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肠袢式造口术与结肠造口术治疗高龄梗阻性肠癌的效果分析

2019-04-18徐永刚陈永亮付闻吉王付胜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7期
关键词:造口术肠癌造口

徐永刚 陈永亮 张 力 付闻吉 王付胜

河南省商丘市长征人民医院外一科 476000

结肠癌、直肠癌均为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老年人更易发病且不易察觉。在我国老年人发病并得到明确诊断时往往已进展至晚期,出现完全性肠梗阻症状,加之伴随的基础性疾病,使得该疾病预后较差。由于梗阻性肠癌患者受肠管扩张的影响更易出现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因而临床上常选择分期手术进行治疗[1]。结肠造口术和回肠袢式造口术是经过临床实践证明、具有明确疗效的术式,区别在于造口位置不同。本文旨在探讨上述两种术式治疗高龄梗阻性肠癌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高龄梗阻性肠癌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年龄>60岁;临床表现为完全性肠梗阻,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肠癌患者;符合手术指征;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或恶性肿瘤者;经评估生命期限少于3个月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患者男26例,女19例;年龄(66.87±5.12)岁;TNM分期:Ⅰ期19例,Ⅱ期15例,Ⅲ期11例。对照组患者男23例,女22例;年龄(66.07±4.86)岁;TNM分期:Ⅰ期17例,Ⅱ期16例,Ⅲ期12例。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研究组患者予以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根据癌症根除术的相关要求行肿瘤Ⅰ期切除;配合全结肠灌洗;行降结肠直肠端端吻合术;在回盲部20cm处的位置进行预防性回肠袢式造口术;术后3个月行Ⅱ期回肠造口闭合术。对照组患者予以结肠造口术治疗:行肿瘤Ⅰ期切除;关闭远端结肠或直肠;近端结肠癌患者于左下腹行单腔造口术;术后3个月行Ⅱ期回肠造口闭合术。两组患者在行肿瘤Ⅰ期切除术后,予以常规胃肠减压、肠内营养、抗生素、补液等对症疗法;密切关注排气情况,肠蠕动恢复后进流食;术后3个月无手术禁忌证则行Ⅱ期回肠造口闭合术。

1.3 疗效评估标准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2],完全缓解(CR):肿瘤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R):肿瘤体积缩小超过50%;稳定(SD):肿瘤体积缩小小于50%或增长不超过25%;进展(PD):肿瘤体积增长超过25%或出现新瘤体;总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疗效,Ⅰ、Ⅱ期手术指标(手术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6,P=0.468>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Ⅰ期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Ⅰ期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Ⅱ期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Ⅱ期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直结肠癌是多发于老年人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而肠梗阻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加上高龄患者往往合并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疾病,使得治疗难度增加,致预后不佳。由于肠梗阻多为闭袢,患者易出现肠壁水肿和扩张,致肠破裂和穿孔,同时肠道内细菌大量繁殖,也增加感染可能性。此时对老年患者行Ⅰ期切除吻合术易出现吻合口瘘、腹膜炎等并发症,增加死亡率[3]。为达到更好疗效,临床上多采取分期手术,Ⅰ期行肿瘤切除并预防性造口,Ⅱ期行造口闭合。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术式为结肠造口术和回肠袢式造口术,两者虽选择了不同的造口位置,但对梗阻性肠癌均有不错的疗效。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7.78%)略高于对照组(71.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证实了上述两种术式疗效相当。

本文就Ⅰ、Ⅱ期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两组患者在两期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且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表明与传统结肠造口术比较,回肠袢式造口术并不增加手术风险,是同样安全的治疗梗阻性肠癌的术式。Ⅰ期手术时间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但研究组患者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林国辉等学者[4]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该学者认为,回肠袢式造口术更有利于小肠蠕动恢复正常,缩短禁食时间,而肠内营养恢复正常后可促进病情转归,进而缩短住院时间。而Ⅱ期手术时间比较,研究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与回肠袢式造口术单纯分离造口附近的粘连小肠并吻合端口的简单手术不同,结肠造口术需分离脾曲并确定结肠远端,不仅手术难度大,而且对患者创伤也较大,因此手术时间明显延长[5]。此外,回肠袢式造口术对肠道的不良影响较小,更有利于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可明显缩短禁食时间和住院时间[6]。本文中,研究组Ⅱ期手术、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

综上所述,与结肠造口术治疗高龄梗阻性肠癌比较,回肠袢式造口术有相同的疗效和安全性,但回肠袢式造口术更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且能缩短住院时间,临床上应结合多种因素选择合适的术式。

猜你喜欢

造口术肠癌造口
对膀胱癌腹壁造口术患者行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方法及效果观察
含糖饮料或可增加女性患肠癌风险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做了直肠癌肠造口术的患者术后该如何护理
微信授权式教育在尿路造口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男性长期看电视更易患肠癌
一例阴道成型10年后经腹联合会阴宫颈造口术患者的护理
肠癌筛查的效果被高估了
接受辅助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造口并发症风险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