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台实践对声乐表演的重要性

2019-04-23林静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舞台实践舞台表演声乐

林静

摘要:“声乐”即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可以理解为一个具体的概念。而“艺术”,可以是宏观概念亦可作为具体形象,比起具体断定给出其结果,“艺术”更多的是感受。那么,当“声乐”和“艺术”两个词语连在一起之时,声乐艺术就成了较具体化的名词,它属于直觉艺术的一种。广泛地来讲,声乐艺术是通过人体自身发出的声音所形成的音调与语言结合的艺术。可见,声乐艺术是用人声表达情感,情融于声、以声送情,从而呈现作品。要呈现更完整的作品,平时的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其中,通过舞台表演得到的舞台实践是最直接的方式之一,演唱者也可以通过此种方式获得直接、客观的评价,由此来正确评判自己的声乐艺术水准。可见,舞台实践对于声乐艺术有着直接影响,它作用于声乐艺术,同时也是提升声乐艺术水平的有效方式之一。

关键词:舞台实践;舞台表演;声乐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6-0074-01

声乐作为艺术学科门类之一,与其他门类学科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相比理论、文字、数据等,声乐更着重以演唱者本人为媒介,通过其举手投足来呈现结果。这样一来,舞台实践就成了声乐学习者的必修课,也是提高个人声乐艺术技能的有效途径。然而,现今的学习过程之中,学习者往往只专注于课堂上一对一形式的学习方法,忽略了舞台实践部分,把大量的时间留给独自练习的单一形式,这就会产生技多却无用武之地的普遍现象。所以,声乐艺术作为听觉艺术与舞台视觉艺术的综合体,单靠专业演唱技巧不足以呈现完整的作品。

一、声乐舞台表演的特点

(一)差异性

随着当今世界的多元化,舞台的形式也变得纷繁多样,小到生日宴的展台,大到维也纳金色大厅,都可称之为舞台。然而,随着舞台所处环境、性质和主题的不同,舞台表演也存在着差异性。这就需要演唱者根据不同的舞台环境来调整自己的表演形式,这里包括作品的选择、伴奏的方式、设备的使用、服装等等。如此的差异性使得声乐艺术形式更加丰富精彩。

(二)多样性

声乐舞台表演,顾名思义,就是在舞台上唱歌,听起来形式单一,但究其本身却有着丰富的内容。大体分为美声和民族声乐两大部分,美声又分为歌剧表演、独唱、男女对唱、双人及多人重唱,或者也可以根据歌曲创作时期的不同分门别类;民族声乐又可分为传统民谣与新民谣,两种类型中又包含各种演唱风格与艺术表现形式。从古至今,随着岁月的沉淀积累,声乐表演的形式在原始的基础上不断改革、推陈出新,使得其表演形式不断增多,新形式更是层出不穷,想必这也是声乐表演老少皆宜,不分国界、不分种族,且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灵活性

有了差异性和多样性,就不得不使演唱者具备能够对自己的演唱做出灵活调整的能力。一种表演方式不可能适用于所有形式的舞台,演唱者面对多样化的舞台环境与主题,就需要灵活调整自己的演唱与表演形式。所谓的灵活性不仅如此,即便是在同一舞台,经过不同的设计调整,亦可呈现不同的效果,展现不同的风格。

二、声乐舞台实践的形式

(一)考试

考试是最基础、最普遍的舞台实践形式之一。所有专业的音乐类院校在对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进行定期的专业考核之时,都会采用舞台声乐演唱的形式。其目的也是为了在检验学期学习成果之余,培养学习者的舞台表演能力。但这种硬性的实践方法似乎起不了多少作用。在考试的舞台上,绝大多数学习者表现出的更多是紧张与不安,他们把这类实践只当做是单纯的考试,想着“我不能跑调”、“我不能忘词”、“我不能挂科”,全然不能感受舞台表演的魅力。

(二)音乐会

除了每学期的专业考试,学位音樂会也是专业要求下的舞台实践方式之一。比起考试,音乐会更加正规、完整,选曲、练习、制作节目单、选择伴奏及场地等,可以说音乐会不只是舞台实践,也是培养学习者策划能力的有效方法。音乐会可大可小,这里说到的学位音乐会是限定在本院的,但足以成为检验并提高舞台声乐表演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观众、老师及同门给予的直观反馈,可以让学习者更直面的了解自己在舞台实践中的优势与不足。

