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科学课堂与生活“零距离”

2019-04-19车洪延刘晓玲

发明与创新·小学生 2019年4期
关键词:零距离凸透镜生活化

车洪延 刘晓玲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教育提倡关注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可见,科学课堂应该是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验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实现生活化,让科学课堂与生活“零距离”呢?

如果科学教学活动设计与学生的经历相差甚远,学生就不会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师得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借助妙趣横生的游戏、引人入胜的故事、具有挑战性的实验、声情并茂的课件引出生活问题,把学生带入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手脑“动”起来,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欲望。

如在《我们来造“环形山”》一课教学中,当模拟造“环形山”时,我们没有把实验材料搬进教室,而是带学生到操场的跳远场地,让他们尽情地进行模拟实验,学生自己动手造出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环形山。没有体验就没有成长,教师给学生创造生活化的场景,让课堂情境生活化,学生体会到了科学学习的真实感和愉悦感。

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须借助一定的实验材料。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学生喜欢的、生活中常见的、实验效果更好的材料作为实验材料,如牛奶盒、可乐瓶等,让学生体会科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让探究“活”起来。

在《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中,当学生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原理时,我们没有为他们提供与教材配套的实验材料,而要他们将带吸管的水杯作为实验材料。

这种水杯有一个进气口,我们引导学生探究进气口的作用,学生通过用手堵住进气口和松开手发现了进气口的“秘密”。接着,又让学生思考在不倾斜水杯的情况下怎样让水杯里的水流出来,学生向进气口吹气,轻松完成了任务,明白了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还列举了许多生活实例。

受时间、实验材料的限制,许多探究活动不能在课堂上开展,所以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现象不应局限于教室,教室外的天地才是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大课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科学探究活动由教室扩展到课堂外的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布置一些生活化的课外作业,这有助于学生将课堂学得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解决一些生活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会乐于质疑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并自己想办法探究解决,用所学知识改善生活,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在学生学习了《光和热》一课,了解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聚起来形成强光后,我们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设计凹面镜和凸透镜点火实验或者制作小发明,继续探究凹面镜和凸透镜的特征,并强调注意安全。有的学生用凸透镜、磨成凸透镜的冰块、盛满水的鱼缸将太阳光聚成很亮的光点,然后点燃白纸、小火柴等;有的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用类似于凹面镜的手电筒灯碗、内壁贴有铝箔纸的圆底铁锅等制成了会聚光的太陽灶。

科学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教师只有让科学课堂“接地气”,将生活中常用的材料用作实验材料,适当地将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外,才能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在生活中大有用处,从而爱上科学。

猜你喜欢

零距离凸透镜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和党旗零距离
[透镜成像的规律]随堂练
与元英&宫胁咲良零距离 from IZ*ONE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透镜及其应用专题复习
与“明星”们零距离
测凸透镜焦距的三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