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院校“双创教育”有效开展的思考

2019-04-22何紫莹

科教导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双创教育中职教育创新创业

何紫莹

摘 要 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双创教育”应具有基础教育的平台性和普适性。中等职业院校应根据生源情况开辟具有“中职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之路,即通过营造文化氛围,引导大众舆论,改变学生风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本文就如何在中职学校开展有效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探讨,总结出“三步走”战略,以期对各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有所启迪。

关键词 创新创业 中职教育 育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2.005

Thoughts on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Double Innovative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HE Ziying

(Beibu Gulf Vocational-Technical School, Qinzhou, Guangxi 535000)

Abstract The "double innovative education" in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stage should have the platform and universality of basic educa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open up the road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ith "secondary voc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the source of students, that is, to create a cultural atmosphere, guide public opinion, change the style of students, and gradually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entrepreneurial awarenes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to carry out effectiv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nd summarizes the "three-step" strategy, with a view to inspiring the promo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Key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education-oriented

1 中職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概况及局限性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众创业”的思潮冲击下,中等职业院校继高校高职之后,也如火如荼地投身教改,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但是调查显示,大多中职学校根本没有认清现实,几乎都是照搬高等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的模式——“开设创业课程”,“组织创业大赛”、“建立创业基地”等,然后用大赛奖项多寡,基地规模大小来标榜创新创业教育成果。[1]这样一种形式化、功利化倾向严重的创业教育一来忽视了中职生与高职生个体发育、心理需求、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二来它相当于只是在自身教育范畴里重构了精英教育,其受众面极其狭窄。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双创”教育应具有基础教育的平台性和普适性,属于素质教育大类。[2]

2 创新创业教育对中职生的意义

一直以来,我国教育层级体系对于中职学生的身份认同危机及社会偏见起着关键的导向性作用。中职群体几乎都是被“应试教育”体制淘汰掉的“不良品”。自卑、习得性无助、主观能动性低下是他们在前期学习生涯中因冲突、妥协形成的性格标签;学历低下、没有前途则是大众在智力本位的价值观影响下贴在他们身上的社会标签。中职学生在饱受挫折的过去和毫不起眼的未来之间徘徊。我们不能改变他们过去失败者的定位,但可以在未来的轴线上给他们多元评价,许他们无限可能。

在创业教育大有燎原之势的今天,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我们推崇“双创”教育努力的落脚点不应是在于帮助他们中的少数创办企业,而是在于对这整个群体进行具有普适性的“创新育人,创业育人”教育,即通过“双创”教育,营造文化氛围,引导大众舆论,改变中职生的精神状态,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积极诱导自我,认清优势劣势,找到发展思路,创造美好未来。这才是中职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

3 中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

育人为本的创新创业教育不同于简单的创业培训,它和德育一样,是一个漫长的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将其贯彻落实到校园文化中的方方面面。

3.1 拟定精准创业口号,形成共鸣创业氛围

教育口号的价值在于宣传和鼓动,它能突出某一时期教育的焦点,具有一种明显的广告效应和启迪力量。[3]学校的教育口号应具有激励性和导向性,能传达给学生一种精准的目标体系。但是很多中职学校拟定的教育口号却显得苍薄而短浅,例如“一心前来学技术,学好技术去打工”。这条口号直白的诠释了就读职业院校的终极目标就是去打工。也有一些学校口号是以招生为导向,投其所好,例如“升学就业路路通,比读高中更轻松”。不管是以“打工”为目标还是以“轻松”为诱饵,这种口号传递的价值观助纣为虐般坐实了舆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偏见。

2016年“两会”上“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随后“大国工匠”的报道铺天盖地,一时间街知巷闻。“大国工匠”口号的提出实际是一场引导舆论为工人阶级立先进、树榜样的盛宴,它反应了国家有意识地对工人阶级一种提升的期待与褒奖,在某种程度上营造了一种尊重劳动,崇尚技术的氛围,削弱了社会对技术和劳动的歧视。由此,国家要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的意图跃然纸上。因此,在国家规划的“职业教育地位与吸引力乘风而起”的顶层设计下,中职院校要在自己的方寸之地因地制宜,乘势提升自我形象。

比如西部欠发达省份或中小县城的中职院校,可以顺势将人才培养口号变成“技术精干情商高,个体户主人人当”。在现代生产“科学-技术-生产”链条的人才定位中,职业教育是以“生产”领域为目标,为生产领域培养在生产一线进行熟练常规工作的技术员或技术工人。[4]在创业领域,不可否认,它也存在与学历基本匹配的等级链条。“个体户”一词既传达了自主经营的本质,又贴合中小城县城创业舆情,对学生和家长而言都是一种值得认同、值得期待的身份。

