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东盟语种专业校企合作利益点的契合与渠道

2019-04-22黄恒拾

科教导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黄恒拾

摘 要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中国职业教育今后发展的方向,作为合作的主体,校企双方在利益追求上各有不同,但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上实现了利益契合。以这一契合为目标,校企双方在东盟语种人才培养上,应该通过相互支持、相互投入、共同打造等形式,实现非零和博弈的共赢。

关键词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东盟语种 利益契合 引企入校 非零和博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2.027

On the Background of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Cooperation of ASEAN Language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lignment and Channels of Interest Points

HUANG Hengshi

(Guangxi International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 Nanning, Guangxi 530007)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s the direction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As the main body of cooperation, both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have different interests in the pursuit of interests, but they have realized a benefit fit in training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With this fit as the goal, the two sides should achieve win-win results in the non-zero-sum game through mutual support, mutual investment and joint building.

Keywords Breeding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SEAN language; benefit fit; admission to school; non-zero-sum game

0 前言

職业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通过一系列的教育行为,使其具备可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必须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教育。其教育内容的职业属性,明确了职业教育必须走与行业、产业、企业相结合,生产活动与教学活动相融合,这是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的教育,特别是本科教育的根本区别。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就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是党中央将产教融合确定为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信条,为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

1 东盟语种专业现状

广西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桥头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区域,伴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浪潮风声水起,与东盟国家的深入交往与合作,使得广西以及周边的云南成为国内东盟语种人才培养的小高地。加之“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在传统对外贸易的基础上、服务贸易、跨境电商、电子竞技、国际乘务不断兴起,对外贸易的新业态不断涌现。2018年7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同意在北京等22个城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批复》,广西的南宁市、云南的昆明市等中国-东盟自贸区桥头堡城市位列其中。近年来,广西通过大力实施“电商广西 电商东盟”工程,着力打造中国-东盟信息港,大力推进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由2013年的1266亿元增长到了2017年的7056亿元,年均增长53.3%,约占广西进出口总额的11%,同比增长28.8%。新兴产业,新兴经济领域的出现,让东盟语种专业再次引起社会的关注,专业的发展同样迎来了新的机遇期。

东盟语种专业,主要是指针对东盟各国的官方语言作为学习对象所开设的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在广西、云南主要集中开设有越南语、泰语、柬埔寨语、马来语、缅甸语等,因学习人数较少,故社会习惯上将其划分为小语种类别。根据笔者调研,目前东盟小语种专业在经历了2000年初火爆发展后,各院校从招生规模,均趋于稳定,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东盟语种专业开班数为1-2个,每个班级的人数在20-40人左右,在地域上主要分布在广西的南宁、桂林、北海;云南的昆明、西双版纳等地。

2 东盟语种专业校企合作具有“外、散、少、小”的特点

东盟语种专业在类别上属于外语类专业,更多的是通过口头语言,文笔写作或翻译等形式来参与社会生产活动。通过调研得知,东盟语种专业学生情况均呈现“外、散、少、小”的特征。所谓“外”指的是就业或合作的企业主要为涉外类的外向型企业或直接是在境外开展生产活动的企业;所谓“散”指的是学生就业面较为分散,较少出现大规模的集中或扎堆的现象;“少”则是指单个企业对于学生需求的数量较少,通常为1-3人,企业大规模招收东盟语种专业人才的现象极为少见。“小”指的是学生就业的企业大部分为中小型私人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国企对于小语种人才的门槛较高,高职高专学生难以进入。因此东盟语种专业在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工作时,很难像其他专业那样,可以与某一家企业开展稳定而深入的开展合作。这就使得东盟语种专业在产教融合工作上,必须要改变传统思维,开拓思路,创新形式,才能够实现自身人才培养的利益目标。

3 校企双方的利益点分析

3.1 东盟语种专业利益点多集中于人才培养过程的需求

各东盟语种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主要为在特定语言环境下,学生能够较为灵活的运用对应东盟国家的官方语言进行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应用活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院校都希望能够借助企业,提升学生的专业语言技能、职业素质、文化素养等,将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产业背景、企业资源纳入到教学各环节。与此同时,为了培养能够与企业需求相契合的人才,各东盟语种专业均需要有相关的行业企业参与教学活动,提供诸如职业认知见习、专业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岗位,并且企业优秀语言人才、知名行业人士能够深入教学一线,为学生开设讲座、开展实践指导,甚至担任某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从而缩短学校专业教育与社会应用之间的距离。学校所关注的,更多是人才培养的过程,以及丰富和完善这一过程所涉及的要素,简单的说,就是关注企业能给予什么,能够提供哪方面的支持。

