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就是喜欢云朵面包

2019-04-24张蕊

莫愁 2019年12期
关键词:现实生活好书云朵

☺张蕊

我和先生都很喜欢读书,也希望孩子能成为爱书之人。因此,从两个孩子1岁起,讲睡前故事便成为每晚雷打不动的日常。

周一晚上,我照例搂着孩子们讲绘本时,却发现他们提不起兴趣,一本书还没讲完,他们便开始互相嬉闹,完全不愿意再听下去了。我失落地合上绘本,寻找原因。

是这本书不合他们的口味吗?似乎不是。因为这是他们自己挑选的书。

是我讲得不够声情并茂吗?应该也不是。我总是力图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讲故事,光是小动物们说话的腔调,次次都不一样。不仅如此,我还在讲的时候,加上自己的理解,以及和现实生活相关的情节。

是因为我这段时间太忙没给他们讲故事,他们已经不习惯了吗?好像也不是。因为在讲之前,我分明看见了他们眼睛里的雀跃和期待,他们几乎是蹦上床的呢!

周二晚上,睡前故事时间到了。我悄悄站在卧室外,听孩子们的爸爸给孩子们讲绘本,还是前一天晚上我讲的那本。

爸爸平静地讲着,没有像我一样赋予书里小动物以不同的声音,也没有像我一样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只是按照书上的字“机械地”读着。可孩子们的神情却那么认真,就像从来没有听过这个故事一样。

周三晚上我又请孩子们的姥姥去讲,发现姥姥跟爸爸一样,也只是照本宣科,孩子们却依旧听得入神。

我更加困惑了。到了周四晚上,我决定亲自试一试。待孩子们挑好书后,我按着爸爸和姥姥的做法,不加讲解,也不用夸张的声调,老老实实对着书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边读边偷偷观察孩子们的神情,孩子们听得格外认真,已经完全沉浸在故事情节里了。

怎么会这样?合上书后,我被一股巨大的挫败感所笼罩。

为了让他们爱读书、读好书,每一本绘本我都精心挑选,务必保证故事有寓意、能达到教育目的。每一次亲子阅读时,我都郑重其事地做足功课,力求将故事讲得活泼生动,可收效甚微。相比之下,孩子们的爸爸和姥姥讲得那么“漫不经心”,孩子们却听得津津有味。给孩子读绘本只是按照书去念就好了吗?我不明白。

陷入迷茫时,我想起一位作家说的话:不要把太多时间花在沮丧和问“为什么”上面,当你情绪低落或者找不到答案时,动手去做。落实到劳动里,会渐渐发现你的担忧和疑惑迎刃而解。

既然问题跟绘本有关,就先按照孩子的喜好,对绘本进行一次彻底的分类整理。

我边整理边翻阅着这些绘本。有的画风夸张,有的画风简洁;有的浓墨重彩,有的就是几根线条;有的文字多,有的就是寥寥数语,甚至一个字都没有。最受孩子们喜欢的,是那些能逗得他们哈哈大笑或者描述日常生活的。比如《云朵面包》这本绘本,一个简单的亲情故事,没有大坏蛋,不用小计谋,更没有说教,孩子们却请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我想,就因为这故事里有爸爸,有妈妈,有跟自己一模一样的家吧!反观我特意挑选的绘本,大多不受孩子们欢迎。这些书无一不是试图通过故事说道理。

所以,答案很明了,我的目的性太强,急切地想要让孩子爱上阅读,忽视了他们的年龄。在他们这个年龄,绘本就是用来看图的,他们会跟着图展开想象,过多的文字只会打断和束缚他们。绘本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是属于孩子的私密空间,我却偏偏要将现实生活引入其中,而且这现实生活还是成人眼中的世界,难怪他们觉得索然无味。

我以为每天花心思给孩子读书便是亲子共处了,我以为苦口婆心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就是教子有方了,殊不知亲子关系的根本在于尊重和接纳。亲子共处最美妙之处,从来不是父母特地挪出时间、精心策划一场活动,而是尽心地在每日生活中表达关怀与照顾,是蹲下来顺着孩子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而教养孩子的唯一法则只有言传身教。

所以,想要让孩子们成长为爱读书的人并不需大费周章。爸爸妈妈爱读书,也允许孩子读自己喜欢的书,这就够了。

猜你喜欢

现实生活好书云朵
好书分享会
推荐一本好书
好书共享
好书推荐
云朵儿
云朵的点心
懂爱的云朵
假期归来
浅析现实生活中的椭圆应用题
不等式创新题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