教育口号一经传播,就会以某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人们去践行。[3]除此之外,它还能澄清人们对某些问题的模糊认识,改变陈旧的舆论偏见。我们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不只是初级打工者,而是具有各种创业资本的工商个体户。所谓: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他们成为能够独立门户独当一面的个体户,所以在技术层面达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同时我们应不拘泥于机械的职业技能的培养,而是在自我认知、为人处世、社交活动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对学生也有相应的要求与期待。哪怕是达不到成为一名“合格创业者”的要求,取法其中,教育效果也比之前本着“一心只来学技术,学好技术去打工”的最高目标能给学生更大的内驱力。

3.2 认知自我重拾信心,增值自我社会资本

开发符合中职教育特点的创新创业通识课教材,用科学的教育理论与成长规律去引导他们发现自我的价值、主观能动地创新创造。

一般学校都会开设有心理健康和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但其效率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课程内容狭隘千篇一律,它们都没有实实在在击中中职学生的痛点,没有满足学生们尚未被满足而又广泛渴望的需求。所以我们要跳出传统教材建设思维,勿以完整学科体系为主线而以学生需求为主导去组织教材。

让他们知道,过去不良的学习体验,是因为大众认可并传承的评价体系是建立在传统智力理论基础上的。传统智力理论把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作为衡量智商的唯一标准。所以他们失败者的头衔仅仅只是镌刻在学科本位的知识领域。

让他们知道,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智商用来预测一个人的学业成绩,而情商则更好地反映了个体的社会适应性。中职学生的语言和数理逻辑水平是落后于高中学生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情商的发展,并顺利走向另一条成功之路。

让他们知道,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个体身上独立存在着与特定的认知领域和知识领域相关的八种智能。除了语言和数理智能之外,还有空间、动觉、自省、交流、自然观察智能。教他們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闪光点,重建自信。

让他们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可循的,青少年成长也不例外。现在在他们身上涌动的无常、反叛、冒进、辩证的心理活动和行为都是成长规律使然,在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下,这些苦恼和偏激都会化为成长的阶梯,助其遇见更好的自己。

让他们知道,将来走出校园不管是创业还是就业,想要在社会上有一席立足之地就必须有一定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指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社会资源的总和,包括自我社会资本、家庭社会资本和外部社会资本。[5]在家庭社会资本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我们要有意识地去增值自我社会资本,即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社交管理能力、风险承受能力等。

3.3 创业培训模拟孵化,扩大外部社会资本

首先,在低年级全面开设创业基础知识课,课程符合学情,不求系统规范,但求通俗易懂。让学生掌握创办小企业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条件、契机;用事实案例的透析敦促学生有意识地发展自己的市场调查能力,商情分析能力、运筹调控能力、问题决策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其次,筹建不同专业群的创业实训基地如汽车美容服务基地、艺术培训服务基地、电工电子服务基地,电子商务服务基地等,采用轮岗实习的方式将创业培训与专业实训相结合。以电子商务服务基地为例,如今电商扶贫风生水起,为兴农创收做出了卓越贡献。学校筹建的电商服务基地可以搭建平台,组织师生参与扶贫农产品从农民生产到客户签收的全过程,包括质量把控、图文设计、网络推广、订单处理、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电子商务专业群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批分流在服务中心轮值不同的岗位,一来实战演练巩固专业技能;二则熟悉专业相关职业岗位群的岗位职责;三则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架构意识与全局观。

再次,建设校内外微小企业孵化基地,为在基础创业课程及轮岗实践中表现突出并有创业意愿学生提供更进一步的个别咨询与辅导,全方位协助他们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树典型、立榜样,用学长学姐的成功案例去激励反哺学弟学妹,激发集体荣誉感,传承创业风貌。

4 中职创新创业教育任重道远

中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为学生开辟了除职业晋升与求学深造之外的第三条路,也不是“开一门课、设一条街、添一些设备、建一个创业园”这么简单。[1]中职创新创业教育一定要“以人为本”,依据生源情况和地方发展特色开创属于自己的有效模式。浙江省是一直是践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排头兵,浙江省省教科院方展画院长说:“构筑平台、发现潜能、提振信心、促进学习,这是我们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初衷”。[6]但愿这个初衷能被越来越多的中等职业院校铭记并践行。

参考文献

[1] 程江平,庄曼丽.中职创新创业教育应回归育人本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09):87-92.

[2] 蔡冠蓉.试析创业教育在中职德育中的渗透[J].新课程研究,2018(03)13-14.

[3] 程斯辉,李中伟.当下教育口号使用中值得注意的问题[J].教育科学研究,2013(01):33-36.

[4] 鄂甜.中职、专科高职和应用技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分层解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13-17.

[5] 汪乐霞.刍议创业教育对扩大中职生社会资本的作用[J].职业技术,2017(16):82-83.

[6] 车明朝.创新创业教育托起中职生飞向未来的翅膀——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小发明成果暨传统特色专业成果展示会掠影[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6):50-53.

猜你喜欢

双创教育中职教育创新创业
基于双创教育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探讨
以面向市场视角观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社区教育促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双化”视角下培养高职双创型护理人才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