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俄罗斯,寻找最后的古拉格

2019-04-19马剑

看天下 2019年9期
关键词:铁丝网囚犯管理员

马剑

为了见证传说中的彼尔姆36号,一大早,我就在火车站坐上了前往当地的大巴。司机在一条荒无人烟的公路旁丢下了我,见我一脸茫然,便出言点拨:顺着某条小路一直走,目标就在尽头。

苏联时期数以百计的古拉格,彼尔姆36号是其中之一,也是目前俄罗斯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

在俄罗斯语中,“古拉格”意指劳改集中营。而我眼前的这栋建筑似乎并没有什么阴森恐怖的样子——它的大门紧闭,只能从一旁的二层小白楼进入,白色的墙皮略显破败,在和暖阳光的照耀下,倒有些平易近人的错觉。

胖乎乎的女管理员为我打开了通往里院的铁栏杆,我跟着她,走进一个空旷的大院子,里面荒草丛生,废弃的木料和农具散落一地。两排高大的树木矗立在主干道上,周围的铁丝网早已生锈,再加上一座无人把守的碉楼,都让我感到被监视的压迫感。

女管理员很好奇我为什么会来到这里。36号地处偏远,常年经营乏力,就连开门迎客都一度成为难事。她说,几任馆长都曾想尽办法吸引游客,还是因资金短缺而关门过。“太远了,很少有游客会来这里,只能靠活动和募捐来维持!”

说话间,她帮我打开一扇门。这是一间宿舍,劳改人员当年的床铺依旧保留着,十几张上下铺排成两列,多半是劳改人员就地取材自己搭建的,看上去粗糙而破旧。他们当年穿过的棉袄和用过的工具都陈列在一旁的橱窗里。

相连的一个房间里则展出了大量老照片,照片上不仅仅有劳改的人,还有他们的妻子和孩子。一群被剃了短发的儿童整齐地坐在一起,身材瘦小,眼神空洞,缺乏那个年龄该有的生机。

為了激发囚犯的热情,当时的管理者会按照工作量分配饮食。采矿、伐木、组装……这些重体力劳作透支了囚犯的身体,后期更是加速了他们的非正常死亡。

而这,还远远不是彼尔姆36号最可怕的地方。和几百米之外的惩戒营相比,此处的劳改营几乎算得上温柔。那是一个单独的区域,铁丝网更加密集,围墙也高了不少,就连大门都是两道的。里面只有一间房舍——说是监狱更为准确——被分隔成几十间不同的小屋,狭窄得只能将就躺下一个人。当年,重刑犯或是不认真劳改的人会被送到这里,整日只能透过小小的铁窗看到外面的世界,大概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那种压抑和痛苦吧。

根据俄罗斯当局解密的文件,苏联最多时共有476座独立的古拉格,仅在1929年到1953年,就有至少1400万人被监禁,1930年至1953年间,死亡人数估计达176万人。他们之中,既有罪犯、贪官、贵族和地主,也有二战时期的战俘和政治犯,甚至不乏科学家、艺术家和学者。

36号保存得如此完好,其实算是一个奇迹。古拉格基本都是木质结构,劳改人员减少后被渐渐废弃,大多已在地下腐烂,踪迹难觅。而36号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才被关闭,共经营了四十余年,大概是因为使用时间久,其间曾用水泥、石砖不断加固,才得以留存至今。

杰米是我遇到的一名年轻人,当时他正在彼尔姆的街头作画。他告诉我:“每次来到这里,感觉像是回到了历史中。”虽然没有经历过那段岁月,但保存完好的建筑以及荒芜的场景,足以激发他的创作灵感。显然,对于年轻一代,36号的象征意义大于现实意义。它更像是一种魔幻场景,历史难以追忆,他们已经很难想象当年的人们是如何困苦地生活。

猜你喜欢

铁丝网囚犯管理员
铁丝网育苹果大苗一法
鹰狼大战
可疑的管理员
在草原那侧
走近土著
帽子谜题复杂版
让管理员管不了的名字
当小小图书管理员
让管理员晕倒的8个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