(三)演出及比赛

说到声乐艺术,人们的第一反应是平日在电视网络媒体听到或看到的各类文艺节目,以及层出不穷的选秀节目。然而对于学习声乐的人来说,参加演出和比赛是在平常不过的事情了。通过多次参加各类演出和比赛,学习者可以逐渐消除紧张感,变得游刃有余起来,驾驭各种各类舞台,这对于歌曲演唱也是极有帮助的。理当,相比考试和音乐会两种形式,参加演出和比赛是舞台实践的最优方式。

三、舞台实践的作用

对声乐表演专业学习者来说,在舞台上演唱并且达到声、表融为一体是学习的最终目标,也是声乐演唱训练的目的所在,把这种声乐艺术传达给更多的人。由此可见,舞台表演是声乐艺术表演的一种,其实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根据表演环境做出准备

在本文第一部分中阐述了声乐表演有着各式各样的形式,不论是场地差异、文化差异、主题差异、环境差异等等,都会对表演有着不同的要求。而舞台实践的作用之一就在此,参与接触的多了,自然知道对于今天这个演出或是比赛,应该选择什么作品、伴奏怎么处理、身着何种服装,还要额外准备什么等,然而,对于舞台实践不够丰富的人来说,可能就只会按照自己的喜好准备,难免出现棘手的问题,这对自己本身的演唱会产生或多或小的影响,导致结果不尽人意。

(二)心理素质锻炼的加强

心理素质一直是专业水平之外最影响发挥的因素,也是学习者最在意的心理障碍。即便有再厚实的功底,再华丽的技巧,只要怯场,那就是功亏一篑。在表演之中会怯场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害怕自己出错,担心自己的衣着,在意台下的观众,甚至无意看到一个观众的小动作,也会觉得是自己演唱的不够好……诸如此类不可忽视的心理的问题都是表演的绊脚石。古人云:“艺高人胆大。”所以,如果平时扎实的基本功训练是最终完美舞台实践表演的基本保证,那强大的心理素质就是舞台表演的前提保障,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也就成了声乐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所以,为了习惯舞台、灯光、观众所形成的氛围,比起不断地走台、彩排,莫不如多参加演出,从专业为单位的小型演出开始,逐渐一步一步走向更大的舞台,几次下来会有明显的体会,这就是舞台实践带来的作用,实践实践,靠的就是实地参与,只有亲身感受了,才会体会其中的点滴,从而在舞台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消除内心的恐惧与不安,提高心理素质。

(三)表情体态的端正与台风的塑造

在声乐艺术的表演中,有一个好的舞台形象也是及其重要的。在一场声乐表演中,比起个人专业技巧及唱功,台风更能说明其专业素养及综合水平。同样的舞台,有的人的表演就会有感染力,而有的会显得索然无味,并不是因为演唱水平的多大落差,而是对于舞台、演唱、表演的驾驭能力是否达到了一个专业的水平。不仅是声乐学习者,表演领域的学习者都会照着镜子练习,或者在走台时,找自己的好友来看自己的走位、站姿,都是为了端正自己的姿态。这种方法确实多少会解决一些问题,起码自己的在表演时的表情可以得到修正,但是体态和台风还是需要实践来解决,毕竟最终表演是在舞台上,而非镜子面前。

舞台上,表演者大多会把自己打扮得光鲜亮丽,但比起这些,台上的姿态与动作则更加重要。眼神的方向、角度,动作的舒展性,走路的速度,都关乎整体形象,影响演唱表演,每一个细节动作都会是观众对于表演的评价范围。所以,作为听觉与视觉并存的声乐艺术,表情体态的端正及台风的塑造,是声乐表演的刚需。

四、总结

声乐艺术是一个大的概念,认真刨析就会发现,这其中包含的每个不起眼的组成,都是影响声乐艺术的关键。如前文所说,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学习者们太偏重专业技巧,以至忽略了舞台表演的部分,就容易留下了发挥失误的遗憾。可见,对于声乐演唱者而言,只有真正经过了舞台表演,参与了舞台实践,才能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检验,专业技巧好并不代表声乐艺术水平高,声乐艺术是多方面的综合艺术体,心理、台风、选择作品的能力、应变能力等都是评判依据。声乐,更多是唱给大众、唱给社会、以此讲述故事、传递感情、发扬精神。所以,舞台实践同专业技巧一样重要,它也需要训练,以此来提高声乐艺术的总体水平。

猜你喜欢

舞台实践舞台表演声乐
试论提高舞蹈演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