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脑瘫患儿教育康复研究进展

2019-04-23李凤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2期

李凤

摘要:教育康复是脑瘫患儿适应和融入社会的基础,其康复目的在于促进脑瘫患儿身心的全面发展;目前来看,在脑瘫患儿的教育康复中还存在医疗和教育脱节、缺乏个别化教育康复课程等问题;脑瘫患儿教育康复的形式主要包括家庭教育、特殊教育、引导式教育、感觉统合训练、音乐治疗等,其中,引导式教育成为促进脑瘫患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脑瘫患儿;教育康复;引导式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6-0220-01

一、前言

脑瘫是由于出生后各种原因造成的脑损伤导致的以运动障碍为主的残疾,常伴有其它各种类型的障碍,并且这些伴随性障碍会同时制约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因此,对脑瘫儿童的康复应采取全面、综合的方法,在整个康复过程中,不仅帮助脑瘫患儿更好地克服运动障碍,同时也要对其进行教育康复,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让其更好地适应融入社会。

教育康复在脑瘫患儿的训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可以促进脑瘫患儿的感知觉发育,同时提升其相应的能力,增强他们对生活的积极和热情。最重要的是教育康复可以帮助这些孩子克服生活中的诸多障碍和负面影响,从心理上获得更加堅强的堡垒,教育康复也可引导脑瘫患儿更多地学习生活技巧以应对日常生活需要,并积极面对生活。

从实践经验可以发现,医疗康复与教育康复二者不可或缺,只有将二者相结合,才能从教育与康复两个方向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减低他们运动等各项障碍的同时,激发出孩子们潜藏的各种能力,以帮助脑瘫患儿们更好地适应生活、融入生活,更好地获得生活的幸福感。脑瘫患儿的教育原则是早期干预、娱乐性、个体化、集体性。

二、文献检索词和检索策略

首先,以脑瘫教育康复、脑瘫治疗、脑瘫康复以及脑瘫的各类具体治疗,如音乐治疗、作业治疗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中检索2000-2016年的文献,共检索出28篇匹配文献。再按照本文的写作框架进行筛选整理,标准如下:(1)脑瘫教育康复的研究;(2)具有代表性的综述和重要实证文献;(3)研究方法容易被重复。最终,本文主要参考了22篇文献。

三、脑瘫儿童教育康复现状

教育康复是脑瘫患儿适应生活的第一步。对脑瘫患儿进行康复主要是为了帮助他们实现最终的独立生活和融入社会。而在这一目的中,教育康复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在此中扮演绝对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医疗机构等研究者们将教育引入到脑瘫儿童的生活训练以及心理健康康复中,近几年脑瘫患儿教育康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康复原则、康复内容与康方式等上面。社区康复治疗因具有经济有效、简单易行、效果持久等特点而迅速发展起来。1996年对佳木斯全市2万残疾儿童,包括20名脑瘫患儿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通过开展社区康复,脑瘫患儿康复取得了理想效果。从已有研究可以看出,脑瘫患儿教育康复的形式主要包含:早期教育、特殊教育、引导式教育、家庭教育、感觉统合训练、音乐治疗6种。

四、脑瘫患儿教育康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第一,医疗和教育脱节。脑瘫患儿的教育康复工作是个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它主要通过教育的方式来补偿脑瘫患儿所具有的各种缺陷,以帮助脑瘫患儿独立生活,融入社会。从研究所得进行综合分析,康复与教育是不可分割的。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与教育良好地结合,才能更好地克服脑瘫患儿在生活、运动中的诸多障碍,同时,探索出脑瘫患儿潜藏的各类优势和潜能,激发其更好地适应生活、积极学习掌握更多的生活技巧。总之,脑瘫患儿的康复应该从医疗、教育、社区和家庭四个方面全面实施。

第二,个别化教育康复课程的缺乏。伴随着融合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脑瘫患儿开始入学,而其在学校教育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怎么适应学校教育成为脑瘫患儿学校教育中最为棘手的问题。因此,为学龄脑瘫儿童制订符合其身心康复、发展需求有针对性的引导式教育康复课程及其标准己势在必行。

五、反思与建议

脑瘫患儿的各类障碍不仅使自身难于参与各类活动,同时也给自己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既包括心理的巨大压力,也有长期的经济负担。只有社会的支持与教育康复相结合,脑瘫患儿的治疗与康复才能更加有效,同时在其生活质量上也将多一重保障。引导式教育已在国内外开展多年,对其良好地运用可以帮助完成脑瘫患儿的教育康复任务,并最终达到提高患儿体能、自理能力、沟通能力、智力与社交能力、建立独立生活的意识与能力等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