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敬畏之心,始于草垛旁的傍晚

2019-04-18尤艳芳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19年4期
关键词:草垛柜子日报

尤艳芳

1

一次同学聚会,当好久不见的老同学知道我专注于儿童文学创作,已经发表了几百篇童话故事,并且还出了书的时候,他不可思议地看着我:“上学时你作文写得也不怎么样啊,怎么会走上这条路呢?”

同学的话只说对了一半,我在学生时代虽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文学天赋,但在内心深处,一直对文字抱有敬畏之心。这份敬畏之心是从哪里来的呢?我有时候也会思索这个问题,直到有一天我回到老家,看见了家里的那个老柜子,才找到答案。

老柜子是黄色的,小时候放在卧室里,现在被移进了闲置的房间,蒙上了厚厚的一层灰。我打开老柜子,发现了一捆发黄的报纸。

解开捆绑的绳子,一股陈年的味道扑面而来,瞬间把我带回了童年。

2

爷爷是十里八乡有名的老教师,当我开始记事的时候,他已经退休了。爷爷生活很节俭,衣服鞋袜从来舍不得买新的。但他却订了好几份报刊杂志,《保定日报》《河北日报》《参考消息》《老年世界》,一订就是十几年。

那时候,我家的院子里有一个大大的草垛。在我印象中,爷爷经常趿拉着一双黑色的布鞋,穿着粗布衣服,往草垛下面一蹲,从口袋里掏出报纸来一看就是半天。

报纸上有好玩的故事吗?爷爷为什么看得这么开心?这些小问号深深吸引着我,我跑到爷爷身边,爷爷就会跟我讲报纸上的故事。一老一少靠在草垛上,沐浴在夕阳下,读报纸,讲故事,那真是很快乐的时光啊!

上小学后,我主动担负起了取报纸和杂志的任务。每天中午一放学,我背起书包就冲进学校的办公室。拿了邮递员放在这里的报纸,还没出校门,就迫不及待地捧着读起来。

有一次,我被报纸上的故事深深吸引,低着头边走边读。突然,咚的一声,脑门撞在电线杆上了,火辣辣得疼。身后的同学看见了哈哈大笑。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一边走路一边读书看报了,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文字的热爱。

3

后来,我们和爷爷不住在一起了,见爷爷的次数也少了。这时,父亲又当起了“邮递员”,每天去爷爷家拿报纸回来。

也许是受爷爷的影响,父亲也非常喜欢看报纸。他每次看到有趣的新闻和故事,要么主动说给我听,要么直接把报纸塞给我“看看这个故事多有意思”,或者“看看这个人的经历多厉害”。

起初,常常是他读《参考消息》,我读《河北日报》,读完之后再交换。后来,一看见父亲拿着报纸回来,我就把几份报纸都抢过来,快速浏览题目和摘要,挑出自己喜欢的一份。不知不觉,这样的方式变成了我和父亲之间特有的小游戏。

我们老家离县城有几十里的距离。只要一有机会,父亲就骑着自行车带我去县城,我们不去游乐场,也不去逛商场,而是去新華书店。

一到书店,父亲大手一挥:“喜欢哪本?挑吧!”每到那个时候,我都觉得自己是个受尽宠爱的小公主,得意极了。

在爷爷和父亲的熏陶下,我对文字产生了非常大的兴趣。只要看见文字,我都会仔细阅读,奶奶糊在墙上的报纸,妈妈剪成鞋样的包装纸,墙上的宣传标语,都逃不过我的眼睛。这样的习惯,一直到今天都保留着。

现在想想,我对文字的敬畏之心,就是从童年开始的吧!我的童年没有华丽的衣服,也没有美味佳肴,却有许多写满文字的报纸和杂志,还有爷爷和父亲陪我一起读报纸的美好经历,对我来说,那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作者系儿童文学作家,作品曾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

猜你喜欢

草垛柜子日报
柜子也疯狂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柜子
草垛当凳(大家拍世界)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