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的高校图书馆思政教育:使命·作用·路径

2019-04-22宁婉李小青

科教导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思政图书馆大学生

宁婉 李小青

摘 要 要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其优良思想政治素养的养成至关重要,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而高校图书馆在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着天然优势。本文从思政教育和高校图书馆两者的关系着手,指出高校图书馆发挥思政教育职能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分析了图书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独特优势,进而提出了图书馆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2.075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Mission, Role and Path

NING Wan, LI Xiaoqing

(Wuh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oftware and Engineering, Wuhan, Hubei 430205)

Abstract To realize the Chinese dream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nation which put forward by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we must train high-quality talents for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ollege students are successors to the cause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heir f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iteracy is vital important, and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facing by university educators. Librar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unique advantages in promo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library,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for libraries to exert thei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analyzes on the role and unique advantages of library and puts forward the main path for libraries to enhanc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Keywords librar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高校大學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在当今社会加速变革转型的背景下,随着外部资产阶级文化的不断渗透和市场经济环境下内部思想多元化的影响,部分高校大学生出现了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崇洋媚外、权钱崇拜、享乐至上、极端个人主义等现象。这些无不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为制约他们成才的拦路虎和绊脚石。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的孵化器,高校开展和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引领学生明辨是非、清风正气,责无旁贷且形势迫切。

2015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就已经指出要着力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更是明确指出“要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为高校人才培养和思政教育工作指明了目标与方向。

1 高校图书馆开展思政教育的必然性

1.1 图书馆内在使命与高校思政教育目标的契合是教育实施的源动力

教育部在2015年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总则里开宗明义,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具有“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应充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由此可见,图书馆内在的文化使命与高校思政教育目标是高度契合的,是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应有之意。

1.2 图书馆与读者间天然密切的联系是教育效能发挥的强化剂

当代大学生具备较强学习自主性与意识性,有着互动性、民主型、探究讨论式的学习偏好,期望通过体验和参与,而非被动的听和读来学习,以此彰显自身塑造学习过程并参与学习的权利,图书馆也由此成为高校大学生群体最爱去的场所之一。高校图书馆这座隐形的教育课堂所承担的思政教育,不是耳提面命式的灌输,而是通过丰富的文化资源、浓厚的文化氛围、齐全的文化设施、优质的文化服务,发挥自身的文化辐射功能,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去学习,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三观”,正确认识人生中的苦乐、荣辱、生死,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熏陶式教育与讲授、灌输等其他教育形式相比,有其无可替代的教育优势和导向效果,对于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2 高校图书馆开展思政教育的独特优势

2.1 文献资源的滋养作用

书籍的滋养能激发大学生对科学文化的热爱和无穷的想象力,使其在与经典同行、与大师对话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和生活方式。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尤其是馆藏的大量马列经典著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以及党的建设理论等书刊学习参考资料,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充实的文献保障和物質基础,也为大学生真正认识民族精神、认同民族文化、深入了解中国社会主义的由来与内涵提供了科学思想和知识的直接给养,有助于唤醒大学生对于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2 馆员行为的示范作用

图书馆工作人员是高校图书馆隐性教育最为重要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人文主义精神是图书馆人一以贯之的服务目标与落脚点,馆员们在日常工作中展现出来的端庄的仪态、文明的言行举止、娴熟的业务技能和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无不是对学生的一种“言传身教”,它与图书馆浓厚的学习氛围、舒适的学习环境一起,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方式、人格塑造和综合素养,完成了“无声的思政教育过程”。

2.3 阅读活动的引领作用

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图书馆可以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征,唤醒书架上“沉睡的”书籍,以“书”、“人”、“新媒体”等为活动载体,配合与支持学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经典文献阅读、移动图书馆、真人图书馆等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关注阅读、喜欢阅读、善用阅读,提高其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进而营造出“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校园文化风尚,实现学生被动教育与主动学习的对接和高校思政教育长效机制的不断完善。

3 高校图书馆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要路径

3.1 以书目荐读为核心

高校图书馆虽然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但大多数学生对于思政类学习资料的关注度远低于专业学习文献:有的认为专业技能是第一位的,对思政学习不以为然,浅尝辄止;有的面对思政经典巨著的宝山,有心钻研却不知何处着手;有的担心思政文献枯燥乏味,止步不前。

