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奥波德大地伦理思想对培育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借鉴

2019-04-18吕红军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期
关键词:利奥波德生态意识启示

吕红军

摘要:在西方环境伦理学中,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思想被称为是一个划时代的观念,他提出的“扩展共同体的边界”、“转变人的价值观念”、“确立整体主义的伦理原则”为一代人反映出了新的自然观和一个透视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视角,对于今天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培育大学生的生态意识仍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同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批判地看待该思想的局限性,辩证的加以借鉴与扬弃。

关键词:利奥波德;大地伦理思想;生态意识;启示

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将全程参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他们能否树立生态文明意识、能否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影响到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更关系到美丽中国梦的实现进度。然而,纵观我们身处的校园环境,残羹剩饭、一次性塑料品等现象依然存在,显然,生态文明在大学生群体显然尚未完全深入身心、真正贯彻落实。

一、培育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必要性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阐述了生态与文明的关系并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对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培育,反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是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体现,也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路。今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生态问题仍是一大短板,面对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党中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的战略布局与其他四个建设协同推进。马克思认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生态问题的存在反映了社会整体生态意识的薄弱,而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更需要补齐生态意识的短板,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使大学生与新阶段中国发展要求相契合。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群体生态素养的整体水平,而且也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建设和发展。

(二)高校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

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重任。高校是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现代化公民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国家大政方针宣传的历史使命,这就体现了高校教育任务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契合性。因此,高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把生态环境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当中,使大学生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素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贡献。

(三)实现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

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和持续生存,需要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去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体现了人对人与自然关系重新定位的觉醒,人对自然界心怀尊重、敬畏之情,同样也会得到自然界的馈赠,最终受益的是人类自身。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对其进行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契合了新时代大学生态意识薄弱的现状,为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作好铺垫。培育大学生的生态整体意识、生态责任意识和生态审美意识,将环保意识转化成环保意愿,内化于心中的信仰,外化为行为习惯,从而推动全社会形成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生态文明风尚,有利于使大学生成为一个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

二、利奥波德大地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人对自然的态度开始从依附转向征服,结果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反过来却又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于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于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许多人开始反思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利奥波德大地伦便为人类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开启了整体主义的伦理学大门。其思想内容主要包括扩大道德共同体的边界、转变人的价值观及倡导整体主义的伦理原则三个方面。

(一)扩展道德共同体的边界

伦理学起初对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研究,使所有人从奴隶制中得到解放拥有了道德地位,但并没有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文明进步还没有使大地解放出来。利奥波德认为:“从协调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延伸到协调人与大地和人与动植物之间的关系是道德进化的必然趋势。”他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待大地,指出:“土地是一个群落,是生态的一个基本元素”。他认为大地是一个共同体,不仅只是土壤,还包括生长在其上的动植物、空气、气候环境等物质人,是这个共同体中的普通一员,并且与每个部分都是相互依赖的。随着共同体范围的扩大,需要我们将人与人的道德关系扩大到整个自然,人不仅承担对共同体中其他成员的义务,而且对共同体本身负也有道德义务。大地伦理思想用整体的思维方式去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价值高于单个个体的价值,要求人们顾及大自然的整体和谐。通过扩展道德共同体的边界,用道德的力量来限制人类改造自然环境的行为,既有利于维护人的生存,也有利于维护其他物种生存的权利。

(二)转变人的价值观念

利奥波德指出:“一个自然资源保护系统如果只以利己为目的,那么它是不平衡的,必然没有希望。实现人和土地之间的和谐,人类需要转变自身的价值观念,建立一种人对自然的伦理关系来规范自身的行为。首先通过自然资源保护教育,培养公民对于土地机制的兴趣,转变人的价值观念。其次,尊重是建立大地伦理关系的前提。要倡导一种善待自然、尊重自然的伦理态度,使人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转变成为共同体中的普通一员。再次,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人对自然生态系统具有道德责任和义务。人能够能动的改变自然,却永远不能脱离自然,也没有凌驾于其他自然物之上的特权。这就意味着共同体内每一个成员都是平等的,人类更应在道德的约束下,自觉担当起保护大地共同体的责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之间平等、友好、和谐的生存状态。

