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生活美学探究

2019-04-23尹倩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台湾文化创意产业

尹倩

摘要:随着二十一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以创新为主的体验经济和知识经济成为世界的主流,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各国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深厚的中华文化积淀,碰撞融合的多元艺术文化环境,创意无限的代代文创人,生活美学与生活理念的传播,滋养出台湾丰富多样的文创产业形态。如今,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在我国台湾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影响力,成为了地域新名片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将从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艺术社区营造及特色食品品牌来具体分析生活美学领域下的台湾文创,期翼为大陆的文创产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思路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生活美学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6-0246-02

一、前言

梁漱溟先生说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样法和样式,是生活所依靠的一切”。文化创意产业其实就是把自己民族的生活样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向全世界传播和普及。台湾在发展文创产业过程中奉行“生活美学_强调对生活的体验,所至之处,皆有文创;注重对“人心”的关注与反思,启发人们去唤起内心最初的美好与感动。

二、我国台湾地区文创产业概况

文化创意产业,顾名思义,结合了文化及创意的产品。根据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所颁布的定义,文化创意产业,指源自创意或文化积累,透过智慧财产的形成及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之潜力,促进全民美学素养,使人民生活环境提升之产业。

(一)文创产业的兴起与发展

台湾文创产业的兴起,是来源于台湾经济的转型。在上世纪高科技代工產业开始衰落后,台湾开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自九十年代社区营造活动的开展以来,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历经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和后续推动三个阶段。

1.萌芽阶段: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将文化创意产业的营造意识扩展至全岛,并建立了人民关怀乡土的价值观。

2.发展阶段:为应对变化复杂的内外经济形势,2002年,将文化创意产业纳入整体经济发展计划,在整个社会孕育对文化美学消费的审美土壤。

3.后续推动阶段:2009年,提出“创意台湾”,其目的是拓展华文市场,将台湾打造成为亚太文化创意产业汇流中心。2014年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值由2002年的4352.6亿新台币增长到当前8万亿以上新台币,占到了全台生产总值的5%以上,俨然成为台湾经济的“中流砥柱”。2016年,众望所归,台北市被评选为“世界设计之都”其主题是用设计实现市民生活愿景。

(二)文创产业的现状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涵盖了三个主要领域:(1)文化艺术核心产业;(2)设计产业;(3)周边创意生活产业。其中,生活创意产业最受民众青睐,也被认为最有发展潜力

除上述范畴以外,台湾文创产业的发展还体现在台湾各地区的音乐节上,如垦丁“春浪”呐喊音乐节、新北市贡寮国际音乐节、和高雄的“大港开唱”等;

此外,特色民宿在台湾也是如日中天,以地方特色来说,宜兰的民宿追寻宁静致远的田园生活;垦丁则拥有各国不同建筑风格,洋溢着浓浓的南洋气息;兰屿民宿则以海洋为主题,走进原住民部落,感受淳朴台湾。

三、生活中的我国台湾地区文创

我国台湾地区文创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强调对生活的体验,注重对“人心”的关注与反思,成为世界各地文创、艺术爱好者、品牌经营者、文创企业家学习取经、寻求合作、感受台湾生活美学的圣地。下面将分别从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艺术社区营造来分别论述体现。

(一)文化创意产业园

文化创意产业园起源于1980年,欧美各主要城市都将其列为都市再生政策之规划重点,并促使闲置空间能够再利用。身为台湾文化创意产业领头羊的台北市,成功将华山1914文创园转型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互动、育成、美学体验,推广及行销之多重功能与业态于一体的重要文创产业孵化器。

台北华山1914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台湾第一个文创园区,它的前身为创建于1914年的日本“芳酿社”,曾是台湾最大的制酒工厂之一。2005年底,台湾文建会对其进行旧空间活化再利用,逐渐将其打造为“创意文化园区”,供艺文界及附近社区居民使用至今。历经百年的华山文创园如今已蜕变成集绿化、创意商铺,设计,美食,艺文展演于一体的文化综合园区。

它的成功转型可归因为以下四点创新:

1.历史空间改造,通过旧建筑讲述历史文化故事。华山园区内完整保存着日治时期制酒产业建筑群,兼容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不同构造工法,俨然一座产业建筑艺术博物馆。古旧建筑的保留,不仅能让人了解台湾近代制酒产业的辉煌历史,更能感受到台湾百姓的生活往事。