因此,图书馆在开展纸质书刊、音视频多媒体及专题数据库等各类载体的思政文献资源建设的同时,应根据师生信息需求特点,做好文献分类导航工作,提供形式多样的个性化专题荐阅服务。比如,选取《求是》、《半月谈》、《人民论坛》等党报党刊或政策解读参考书,让学生与时俱进地学习和了解中央最新精神;推荐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及其辅导读本,帮助学生研读经典,深入理解马列主义基本原理,领会其精神实质;推选《马克思传》、《毛泽东传》、《邓小平传》等伟人传记,以伟人人生故事直观生动地向学生展示解伟人思想历程,让学生知晓这些理论的发展由来;搜集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英雄模范人物的传记资料,用当今社会先进典型的事迹为学生们的思与行指路。在推荐形式上则不拘一格,可以结合具体的教育主题,编制各类专题书目供不同需求的读者使用;也可在重要纪念日开展专题阅读活动,通过展板、主题书展、书评、征文、知识竞赛等方式开展图书宣传,加深学生对史实的了解,培养其崇高的使命感。

3.2 以新媒体为手段

移动互联技术被誉为21世纪的科技革命,大众阅读方式、学习习惯和信息交流方式伴随着网络媒体、智能手机等新媒体的兴起和繁荣不断变迁。新媒体凭借其信息量大、便捷度高、交互性好、时效性强等特点,深受大学生群体的喜爱,已成为其获取信息以及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高校图书馆必须主动适应信息环境和读者行为特征的这种新变化,积极探索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占领思政工作的新阵地,增强思政教育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一方面,可以借助图书馆资源优势,制作多媒体学习的网站,打造“网上党校”、“网上团校”,采用“翻转课堂”、“微课”等“小而精,短而新”的方式,使静态的思政教育内容“活起来”,让学生在赏心悦目的学习过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图书馆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手机客户端等,增设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思政教育且特色鲜明、生动活泼的栏目和内容,挖掘和弘扬师生身边的正能量,使其在学生自己的“朋友圈”里流行起来,并通过及时讨论热点、焦点问题,引导思想意识,掌握思想安全稳定动态,实现泛在化的思政教育。

3.3 以服务管理为支撑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图书馆要有效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就必须增强自身的思政教育服务能力,诸如优化相关文献资料结构、创新信息推送手段提高资源服务效果、提供针对不同读者群的个性化和深层次服务等等,而这些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馆员队伍和科学的管理制度。因此,首先需要馆员秉承终身学习的理念,在熟练掌握图情专业、思政专业和心理学知识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努力提升思政素质和业务水平,真正在日常工作中将高校思政教育服务落到实处。其次,要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培训制度与考核办法,不断强化馆员服务育人意识和保障图书馆思政服务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如:制定业务培训和政治学习制度,开展图书馆思政教育 “优秀馆员评选”、“优质服务评比”等各种“创先争优”主题活动等等。再次,将图书馆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与人性化的服务管理相结合,针对部分学生存在的不良阅览行为和不文明习惯,通过耐心细致、有礼有节的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爱护公物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习惯,在实践中完善道德人格。

3.4 以外部合作为助力

“独木难成林,滴水不成海。”高校思政教育效果的提升需要发挥教育者和学生双方的自主精神,通过互需、互惠、互联的多赢合作机制,实现思政教育的创新性与普遍性。

一是与学生社团合作。凭借长年的读者服务工作积累,高校图书馆已经具备了良好的读者资源基础和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大学生聚集的第二课堂,一些学生组织如读者委员会、图书馆志愿者、院系联络员和其他学生团体,这为图书馆开展和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如果能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同学生的社团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吸收学生助理馆员,打造“学生服务推广团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馆员指导加学生助理馆员自主学习模式,策划、组织、宣传和推广各类思政主题活动。通过学生团队的亲自参与,既提高活动参与者的思想政治文化素质,也使思政主题活动具有更强的亲和力,还能通过其在学生中的示范作用,促进思政教育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二是与相关职能部门合作。充分挖掘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如种类丰富的馆藏资源、温馨舒适的空间资源、浸润式的环境资源等,与学校宣传部、党政办、团委以及学院思政课教师对接,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形成合力,共同探索思政教育新形式,开发思政教育新资源,提升思政教育吸引力。

4 结语

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任重而道远,需要高校内部各部门相互配合和协调,共同努力。作为高校“育人”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图书馆除了完成传统意义的知识服务外,还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融入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综合运用自身的资源、管理、服务、环境优势,有效发挥高校大学生隐性思政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帮助大学生塑造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文化修养,扩展知识结构等。

基金项目: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校级党建课题“新形势下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7D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5-01/19/content_2806397.htm,2015-01-19.

[2]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487.html,2016-01-04.

[3] 侯静.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342-343.

[4] 潘云,陈小玲.信息服务视域下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以凯里学院图书馆为例[J].凯里学院学报,2012(5):177-179.

[5] 龚健.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9):117-119.

猜你喜欢

思政图书馆大学生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大学生就业趋势
图书馆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