3.2 企业方的利益点多集中于人才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作为企业方在利益方面的诉求主要集中在人才的需求上,也有少部分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来获得政府的重视,提高社会知名度。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能够招聘到能力符合经营要求,具备跨文化知识及素养、融入企业文化的人才,是企业期望。根据笔者对部分外贸企业、旅游企业、跨境电商企业、网络游戏企业的调研中获知,在招聘的过程中,按东盟语种专业毕业生能力和素质关注度排序,第一位是外語应用及沟通能力,第二位是与企业的融合及适应程度,第三位是吃苦耐劳的精神。企业更多的是希望,所招聘到的员工均具备所需的能力和素质,在人力资源培养成本上,能够以最小的投入,招募到最合适的员工,而且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胜任岗位工作,尽量缩短员工培养成本和周期。

4 校企双方利益点的结合与渠道

4.1 双方的非零和博弈关系

各东盟语种专业因属于外语类的小语种专业,其的专业建设与发展均有自身的特点,我们可以将校企间的合作看做成一种博弈,这是双方在一定条件下,遵守一定的规则,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的结果或收益的过程。而校企合作则属于博弈论中的非零和博弈,双方各自的收益和损失总和不为零,因为双方的博弈,并不是以通过占有另一方的资源或利益,来增加自身的资源或收益为目标。学校是一个事业性机构,人才培养的目的并不是经济利益的获取,因此在合作过程中,在国家的支持下学校的投入往往多于企业。企业方面则是希望通过以最小的投入,如人力、知识、现有的场地、岗位、市场信息等,来获取更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因此在这样的相互作用下,最终产生了双方均能够满足期望的非零和博弈结果,这一认识有助于我们梳理和寻求双方利益的结合点。

4.2 双方利益结合渠道

产教融合的意义,在于以双方共赢为目标,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互融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双方不能孤立的存在与发展。在这一理论的实践上,德国的双元制已经给予了世人充分的证明。各东盟语种专业作为文科专业,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实践上,完全套用理工科的模式并不实际。引入企业参与教学,在则重点上,更应该重视校园内的建设,因为企业对于东盟语种人才的需求量并不大,因此单一企业合作的并不实际,所以在合作上,应该以某一类企业,或企业群为对象,利用职教集团等合作机制及平台,发挥优势资源,积极引企入校,在校内设立企业的生产经营分支机构,或者与企业合作打造专门的工作室,将企业生产与教学相结合。此外,传统的如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库、共建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等合作模式必须坚持,并将其夯实为基础。广大院校可以尝试东盟语种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大师工作室,如果有规模型企业投入,甚至可以打造混合所有制的东盟语种学院。在合作过程中,必须坚持携手投入,利益合理的原则,确保企业在开展校企合作中,能够过得其所希望得到的人才、资金、社会效益等利益,不能让企业做亏本买卖,从而激发企业的主动性,确保校企合作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5 结论

企业与各高职院校都是社会生产生活的主体,双方的利益追求均存差异,但是对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追求,成为双方能够携手合作的重要契合点。企业希望找到符合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各高职院校则希望能够通过某种合作和渠道,培养出符合社会及企业需求的人才,双方的利益需求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上实现了统一。所以我们以非零和博弈理论作为参考,结合目前服务贸易、跨境电商、互联网金融、电子竞技等新兴领域给各东盟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所提供的机遇,各院校要主动向企业发出合作邀约,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同时积极引进企业在校园内投入建设相关生产经营性实体机构,便利化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坚定不移的与企业一起,共同培养高质量的东盟语种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 俞秋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4.

[2] 曹晔,刘宏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利益分享机制及保障措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6.13.

[3] 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 统计信息 http://www.gxswt.gov.cn/htmlcontent/tjxx

[4] 国务院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ov.cn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