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矛盾分析法分析中国大学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019-04-19刘晗茵

祖国 2019年6期
关键词:大学城发展

刘晗茵

摘要:随着我国加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步伐,全国各地也努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由此大学城应需而生。通过近些年各地大学城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大学城建设发展的一些优点和不足。本文将以贵阳花溪大学城为例,通过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来探析大学城发展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大学城   矛盾分析法   发展

大学是一座城市高等教育的标志,但是我国目前许多高校建校时间都比较早,学校校区的大小和硬件设施都已不能满足目前教学和学生生活的需求,为了解决高校早中心城区布局过紧的问题,在政府的支持下各个地区的高校纷纷整合资源扩建校区或者建设新校区,大学城也就渐渐成型。随着2000年中国第一座大学城廊坊市东方大学城的交付使用,我国各地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大学城已经将近一百多座。

一、大学城建设发展的优点

(一)大学城的建设解决了高校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

大学城都是有政府统一规划建设的,用地面积充足,以贵阳花溪大学城为例,大学城内各个高校的面积基本均在1000亩以上。有宽阔的校区作为支撑,学校的教学楼、寝室楼等建筑的数量质量都有所提高,配备了较为先进的教学所需设备,这也解决了老校区因为校舍陈旧无法进行设备更新的问题。

(二)大学城的建设带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大学城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学校招生的需要,大学城将会聚集大量的学生,这将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1]。花溪大学城目前已以容纳师生将近二十万,且大部分都是外来人员。学生的到来为贵阳带来了更多的消费需求,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动了贵州交通业的发展。

(三)大学城的建设推动了城市的文化和创新发展

大学城的建立提供了更多的教育空间,学校拥有更多的机会去培养更多的拥有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有利于推动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汇聚了各种优秀的人才,是创新的发源地,各所大学集聚在一起之后,可以相互交流,进行学术交流和科技创新,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在花溪大学城就设有科技创新园,为学生提供创业和实验的机会,帮助和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培养大学生养成自主创新创业能力。

二、大学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一)大学城建设的比较偏僻,不利于学生出行

大学城所需的面积比较大,为了满足大学城建设面积的需要,大学城的选址一般都比较偏僻。这样虽然给学生营造了安静的学习环境,但是不利于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如贵阳花溪大学城距离主城区非常远,学生如果乘坐公交车至主城区,至少需要一至两个小时,学生去主城区非常不方便,这些都不利于学生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和积累社会经验。另外,很多大学都是采用多个校区办学的模式,各个校区相距甚远,老师每天都要乘坐交通车往返于各个校区,这无形中减少了学生和老师沟通交流的机会,不利于学术创新。

(二)与主城区融合度不高

大学所处地理位置偏僻,也使得其与主城区的融合度不高,不像是城市的一部分,而像一座孤岛,大学城承载了城市的教育功能却没能和城市好好交流合作。貴阳花溪大学城的十几所几所高校均是在大学城里建设的新校区,其大部分人员还是在校生,主城区里外迁的人员并不多,很多学生在学校学习毕业后,还不了解贵阳的城市面貌。高校的浓郁的文化和人文气息不能感染主城区,这样也会使推动城市文明发展的效果大打折扣。[2]

(三)大学城的配套设施不完善

虽然各地都在全力建设发展大学城,但是大学城的建设还不够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不齐全。目前我国的大学城大多是各个大学各自管理,对大学周围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制度。大学城周围商业发展水平比较低,商业的不繁荣使得学生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这就降低了学生的生活质量。大学城的中另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交通出行问题。在花溪大学城,由于大学城离主城区较远,学生出行主要依靠公共交通。但是大学城公交线路和公交车的发车辆却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3]。这时学校附近就出现了黑车招揽学生拉客的现象,这些黑车不仅收费高而且是无证经营,这加大学生外出安全隐患。

