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传说”与馆藏文物研究

2019-04-23杜开立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馆藏文物博物馆

杜开立

摘要: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至今已历百年,截至目前全国注册登记的博物馆4600余家,馆藏文物更多计千万件。博物馆数量之多,馆藏文物之盛已然成为全世界博物馆事业发展史上一大奇观。如何更好研究浩如烟海的馆藏文物是摆在文博专技人员面前一个老问题。本文通过民间传说与历史文献比较,探寻馆藏文物研究的新方法。

关键词:博物馆;馆藏文物;民间传说

中图分类号:1207.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6-0143-01

一、馆藏文物研究概述

我国博物馆自1905年南通博物苑建立,至今已有i00余年。特别是在建国以来这半个多世纪里,中国博物馆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一套基本完整的学科体系。随着中国博物馆学的快速发展及国外博物馆学理论的传入,学者的研究重心己逐渐开始从历史文献的积累,转入到对民间传说进行分析。

在这里我所谈的仅限于历史文献匮乏的史前文物研究,即没有正史文字记载的馆藏文物。虽然在早期的文物研究中,已经有不少前辈学者,通过收集历史文献资料分析文物,亦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很多文物历史文献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少之又少,特别是关于人类精神生活方面的信息更是有限,且这些材料充满了偶然性,甚至不乏戏剧性。倘若我们要深入探讨生产、生活工具的使用方法、狩猎活动或宗教信仰等,仅靠我们手中的这些文献材料是不够的,况且我们的工作目的不仅限于取得上述问题的解决。文物研究的目的,用美国学者布里恩·M·费根的话说:“(1)研究文化史;(2)重建古代生活方式;(3)探索人类文化变迁的方式及原因。”而文物研究需要我们去回归历史,重建历史。所以利用民间传说研究馆藏文物便问题应运而生。

二、民间传说补充历史文献之不足,增加文物研究的灵感

要明确民间传说在文物研究的运用,首先要理清其与历史文献学的关系。历史文献学:“国内有些书刊把它视为正史的史料记载”。美国出版的一本历史学词典这样写道:历史文献学,是从史学观点对“活的社会”的研究。可见历史文献学主要是利用古代文字材料来解读历史问题。历史文献学应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历史文献学应用,就是学者使用历史文献解读历史;广义历史文献学应用是指民间流传和历史文献的比較研究解读历史。在这里我所谈的民间传说在文物研究的运用,显然是属于广义历史文献学应用范畴。

美国学者布里恩·M·费根是已知最早运用传说故事到文物研究的历史学者,他曾说过:“博物馆学家开始使用一种新方法研究古代社会。以社会流传推断历史,他们通过民间故事找到传说中的印第安人的遗址,并进行深入研究。”布里恩·M·费根提出,故事来源于人类活动,由人类活动去推断以前未知的人类社会历史。而这些仅依靠历史文献记载,根本无法全面认知古代社会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领域。因此我们必须以民间故事为补充,并把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进行比较研究,才能更全面的推测未知的古代人类文明,才能更精确解读历史文物。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民间传说只能给我们以启发和灵感,帮助我们建立起一种古代社会模型,然后将馆藏文物置于其中,并以科学方面加以研究,任何盲目的、机械的、片面的做法,都容易发生错误”。

三、民间传说用于文物研究的利弊分析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民间传说在历史文物研究中的运用也不例外。很多的民间故事,尤其是神话传说、野史杂记,难免不虚构夸大甚至曲笔事实,虽说来故事源于生活,有些又远远高于生活,借鉴意义不大。谢维扬曾说过:“民间故事是通过对大量具体的人类社会观察获得的。从本质上说,他们本身也具有个案的性质。所以,不能认为只要是民间流传的就一定具有普遍性,这是一个误解。这就要求我们在引用来自民间传说的时候,对这些资料是否具有典型性有清楚地了解,并在必要时给以说明。”

通过对这些早期文化的研究,可以为我们解释人类活动提供某些启示,但也应看到不同地域的人民创造了不同的文化,他们的日常生活、劳动方式也有所差异,如现在的南方人和北方人就存在不同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等,具体来说,他们制造工具、使用工具的方法、宗教活动、仪式等皆存在不同。因此这些民间传说在带给我们启示的同时,可能会给我们一种错误的导向,在利用民间传说时要慎之又慎。“神话故事研究中普遍使用类比的原则,故任何地区民间传说均可加以利用。当然,类比只能给予人们一种启发和借鉴,最终主要依据的仍是对人类历史本身的研究。”只有依靠一套科学的方法,才可以避免错误或把错误缩小到最低限度。

猜你喜欢

馆藏文物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虎”
博物馆
浅谈馆藏物的环境影响因素与保护对策
关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建议
物中观史: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馆藏文物与三国文化
露天博物馆
浅谈馆藏文物在展览过程中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