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作坊”助力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思政建设刍议

2019-04-18毛伟胜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期
关键词:工作坊课程思政体育教学

毛伟胜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育教学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同向同行,从而形成育人同心圆。文章简要介绍高校课程思政新形势新要求,主要叙述“工作坊”模式的特点、引入运用到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工作坊;体育教学;课程思政

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长期以来,大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课和学工部的任务,多数课程“工具化教学”成为自然。新课程思政理念下,强化了所有课程的教育性,形成课程教学“大思政”的新格局。本文拟把心理学中的先进理念“工作坊”模式引人体育教学课程思政建设中,研究体育课教学与育人紧密结合的理念转变与有效路径,探索体育教学课程思政建设中价值引领的针对性、灵活性、实效性。

一、“工作坊”模式的特点

(一)基本概念

“工作坊(workshop)”一词最早出现在教育与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之中,是一种自我提升的学习方法。是一種公众参与的模式,成为可以提供各种不同立场、族群的人们思考、探讨、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甚至在争论议题讨论时成为一种鼓励参与、创新、以及找出解决对策的手法,成为提供思想碰撞、建立共识、构建公开透明的行动平台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作为实践教学的一种模式,“工作坊”最早起源于现代建筑设计奠基人之一一格拉皮乌斯,他提出了集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做到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和实践同步,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将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全过程。

(二)鲜明特征

工作坊具有实践性、参与性、互动性及形式灵活等特点,所有参与者都参与其中。工作坊探讨的话题往往更有针对性,参与人数一般20人-50人内,推选成员分别担任主持人与主讲人,主讲人围绕主题简短主讲或拋出讨论聚点,工作坊强调透过彼此间的主动互动交流,参与角色平等,而不是纯粹单向式的灌输,最后可形成相应共识或对策。“工作坊”在我国高等教育的美术设计、音乐教学、护理等对要求高技能的专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一种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的学习模式,由于它主题鲜明、时间紧凑、形式灵活、效果显著而得到共同的认可,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

二、工作坊引入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做法

高校内部容易形成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两条线各管一块。而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这是教育价值理性的回归,以思政课程的思维和方法推进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其重要意义在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围绕立德树人为中心。根据工作坊特点,探索把工作坊的优势引人体育教学,加强教书与育人的深度融合。

(一)体育课程思政的设计理念转变

在教育理念上,最大程度地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一言堂”的状况,学生由听讲人到主动参与和创造者,教师由权威“主讲人”到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目标设计上,突破传统的专业教学目标,除了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之外,同时要让本课程同样承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在教学内容上,放大课程思政的资源。每一门科目教学担负的育人任务各有侧重,依照教学大纲、跨出教材,将时代的、社会的正能量潜移默化地引人课堂,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培养合作精神、职业道德。在教学载体设计上,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让学生行为与言语得以机会进行展现,才能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在教学评价上,注重过程思政,育人为首位,与思政教育的要求形成协同效应。

(二)体育教学工作坊的实践与运用

高校体育教学基本都是学生根据兴趣进行选课选教师,学生来自于不同院系不同学科专业,体育课程的传统教学以实践练习为主,理论教学学时占比相当少。学生课时有限,所以高校体育课程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往往交流较少,有的教师甚至一个学期结束了都不能叫得出所上课学生的姓名,更谈及不上与学生谈心或引导。教学工作坊的优势正是搭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主题性互动讨论的平台,倡导学生为主角,教师适时参与互动。

每学期课程中可安排4次工作坊。第一次工作坊安排在第一节课,主要内容为加强师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认识、组成若干小组、了解学习初衷、明确本课程本学期的主要任务与考评办法,成为一次成功的“破冰”,为后期的课程学习、训练与竞赛,发挥学生团队的积极性奠定基础。第二、三次工作坊分别在完成某主要技能练习与教学比赛之后。可安排某小组主讲或演示学习训练心得与瓶颈,然后由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自由发言,教师可以在过程中了解认识学生及学生的观点、了解学生的学习与掌握情况,变成一个引导者或参与者。第四次工作坊则放在最后一节课。学生主持,每一组派代表总结本课本学期本小组同学的收获及心得,如在体育技能练习、小组对抗赛、学习裁判规则,各小组会尽所其才,有的用PPT、有的用微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其他学生也可补充发言,交流不设上下主席台,围成同心圆,便于学生在氛围轻松环境下勇于积极发言,同时也可对本课程提出建议。每次工作坊教师适时参与讨论,最后可对各小组进行点评与鼓励、引导。

(三)体育教学工作坊的预期效果

体育教学的侧重是增进学生身体健康,除此之外,在工作坊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形成终身科学健身与养生的意识。第二,工作坊的特点为参与成员大家都是平等的,所以教师也只是一名参与成员,学生可以围绕主题发挥不同观点,充分展示学生主体作用,有利于教师在侧进行观察与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与价值观。第三,工作坊的交流是开放的,主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主讲、其他成员也可发言讨论,把前期小组所学的情况或小组赛的得失进行分析总结或展示,所以有助于培养学生集体荣誉、积极进取意识、公平公正意识、正确的竞赛胜负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社会道德、历练学生的心理素养、积极思考与勇于表达的能力。

三、工作坊助力体育教学价值引领的实践特点

体育教学课程思政建设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将育人置于首位,强化将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才观渗透到教学全过程;强化注重在学习交流讨论与训练竞赛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教育模式创新。

(一)体育教学工作坊传承了高校思政的目标要求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把“工作坊”引入体育课程思政中,提升学生主动获取学习资源、倒逼学生练习主动思考的学习方法,加强学生间的阶段性学习得失或看法,同时增加教师对学生的观察与认识,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从而达到“及时总结、适时引导”效果,增强育人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2)增加谈心交流讨论。把“工作坊”引入体育课程思政中,教师与每位学生有更多机会听取并交流相互意见与想法,有更多时间观察更多学生的所行所言,面对面谈心与交流,不论是本专业还是生活中的问题可以及时做好引导,避免教书而不育人。

(3)历练学生身心素养。把“工作坊”引人体育课程思政中,学生为主角,需要学生的大胆发言,大部分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小组教学比赛与技能练习,但往往害怕在正式场合上口头表达观点与想法。“工作坊”很好地倒逼学生为了小组的集体荣誉而战,需要表达出在场上如何发扬顽团队强拼搏精神,适应运动员与裁判的角度互换,养成掌握比赛规程的遵纪守法职业习惯,同时,勇于剖析自身不足与自我批评。沉着面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应变与挫折,更好历练学生的心理素养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二)体育教学工作坊延伸了体育课的传统界限

首先一方面延伸不同专业共同兴趣学生之间的交流空间、师生之间更多的交流空间,延伸课程结束之后的师生交流空间。

其次尝试突破教师往往高高在上的心理障碍,倡导围绕主题达到共同目标,营造大家在相互平等的角度进行解决技能学习与练习的瓶颈、坦诚交流学习心得。

再次教学相长,监督无形中融入教学,工作坊迫使教师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多学生的主动参与加强了学生对教师的师德监督,这就要教师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長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2016,4.

[2]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共产党员网,2016,12.

[3]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

猜你喜欢

工作坊课程思政体育教学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