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模式及其改进措施研究

2019-04-18陈芬邵华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期
关键词: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模式高校

陈芬 邵华

摘要:高校入党积极分子是大学生党员的后备力量,是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的有力抓手。加强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育,是党的建设不可或缺的环节。当前,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模式还存在教育培养内容单薄、教育培养方式单一、教育培养考评机制低效等问题,阻碍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的高效推进。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应着力于优化教育培训方式、构建多主体参与的培养机制、完善创新考核评价机制。

关键词: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模式

一、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是每一所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不可谓不重视,但培养模式仍存在教育培养内容单薄、教育培养方式单一、教育培养考评机制低效等问题。

(一)教育培养内容单薄

当前,大多数高校包括笔者所在的东方科技学院,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基本采取上党课模式,党课培训的老师是校、院领导和党史党建研究专家。党课所授内容单薄,大致限定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理论偏向性十分明显。对于大学生关心的时事热点,如贪腐问题、生态文明建设问题、食品安全問题、国际关系问题、就业问题等涉及甚少。实际上,这些问题对大学生入党动机影响深远,不容忽视。

(二)教育培养方式单一

党校培训是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重要手段,但教育培养效果不容乐观。笔者通过对东方科技学院的党课培训调研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迟到、早退、缺勤、上课睡觉;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培训没什么意义,“为培训而培训,为结业而培训”。这种情况在其它高校也不鲜见。究其原因,与党校培养方式的单一密不可分。党校教师大多“唱独角戏”“一刀切”,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党校培训重理论、轻实践,忽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利于理论知识的入脑入心。

(三)教育培养考评机制低效

党校培训存在轻过程、重结果的问题,学生来不来听课、有无认真听课少被关注,只要考试考评中取得好成绩,就是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动机和思想道德的考评非一锤定音的分数所能衡量,以结业考试分数认定优秀与否是欠妥的。另,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在考察期内,考察方式基本是向党组织递交思想汇报,数量有余,质量不足,难以满足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评要求。

二、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模式改进措施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模式不改进,则成效不彰,高校基层党建也就发展乏力。改进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模式,应在培训模式、培养机制、考评机制等方面下对功夫、下实功夫。

(一)优化教育培训方式

党课培训是提高入党积极分子认识、坚定信仰、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提高党课培训效能,要做到,第一,丰富授课内容。“传道者,首先自己要信道”,党课教师要带着传道者的热情研究理论,用理论之精深、授课之生动感染学生。授课内容要讲求“三贴近”,贴合学生需求,纾解学生困惑,彰显理论魅力。第二,教师授课应改变传统的“我讲你听”模式,创新教学手段,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第三,用好现代教学技术,用活“两微一端”,有效结合线上线下两种教学手段,为党课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

(二)构建多主体参与的培养机制

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和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非一蹴而就,不能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因而,单靠党课不能满足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需求,应调动多元主体参与到培养过程中来,既要“守好责任田”,又要“引多段渠”。“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高校党组织要把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作为工作的重点,坚定担负起此一重任,主动出击,找学生而不是让学生找党组织、时刻关心学生学习生活而不是挥舞理论指挥棒。切实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关爱发展党员的作用,为入党积极分子创造积极向上、自我教育的平台。

(三)完善创新考核评价机制

考核评价是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关键步骤,有什么样的考评机制,就有什么样的培养模式,因此,完善创新考评机制至为重要。单纯以分数定好坏,以卷面考试评优劣是不可取的,至少是偏颇的。规范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评,应制定全方位考评机制。第一,建立综合考评个人档案,采取积分制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社会实践表现、群众基础等进行综合考量。第二,在考察期内,定期举行党员群众汇报会,由入党积极分子就一段时间内的自我表现进行总结和反思,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对照自我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督促自我不断进步。第三,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改变原有管理模式,结合学生综合考评成绩,优秀者,重点发展;表现不佳者,末位淘汰,及时作出调整。

高校入党积极分子是大学生党员的后备军,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基础。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意义重大。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头绪多,责任大,应因应时代形势,在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考评机制方面不断做出修正,切实为党培养出优秀的党员,为党的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莹,周小青.创新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模式探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6(6):5-6.

[2]蓝荣聪.高校新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机制创新[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5):61-65.

猜你喜欢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模式高校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大学生寝室片区化管理研究
关于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