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2019-04-20刘凤艳郭小荣崔巧梅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38期
关键词:熏蒸腰痛腰椎间盘

刘凤艳,郭小荣,崔巧梅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北院骨科,甘肃 兰州 73029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患,主要是指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导致椎间盘内外应力失衡,从而使椎间盘纤维环遭到破坏,髓核突出纤维环外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状,使患者出现以腰腿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综合征[1]。

目前国内外研究显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虽然很多,但各种治疗方法都有其优势与不足,尚无完全令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满意的治疗标准。为此,我院骨科病房选取1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5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特色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研究对象为2018年10月-2019年4月我院骨科病房130例住院患者。①纳入标准:130例患者临床表现均有腰腿放射痛、肢体麻木、下肢活动受限等症状,经腰椎X线及CT检查均确诊为椎突症患者。②排除标准:排除有其他神经系统致严重躯体性疾病和重性心血管系统疾病等。③随机分组法:按照随机抽签法将13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n=65)与研究组(n=65)。取得所有患者及家属同意,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其中,对照组男性38例,女性27例,年龄在32~68岁之间,平均年龄(47.8±0.6)岁;研究组男性40例,女性25例,年龄在32~68岁之间,平均年龄(48.8±0.8)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心理疏导、饮食指导、推拿护理、运动指导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

1.2.1 灸法治疗

患者取仰卧位,暴露疼痛部位,选取相应腧穴常规消毒,给予针灸治疗,在进针后询问患者是否出现酸麻胀困感,若有则实证采用泻法,虚证采用补法,若虚实夹杂则以得气为度[2]。除针灸外,还可加艾灸治疗,置艾灸盒于腰椎或下肢疼痛明显处,进行艾灸时要观察艾条的灼燃情况,避免灼伤皮肤,每天治疗1 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1.2.2 辨证施护

肝肾亏虚型,护理时需进行温阳补肾治疗,可采用补肾壮筋汤进行加减治疗,可多食用甲鱼汤等滋补食材;气滞血瘀型,护理时主要以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治疗为主,可采用血腑逐瘀汤进行加减治疗,再取三七和红花适量泡酒饮用,每次5~6ml左右,每日1次;寒湿痹阻型,护理治疗时注意要散寒除湿、温经通络,可采用乌头汤加减治疗,食用羊肉等进行滋补治疗等[3-4]。

1.2.3 中药熏洗护理

用伸筋草30g,秦艽、当归各15g,乳香、五加皮各30g,桂枝、桑叶各12 g,没药40g,骨碎补、草乌、土鳖虫、红花及路路通等各15g,用2000mL水煎煮半小时后和药渣一起进行熏蒸治疗,熏蒸箱温度控制在60~70℃左右,在熏蒸前嘱患者排尽大小便,仰卧在熏蒸床上,暴露腰部将痛点明显处直接对准熏蒸口,盛药灌口距离腰部痛点处30cm 左右,每次熏蒸半小时,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1.2.4 中药透药护理

通过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独创的非对称中频电流产生的电场,在药物离子产生定向推动力的引导下将对症所采用的中药贴有效成分深入、有效地透过皮肤黏膜快速进入人体,靶向作用于患部,起到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祛瘀止痛的效果,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2.5 中药塌渍护理

充分暴露腰部疼痛处,评估局部皮肤。根据病情对症选用适宜的中药,将中药包成适当大小药垫,浸泡于水中,再加250ml醋混匀后加热20~25分钟,将药包取出拧干少量水液,以不滴水为宜;药液温度以皮肤耐受为度,不可过热,以免烫伤;若药液已冷,可再浸泡加热,热塌湿敷温度宜在45~60℃之间;治疗中注意巡视和观察皮肤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1.2.6 火罐疗法

患者给予俯卧位,取委中穴、大肠俞、肾俞、阿是穴进行拔罐,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1.2.7 生活起居护理

急性期患者以卧硬板床休息为主。下床活动时佩戴腰托加以保护和支撑,不宜久坐。做好腰部保护,尽量不弯腰提重物,告知患者捡拾地上物品时宜双腿下蹲腰部挺直,动作宜缓慢不宜猛起。工作时做到腰部姿势正确,劳逸结合,同时要防止寒冷刺激。

