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马缨花纹样在彝族服饰文化传播中的艺术体现

2019-04-23段艺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马缨花

段艺

摘要:永仁彝族服饰是彝族人民经过历代的创造,吸收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图案纹样、色彩搭配、制作工艺等。作为彝族的族花,马缨花是最美丽最吉祥的代表,本文通过分析马缨花纹样在彝族服饰中的应用挖掘彝族服饰风格和特色,探讨其对打造彝族服饰文化品牌的意义。

关键词:马缨花;彝族服饰;永仁彝族

中图分类号:TS94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6-0137-01

一、永仁彝族妇女服饰特点

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彝族是西南地区各民族中较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有其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多姿的民族文化形态、独特的性格气质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历史上,由于彝族支系众多,居住分散,各地服饰区别明显,样式各异,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展示出彝族服饰多姿多彩的特点。

永仁县是楚雄州北部的一个彝族山区县,在永仁彝族,有一个传统节日——赛装节,在这一天,从六七岁的小女孩到七、八十岁的老太太,纷纷穿上自己最心爱,最漂亮的绣花衣裳,成群结队赶来,参加隆重快乐的赛装节,显示自己精巧的手艺和才智,学习别人的经验。她们互相欣赏交流,比赛谁的服装最美,谁的手艺最高。可见,在彝族,服饰已经超出了本身带来的功能,反映了彝族人民的审美意识,体现了彝族人民的性格美,凝聚了彝族人民的聪明才智,是彝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

彝族是个爱美的民族,生活在奇花异草的世界中,所以人们将众多的花卉抽象化,形成特殊的图案运用在服饰上。在花卉图案中有山茶花、玫瑰花、火草花、器粟花等等,其中以马缨花最为常见。永仁彝族的妇女服饰以其绚丽的色彩而著称,在用色方面有的大胆炙热、对比强烈、层次丰富无不与自然风光相联。永仁彝族女装最具特色的是横戴式的绣花鸡冠帽,圆领或立领的大右襟上衣,宽长裤,系围腰,脚穿绣花鞋。该服饰上至头饰、下至鞋品,花饰繁多,全身都是挑、刺花纹图案,多装饰在上衣胸前,盘肩等特定部位,工艺以镶补,平绣为普遍,色彩十分艳丽,是名符其实的“锦绣服饰”。

二、马缨花纹样在永仁彝族服饰中的艺术体现及象征意义

“马缨花,即马缨杜鹃,别名密筒花、红山茶、杜鸽、苍山杜鹃等。生长于云贵高原海拔200-3100米的灌木丛中或松林下。”是彝族的族花,在永仁聚居区随处可见。彝族将马缨花作为图腾,视为花神同时也是彝族自然崇拜的表现,认为马缨花是最美丽最吉祥的代表。

因此,马缨花刺绣图案是永仁彝族妇女服饰中最普遍的图案之一,彝族的服装采集了马缨花的形状与色泽,通过对赛装节实地考察中发现,永仁彝族妇女服饰在头饰的头帕两头都绣有对红色的马缨花,胸前和背后都绣有大大的马缨花,不仅如此,还在围腰、背牌腰带、飘带、挎包、甚至是鞋子上面也绣满了马缨花。虽然有些图案己经随着世间有所变异甚至是增加了新的元素,但是马缨花刺绣图案在衣服妇女的服饰上的主体地位依然不变。

三、马缨花纹样在彝族服饰文化传播中的意义

郭沫若曾说过:“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服饰不仅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物质文化产品,包含着深远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

民族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物质承载者,记录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发展,是一个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宗教、生活和地理环境综合反映,也是民族文化的显性特征。彝族人民用服饰纹样承载历史,用自己的思想、文化表达自己的美好向往与祈福,这些本较为简单的纹样也经由彝族人民的手而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对于彝族人民来说,纹样、色彩的运用通过感官刺激达到了某种情感传递的意义,如彝族的赛装节,服飾色彩的视觉刺激直接成为为了男女之间情感的联系,此时服饰上的各种图像符号则由物到人,被赋予了“神话”过程,即服饰图像越好看,色彩越丰富,那么穿着这件衣服的姑娘则手更巧,人更美。“彝族对马缨花的挚爱,与人类的创世起源的洪水文化一脉相承。如此道来,才明白了马缨花在彝族的文化心理是何等的重要。正如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摘要》阐述的那样:‘原始人认为自己的氏族起源于某一动物、植物或自然物的那样,并以之为图腾,图腾是神话了的祖先,是氏族的保护者。马缨花作为自然图腾,不仅成了彝族生活审美的重心,更蕴涵浓缩了彝族的审美情趣与精神内涵,审美理想与审美追求。”

时代在发展,民族在进步,彝族服饰和其他民族的服饰一样正处在发展、变革之中,同时富有巨大的生命力,不仅在历史上对彝族人民的繁衍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今后还会以其独特的民族传统,打造彝族服饰民族民间文化品牌,让彝族服饰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在世界服饰的百花园中显示出其永恒的魅力。

猜你喜欢

马缨花
马缨花
火红的马缨花
彝族插花节
——带来幸福的马缨花
马缨花
咪依噜
救赎之路——读张贤亮的《绿化树》
马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