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老年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

2019-04-20黄梁露赵玉琴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38期
关键词:障碍脑梗死有效率

黄梁露,赵玉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特需一区,广东 广州 510000)

脑梗死患者临床上比较多见的并发症以吞咽障碍居多,该病的发病几率约占脑梗死人数的一半左右,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地影响。因而,选取有效合理的护理方式显得尤为重要[1]。本研究中,选取我院就诊的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80例,对其使用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观察其临床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随机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样本数均为40例,实验组患者年龄51-79岁,平均(65.8±3.2)岁;其中,男患者23例,女患者17例;对照组患者年龄58-80岁,平均(69.3±2.9)岁,其中,男患者18例,女患者2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较小,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临床常规护理方式,用药及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告知。实验组在此之上行早期康复训练干预方式,(1)心理护理干预,采用鼓励式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以此缓解紧张的护患关系;患者因疾病的影响极易产生焦虑等消极心理,护理人员应及时对其进行疏导,并将临床上治疗成功的病例对其分享,以增强其抗病的信心[2]。(2)饮食干预,确保患者进食环境的安静、舒适,以免发生呛咳;依据患者的身体情况为其选择适合的体位进行进食,以免食物流出口中及误咽状况的出现;根据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为其选择合适的食物形态(半流质饮食、流质饮食、软食等),严禁患者食用刺激性食物,以免发生呛咳;患者的进食量应以8-10mL的一汤匙(1次)为准,且应细嚼慢咽,以免意外发生。(3)吞咽训练干预,每日定时指导患者进行头颈部(点头、仰头、左右侧头等)、颊肌及咀嚼肌(咬合及鼓腮动作)适当训练干预,每次20分钟,每天1次;指导患者将口张开,把舌头伸出来,使其前后左右不断伸张,达到提升舌肌力量的目的。每次5分钟,每天10次;患者进餐前指导其进行空吞咽的动作,每次10分钟,每天3次[3]。

1.3 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不同方式护理后,患者的吞咽功能未有任何改善为无效;不同方式护理后,患者的吞咽功能明显缓解为有效;不同方式护理后,患者的吞咽功能基本好转,可正常进食为显效。临床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记录数据,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数资料应用n(%)描述,计量资料应用(±s)描述,组间经t和x2检验,差异在P<0.05时,存在临床可比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38/40),远高于对照组75.0%(30/40)的总有效率,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发现(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n,%)

3 讨 论

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大部分均伴有饮食障碍及发音困难,与人正常的语言交流较为困难,以致其产生焦躁、烦闷的心理情绪,乃至对进食具有强烈的排斥感。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地解决,对其生存质量将造成严重地影响,易致使其出现营养不均衡、吸入性肺炎及体重降低等并发症,以至窒息,甚至死亡的危险。因而,改进患者的不良心理,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备显著意义。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是针对脑梗死患者而制定的具有针对性、科学性的一项新型护理方式,要包括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饮食护理干预及吞咽训练干预,通过此方式的有效实施,使患者参与治疗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同时掌握了饮食技巧,使其意外情况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临床上的治疗效果[4]。本次研究中也发现,采用早期康复训练干预的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远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结果再次证实此方式的有效性。综上,将早期康复训练干预运用于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中,其效果较为显著,应被积极使用。

猜你喜欢

障碍脑梗死有效率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跟踪导练(四)2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很有效率
跨越障碍
藏药当佐治疗胃病的疗效研究
家庭教育过于执着是孩子成长的障碍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