1.2.8 情志与人文关怀护理

中医认为,人的情志与疾病有关,情志失控会伤及脏腑,即惊恐伤肾,忧思伤脾。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若肾有损伤,则会引起骨失濡养,再加上外伤或风寒入侵就会导致经络不畅、气血瘀滞引起疼痛;若长期忧思,会导致脾失健运、不思饮食而影响机体抵抗力的提升。为消除椎间盘突出患者因腰腿疼痛、下肢麻木致行走不便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护理时应多使用开导性言语安慰患者,嘱患者保持情绪平和,全身放松。此外,要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逸、舒适的治疗休养环境,如在室内放置花草、盆景,为患者准备书籍、电视、报纸等,增加生活乐趣,主动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1.3 疗效评价

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或接近消失,直腿抬高大于90°,生活和工作能力基本恢复;有效:症状消失,偶尔感觉腰腿轻微酸胀疼痛,直腿抬高在70°~90°,能正常生活和工作;无效:症状无改变或加重,不能正常生活与工作。

1.4 统计学处理

13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均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来分析,用x2检验法进行疗效评价分析,单位取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基线资料

对两组临床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进行比较,组间性别比较差异不显著(x2=0.04,P=0.841>0.05),组间年龄比较差异不显著(t=-0.796,P=0.429>0.05)。两组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基线资料特征(±s)

表1 两组临床基线资料特征(±s)

组别 例数 男/女 年龄(岁) 平均年龄(岁)对照组 65 38/27 30~68 47.8±0.6研究组 65 40/25 32~68 48.8±0.8

2.2 病例完成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符合病例患者130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成对照组65例,研究组65例。根据剔除标准、排除标准、脱落标准等指标,两组治疗完成比为100%(见表2)。

表2 病例完成情况

2.3 治疗前后疗效情况比较

2.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

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腰痛、下肢痛较治疗前均有所缓解,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腰痛比较:t=13.162、P<0.05;下肢痛比较:t=14.735、P<0.05。研究组:治疗后腰痛、下肢痛较治疗前均有所缓解,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腰痛比较:t=13.617、P<0.05;下肢痛比较:t=19.453、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研究组腰痛、下肢痛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腰痛比较:t=5.177、P<0.05,下肢痛比较:t=8.927、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腰痛、下肢痛评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腰痛、下肢痛评分(±s)

注:治疗前比较,ΔP<0.05;与治疗组比较ΟP<0.05

组别 例数 腰 痛 下肢痛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5 5.39±0.99 3.50±0.68Δ 5.83±1.16 3.46±0.66Δ 研究组 65 5.13±1.03 2.81±0.85ΔΟ 5.70±1.10 2.54±0.52ΔΟ

2.3.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对照组与研究组组间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x2=4.87,P=0.027<0.05),说明研究组疗效更为显著(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3 讨 论

中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腿痛”范畴,主因正气亏损、血瘀气滞、寒湿痹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5]。手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局限性,对患者损伤大,耐受性不高,故选择保守治疗意愿性较高,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运用中医药具有疗效满意、价格低廉等优势,备受患者青睐。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技术,更具多样性、灵活性等特点,将传统疗法如灸法治疗、辨证施护、中药熏洗、中药定向透药法、中药塌渍疗法、火罐疗法等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6],具有驱寒除湿、祛瘀止痛、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和阴阳的作用。随着中医护理技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揿针、穴位药物注射等靶向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中更应得以推广应用[7]

本研究表明: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后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人员对患者再给予恰当的起居护理及人文关怀,使患者保持心情愉悦,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8]。因此,采用多途径治疗手段的中医护理技术是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三大主症的有效措施,能促进患者躯体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熏蒸腰痛腰椎间盘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硫酰氟熏蒸风险评估与应用(上)
——硫酰氟熏蒸应用技术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艾叶熏蒸治疗肌紧张性偏头痛
中药硫黄熏蒸历史研究
腰痛用花椒黄沙热敷
蒙药熏蒸舱蒸汽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观察及护理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