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贝托鲁奇电影中环型叙事结构的运用

2019-04-23陈洁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表现手法

陈洁

摘要:贝托鲁奇的电影叙事中的环型叙事结构,使得他的电影呈现出一种强烈的首尾呼应和轮回效应,这对于他电影中历史题材的表现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成为其影片标志性的叙事手法,这和他拍摄影片的经历也有密切的关系,从而成为贝托鲁奇电影中,标志性的叙事手法。

关键词:贝托鲁奇;环型叙事;表现手法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6-0107-01

一、前言

电影的叙事结构是电影故事展开的重要环节,它承担着对于事件因果发展的解释、矛盾冲突的切入、人物性格的塑造之间的种种衔接。电影的叙事结构相对于小说而言,更加自由。它依靠镜头和画面来进行叙事,其叙事的自由度和复杂程度也是远远大于小说的。而且,由于电影本身的复杂性,所以很难有电影呈现出完全一模一样的叙事结构,基本上每部电影都会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叙事结构模式。

意大利著名导演贝托鲁奇的电影中,虽然每一部电影的故事情节都不尽相同,但是纵观贝托鲁奇的大多数影片,可以发现其影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其影片开头的画面和情节往往和结尾的画面或者情节是一致或者相似的,贝托鲁奇这种电影叙述模,式即为环型叙事模式。

二、环型叙事模式的表现及功能

环型叙事模式在贝托鲁奇的电影中,表现为如下几种形式:

(D电影镜头画面上,电影开篇的画面和电影结束的画面中,有着同样的事物或者人物出现,形成首尾呼应。

(2)影片开场出现的情节在结尾时候进行重复,一模一样的画面形成映衬。

贝托鲁奇的电影往往是以宏大的历史背景作为电影故事展开的空间,从中去叙述人物命运的变化,电影主题往往包含厚重的历史沧桑感。比如他的《末代皇帝》、《1900)等。所以,贝托鲁奇电影中环型叙事方式的运用,对于电影主题和历史沧桑感的表达,有着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通过影片首尾画面或者情节的呼应,可以让观众在影片的末尾回忆起电影的开头,从主人公结尾的命运联想到主人公现在的命运,从而能够深刻感受到社会历史变迁中个人命运变化的无奈。

比如在《末代皇帝》的开篇中,幼年的溥仪皇帝登基的时候手中拿着一只蝈蝈,在茫然不知所措中走向那个前途未知的宝座。整部影片结束的时候,画面中又出现了蝈蝈,同样是一双小孩子的手,手中捧着和开头一模一样的蝈蝈。这样的画面本省就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沧桑感。蝈蝈还是那个蝈蝈,但是捧着蝈蝈的孩子早已经不复存在了,物是人非的悲凉弥漫在整个画面中,影片的主题也在这一极其富有象征意义的画面中得到了升华。

2.通过影片开头的画面在结尾的回放,形成呼应,让影片的故事给观众的留下一个轮回的印象,象征影片的故事或者主人公命运呈现环型结构,增强电影故事叙事的完整性。

这属于典型的环型结构的叙事模式,观众可以通过相呼应的画面再一次回忆开头的内容,回忆起两个孩子童年相伴成长的历程,从而对他们成年之后的对立感到痛心和惋惜,也同样展现出个人无法摆脱命运的安排的无奈。

三、贝托鲁奇电影中环型叙事结构运用的原因

贝托鲁奇在他的影片中大量使用环型叙事结构和他自身的经历是密切相关的。贝托鲁奇的电影拍摄生涯本身就是一个环型结构,从哪里开始,就从哪里结束。

初期,贝托鲁奇的电影拍摄生涯开始于欧洲,他最早的电影,于1954年拍摄的《革命前夕》,就是在自己的家乡意大利和他非常热爱的法国作为主要拍摄地。随后,他对于东方古老而神秘的文化感兴趣,于是在他的电影拍摄生涯中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关于东方的环型电影拍摄历程。从《末代皇帝》——《,J、活佛》——《遮蔽的天空》,这三部被称为“东方三部曲”的电影,充分展现了一位西方导演眼中的神秘东方文化①。随着越蔽的天空》的结束,贝托鲁奇的关于东方题材的电影拍摄也就宣告结束。在此之后,贝托鲁奇又回到欧洲,继续在意大利和巴黎拍摄电影,并在2003年推出了力作《戏梦巴黎》。所以,贝托鲁奇的个人生涯就是一种循环,从哪里开始、最终又要回到哪里,这种循环的发展和人生的发展、命运的轮回都是类似的,所以导演自身的生平经历也会表现在他的电影中,“贝托鲁奇一生的创作经历就是如此,从最初的地点出发,最后仍然回到最初的地点,呈一个环型状。

贝托鲁奇的电影的环型叙事结构的运用,使得他的电影故事形成强烈的首尾呼应,同时也增强了电影中人物命运的历史沧桑感和轮回的印记,结合贝托鲁奇的个人经历,环型叙事结构也成為其电影标志性的叙事手法,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猜你喜欢

表现手法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浅析低碳园林营造原则及表现手法
室内园林绿化装饰布置原则及主要表现手法
从导演角度谈电视文学的主题构建与多极化表达手法
黑龙江原始社会美术新石器时代的多种艺术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