三、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大学城发展中的问题

(一)矛盾具有统一性和斗争性

任何事物都包含两个方面,大学城的建立虽然给学生提供了优越的环境,但是因为其自身的建设条件导致了学生出行不便的问题,这就体现出矛盾的对立统一性。我们也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由于高等教育发展建设的需要,大学城的修建是必然的选择,但却改变不了地理位置偏远的情况。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出行不便的不利条件,在大学城的建设中需要的规划,投入更多的精力发展城市的交通运输业,例如增加公交车的线路或班次,可以为大学生们开通直达主城区的专线;公交车也可以根据大学生出行规律调整发车频率,制定弹性的方案;也可以依据城市条件修建铁路,这样能够提高来往主城区的速度,节约时间和资源。这样学生不仅有了好的学习环境,出行不便的情况也得到了改善,生活质量会渐渐地提高。同时城市交通设施也规划的更合理,交通工具也变得丰富起来,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交通运输业发展起来后,大学城与主城区的交流也会进一步加强,大学城可以帮助主城区的推进城市文明发展,主城区的资源也能流向大学城,帮助大学城向更高水平的发展,实现双赢的局面。

(二)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是无处不在的

世间万物都存在矛盾,矛盾存在普遍性,这就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面对事物都要承认矛盾的存在,并正确认识矛盾。[4]在推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趋势下,全国各地为了满足人民文化的需要,提高文化的竞争力,纷纷加大建设高等教育的步伐。大学城的建设了满足学生、学校、文化发展的需要,但是也由其自身情况也形成了很多问题。因此,我们需要用矛盾分析法来看待大学城建设的利弊,投入更多精力规划建设,使其发展的更加完善。

2.矛盾是各不相同的

矛盾也具有特殊性,事物在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矛盾的每一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征。[5]每个城市在大学城的发展中都会存在问题,但是每个城市的情况不一样,所存在的问题也是各不相同的。我们不仅要建设大学城并注意到全国大学城建设中存在的不足,还要依据各地的发展情况,地理环境,学生的具体需要来建设大学城,每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不一样,其城市建设和交通发展也各不相同,建设大学城时发展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要做到具体问题具體分析。

例如贵阳花溪大学城大学城与主城区融合度较低,大学城与主城区距离较远,导致两个地区交流较少。在优先发展交通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加强城市建设,完善周围城区的基本设施,完善大学城周围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条件,只有周围城区发展起来了,才能吸引主城区的人口外移,这样不仅能够减轻主城区的人口压力,还能扩大城市建设,更有利于大学城的对外交流,提供创新和实践的空间,为高校科技力量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群是具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每一对矛盾又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我们要把握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注重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结合,用发展的方法去解决问题。[6]城市的老校区的教学条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这是我们修建大学城的根本目的,但是由于大学城建设的不完善和城市建设不发达,学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我们要在坚持发展大学教育事业的重点上,再去改善周围的环境,解决建设不合理,公共服务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满足各方需求。

“大学城”最早出现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在这些国家的大学城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善,大学与其所在的地区已经融为一体,大学和当地能做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而我国很多城市却没能建成整个体系比较成熟的大学城。我们应该在学习西方国家发展大学城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依据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根据自身的能力,城市的特点,建设独具特色,功能完善,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学城。

参考文献:

[1]闫静苗.山西省大学城对太原都市圈发展的作用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3.

[2]宋珊珊.新时期我国大学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济南长清大学城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3]曹树斌.知识城市理念下大学城功能构成与布局模式探究——以深圳大学城为例[D].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12.

[4]聂爱华.矛盾分析法视角析当代大学生群体矛盾[J].淮南: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16,(01):05-08.

[5]盛亚丹.运用矛盾分析法剖析网购热潮下的矛盾[J].武汉:湖北经济学院,2016.

[6]崔治忠.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意蕴[J].郑州:学习论坛,2016,(03):57-59.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猜你喜欢

大学城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在我校大学城校区举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基于大学城空间开放式教学模式下的教师阶段角色定位与实现
大学城经济对城镇化影响初探——以呈贡大学城为例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大学城体育课程资源共享初探
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