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9-04-24姚申申刘大伟刘思洋孔艳杰刘东波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成形术球囊复发率

姚申申,刘大伟,刘思洋,孔艳杰,刘东波

(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河北 承德 06700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非外伤性的常见下肢动脉疾病。这种病症的发病因素较多而且这种病症发病较为急促,是导致患者下肢截肢的主要病因[1]。所以为了降低患者的截肢率,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就是通过开通狭窄或闭塞的下肢动脉,以恢复患者的供血状态促进患者足部溃疡状况得到改善。就目前来说[2],在对其进行治疗时主要包括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等方案。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手术方式,这种手术方案所造成的手术创口较小,多数患者在术后能够短时间内恢复。相关研究显示[3],这种手术方案较为温和,多数老年患者都有较高的手术耐受性。本次研究主要探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取得一定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承德市中心医院中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10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各纳入50例患者。对照组中患者的性别信息包括男:28例;女:22例,患者的年龄信息区间介于29岁-6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信息数据为(48.8±4.4)岁;实验组中患者的信息包括男:26例;女:24例,患者的年龄信息区间介于31岁-67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信息数据为(49.4±5.2)岁。

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具有正常认知功能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

排除标准: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器质性疾病患者;妊娠期患者;3个月内接受过相关治疗患者。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在入院时收入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患者的个体化信息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比性良好(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球囊扩张术进行治疗。患者保持平卧位并采用常规麻醉方案,对于患者股总动脉以上未见明显狭窄患者可采用同侧顺行穿刺,置入6 F穿刺鞘置入5 F超滑导管对患者进行血管造影,这样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病变状况和狭窄程度。在硬导丝引导下,球囊导管可通过狭窄段后应用8个标准大气压对其进行持续扩张,具体扩张时间需要根据患者个体信息进行调整,扩张完成后对患者进行二次血管造影,如果患者扩张后残留狭窄率在30%以上,可二次进行扩张。患者血管狭窄残留率小于30%后可完成手术,手术完成后利用低分子肝素钙和法华令进行抗凝治疗。

实验组患者采用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进行治疗。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膝上动脉,则应用直径5 mm-8 mm的球囊导管或单弯导管进行配合,膝下动脉则应用直径为2 mm-3.5 mm的DEEP球囊导管配合导丝开通。顺行穿刺采用6 F下肢专用导管长鞘支撑,逆行穿刺则应用6 F翻山动脉长鞘支撑。导丝头端沿路径调整至患者狭窄部位到达短段闭塞端时,将导管进行反复捻转,探寻有突破感后可缓缓后退了解开通状况。患者在手术完成后,进行二次血管造影,了解支架再通状况。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和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进行分析后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而实验结果中,所有患者的复发率血管再通率等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本文中一般资料的年龄信息均应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数据记录,若P<0.05,则说明实验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施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的实验组,血管再通率高达98.00%,而实施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血管再通率为8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为8.00%,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38.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复发率、再通率对比

3 讨论

脂类物质在动脉壁异常沉积会导致患者出现粥样硬化斑块情况,而斑块向血管腔内突出则会引起患者血管腔狭窄,导致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进一步发生继发性血栓。随着血栓的不断发展患者的狭窄状况也会加重,进一步引起患者出现血管闭塞[4]。而这种病症往往病程较长症状较重患者的个体状况往往较差,多数患者在进行治疗前根据动脉造影结果都难以采用传统手术方案或内科治疗重建肢体血供,部分患者虽然具有手术指征,但手术风险较大,所以患者会存在较为严重的肢体坏死和静息痛等症状。

在对患者进行传统内科治疗时,其治疗方案主要以控制患者基础病变为主,随即根据患者状况改善患者微循环,但这种治疗方案治疗效果较差。而采用球囊扩张术治疗方案,治疗方案较为安全,所以在临床上推广度较高。但这种治疗方案属于一次性手术方案,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但这种治疗方案的复发率较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患者出现二次手术状况,多次手术增加了患者的手术风险,引起患者出现感染状况。

本次研究中所应用的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能够在非狭窄段顺利通行,而前行到基础狭窄段时会感受到较大阻力,而当其前行到基础狭窄段时,会感受到较大阻力在此状况下可以对支架的长短进行改变,以保证突破效果。而导丝开通时导丝的支撑可以选择单弯导管或球囊导管。单弯导管能够保证在血管内通行时的方向正确,有助于导丝在狭窄腔内进行前行或进出,而球囊导管的优势在于球挡顶端为锥形,这样有助于穿越患者的基础狭窄段保证患者的血管通畅。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选择详细的手术方案,以保证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球囊扩张术联合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治疗中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并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成形术球囊复发率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MTA和Vitapex用于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比较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
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