(三)确立整体主义伦理原则

大地伦理学倡导的是一种整体主義的伦理原则,利奥波德指出:“一件事情或措施,如果对于保护生物群落的完整、稳定和美感有所帮助,那么我们就认为他们是合理的。”“完整”指土地是一个有机的生物群落,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强调大地共同体的科学性、系统性、整体性;“稳定”是指保持土地身体健康的能力,如利奥多德所说:“整个世界都在贪婪的想拥有更多的浴缸,然而却忘记了稳定建造的必要性。”“美丽”是指抛弃利益至上的原则,转变单纯的从经济学角度考虑土地的使用问题,树立为土地健康负责的意识。大地伦理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基础,把维持生物共同体的“完整”、“稳定”、“美丽”作为出发点,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为归宿。

三、利奥波德大地伦理思想对培育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借鉴

利奥波德大地伦理思想在发展过程也遇到了挑战,有学者认为这一思想具有“对人类主体地位的迷失、对科学主义认识的偏见以及对理性认识的缺失的认识论困境。”但它倡导的对大地共同体的尊重和热爱,呼吁人们改变对自然环境的态度,对促进入与自然和谐共生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尤其在今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对培育大学生的生态整体意识、生态责任意识和审美意识提供新的思路,对我国当代的生态文明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应该用马克思主义辩证的观点看待这一思想,批判的借鉴其积极合理的成分。

(一)借鉴利奥多德生态共同体思想,培育大学生的生态整体意识

利奥波德指出:“当我们能够用整体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去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我们看到的就不再是两者的冲突而是和谐。”一方面,大地共同体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协调发展,人在生态共同体中不是征服者、掠夺者,启示我们认识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共处于同一个地球之上,具有共同的整体利益,要求大学生树立生态整体意识,把自身放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以更全面更长远的观点去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方面,他强调人是共同体中的普通一员,生态系统的整体价值要高于单个个体的价值,这意味着忽视了人类主体性,在强调自然整体性的同时贬低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应辩证的借鉴这一思想,认识到人是生态共同体的主体,在尊重生态共同体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大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的关系。

(二)借鉴利奥多德生态良知思想,培育大学生的生态责任意识

利奥波德在《沙乡年鉴》中指出:“透过土地规范,一种生态良知被表现出来了,同样,生态良知也意味着,大众已经具有了为土地健康负责的意识。”“他提出“超越并高于自利的责任”、“没有良知,责任便毫无意义”,作为调控者,人对自然生态系统具有道德责任和义务。”这启示我们人类应有社会义务和良心,带着尊重的态度来对待生态共同体,给培育大学生的生态责任意识提供了正确的思想指南。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教育大学生要有责任与担当的自觉,不仅对自身、对当代人负责,还要有对子孙后代、对这个共同体的其他成员以及共同体本身负责的道德情怀,并将生态责任意识,转化为绿色发展的切实行动。

(三)借鉴利奥多德整体主义伦理原则,培育大学生的道德审美意识

利奥波德提出了完整、稳定和美丽的伦理原则,“他认为大自然的美不仅仅通过共同体中各个元素体现出来,更重要的是作为整体的共同体的美,整体的美才是最高的美。这体现了美感与道德的和谐统一,也为培育大学生的生态审美意识提供了思想借鉴。一方面,大学生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生力量,更需要树立生态审美意识,借鉴这一思想,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内心深处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另一方面,大地伦理学把生物共同体的完整、稳定和美丽作为最高的善,过于理想化,我们应辩证的看待这一思想,借鉴其思想中积极合理的内容,扬长补短,在利用自然环境的时候,让大学生认识到要尽力使生物共同体的多样性、完整、稳定和美丽得到保护,为美丽中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应有之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

[2][美]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M].侯文蕙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193.

[3]刘凤国.大地伦理的当代思考[J].甘肃农业,2006-02-15.

[4]李钦.大地伦理思想的认识论困境[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25.

[5]雷毅.生态学思维与生存方式[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7-30.

[6]菅建伟,张晶.利奥波德大地伦理思想的生态文明内涵初探[J].学理论,-2011-12-20.

猜你喜欢

利奥波德生态意识启示
环境伦理学何以可能?
最强魔术师
人对自然的暴力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态意识渗透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