应和中药注射剂的关联性情况进行确定,如果关联性显示是肯定,则需要向上级部位及时报告,并全面检查患者的排泄物、唾液与血液,并对其不良反应转变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同时予以相应处理。

1.3 评价标准[2]干预效果疗效评定,中药注射剂的用法与用量、联合用药和适应证、疗程和配伍禁忌等均在合理范围内,且患者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情况,满足上述即为显效;在上述项目中,不合理状态能达到1项-2项,但患者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情况,满足上述即为有效;在上述项目中,不合理项目较多,且患者伴有不良反应情况即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把SPSS 23.0软件作为数据统计分析,计数数据以n(%)表示,组间结果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临床疗效 对比组和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27%和94.15%,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临床疗效[n(%)]

2.2 对比药物应用不合理发生率 对比组和实验组的药物应用不合理发生率分别为28.65%和11.11%,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对比药物应用不合理发生率[n(%)]

3 讨论

与传统口服中草药相比,中药注射剂可直接对人体内直接注射,使药物利用度提升,能加快对药效的吸收,见效快。由于中药注射剂种类繁多,加之伴随其在现下临床中的应用愈发广泛,使得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也屡见不鲜,不仅会对用药效果产生影响,严重时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因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成分较为复杂,除药物本身因素外,静滴滴速过快、重复给药和用药剂量不合理等,均容易导致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对此,临床应加强对其重视程度[3]。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行中药注射剂治疗的342例患者为对象,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可知,药物干预的开展,能有效降低行中药注射剂治疗时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使其应用合理性得到保证,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之,在中药注射剂的应用中,药学干预的实施能使中药注射液的应用合理性的得到保证,降低不合理情况的发生,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注射剂不合理药学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中药注射剂树脂检查方法的改进
构建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3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配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