2.民间活化经营,艺术走进生活与文艺相聚合。华山园区内设有可举办文化活动的艺文空间和展演空间。展演形式多样,极具亲和力,消除了民众与艺术的距离感。全年密集的展览演出、文艺活动形成群聚化效应,带动和吸引了学生、名人、行业团体携带各色活动相继涌入。

3.引进特色店铺,诠释创意休闲生活方式。各种文创小店座落在园区的各个巷弄里,艺术氛围浓厚。在提供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的同时,通过举办展览、讲座、节庆等活动,提供艺术文化体验,营造出满足人们慢生活的创意聚落。

4.市集种类繁多,处处皆风景,步步是创意。每逢周末或假日,园区门口的大草坪旁,有年轻人自发形成的创意市集;穿过市集,巷弄两边是“台湾味”十足的创意店铺:再往里几步是明星工作室及其衍生的精品店,形形色色的创意活动和特色商铺使华山园区脱胎换骨成为一个无论吃喝玩乐皆能让众人满足的创意聚落。

(二)公共艺术与社区营造

创意产业不仅是一种产业形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以文化创意的方式营造轻松和谐的生活生态空间。

在台湾地区,大街小巷都流淌着动漫的元素。动漫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是台湾文创产业里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台北,地铁南港站称为是“台北最漂亮的捷运站”,站内、车厢内到处充满了台湾绘本画家几米的大型壁画,坐上这样的地铁,就像走进了几米的漫画世界。“最可爱的火车站一宜兰火车站也是如此,原本复古红砖建筑的外墙被绘成梦幻的几米绘本图腾,吸引了众多旅客驻足取景。这样励志、富有情怀的动漫作品唤起了人们心中最柔软的童心,也为台湾社会平添了浓浓的人情味。

真正的文创应将生活与艺术充分融合。在台湾,接触艺术,人们可以不用特意跑去美术馆或文创园区,因为在生活环境中就能不经意的接触到艺术。在台北的每一个地铁站,都设有盖章点,将区域标志性建筑或者艺术文化表现在印戳上;在台北i01大楼的对面,有“月亮公车”户外装置艺术品,四四南村眷村文化;在河滨公园,有客家文化主体馆、创意地面造型和主题跑道,让人们在放松和运动中体会趣味、感受文化。

四、温暖人情一微热山丘

李宗盛先生曾说过:“文创不在产值,而在感动”,这句话在台湾的食品生产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台湾最知名的凤梨酥品牌“微热山丘”,秉着对自然的崇敬,对故乡的珍惜,将款待的心意融入这一方结晶,一杯清茶,以当地红土栽种出的土风梨制作,口味微酸不腻口,颇具特色。并且每份凤梨酥都有着工整的12条棱线,6面饼皮烘烤颜色一致。同时,他们把这样温暖的模式复制到所有的门市,建造材料朴实而真实,其中最知名的风梨酥门店要属隈研吾设计的“凤梨屋”,利用日本传统木建筑构造,由5000米木条相互交织成一个巨大的竹筐,让阳光透进缝隙洒向屋内,洋溢着浓浓的凤梨香和人文风情。再来就是包装,用棉纸做内包装,外包装礼盒用牛皮纸为主要材质,再配以印有“Sunny Hills”logo的亚麻色棉质手提袋,暖心且有趣。

五、启示

“文化创意产业”不只是一个产业概念,更是一个地区品牌,能够增加文化附加值,提高城市形象;它是一种产业升级,是民众的审美、生活品质、文化素养的提升。这对大陆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可取之处:

1.高校艺术教育。如,设立周末创意市集,成立专门的文化创意园区,进行毕业设计作品联展活动,加强各院校的文化、教学交流,培养高质量的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2.鼓励发展体验经济。大陆经济主要还是以农业、手工制造业为主,应将其进行产业转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如设立观光工厂和手工DIY作坊。

3.增进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目前两岸文创产业交流多以文艺、影视活动居多,应大力推动民俗、历史文化交流,放宽市场及投资准入原则,共同搭建两岸文创产业交流平台。

在台湾这块生态环境丰富、文化资源交汇、面积却不大的土地上,从北到南每个城市都在挖掘自己的在地性资源,将城市环境、商业体验与设计产品进行了最大化整合,互相支持并促进发展,形成了一个立体的文创生態圈。在台湾,你会深刻感受到文创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设计师手中的阳春白雪,也不是管理者发展纲要中的政策条款,它包含着与我们生活相关的每个细节。文创,从人出发,从生活出发,去探悉生命中的美好和感动。

猜你喜欢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
捍卫“台湾”?美学者炒作旧书有蹊跷
文化创意产业版权保护问题探析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实证研究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