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双调”促“双转”实现跨越发展 努力建设成为世界最大型钢生产基地

2019-04-18河北津西钢铁集团

中国钢铁业 2019年2期
关键词:型钢

河北津西钢铁集团

一、企业基本情况

河北津西钢铁集团(津西集团),始建于1986年。2009年12月,经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成立,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天津、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美国等地拥有境内外控股公司30多家,年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是集钢铁冶炼、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国际贸易、金融租赁、津西投资、高新科技、绿色地产、龙翔文化等九大板块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和香港上市公司(中国东方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581,2017年9月4日被纳入港股通)。

津西集团连续16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2018年名列第169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42位,中国上市公司500强第181位,中国民企制造业500强第22位(河北省首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70位,先后荣获全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中国最具生命力企业和中国最具成长性企业等荣誉称号。现已成为专业化、系列化、规模化型钢生产基地,主导产品已形成H型钢、钢板桩等123个系列、356种规格,产品成功进入鸟巢、杭州湾跨海大桥等国家重点工程,并远销美国、日本、韩国及欧盟等33个国家和地区,连续6年出口量位居全国第一。

十三五期间,津西集团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以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前100位,向世界500强前进为奋斗目标,为钢铁企业绿色崛起、转型升级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发展历程

河北津西钢铁集团始建于1986年,1988年底正式投产。1992年以来,津西集团坚持从严管理、科技兴企的治企方针,以深化改革、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带领津西人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企业插上了跨越腾飞的翅膀。

1994年,在全国首创推出两册一制劳动用工制度,打破原有用工界限,取消合同制和临时工身份的区别。这一改革,被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广泛报道。津西模式迅速在全国推广,工人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以每年26%的速度递增,成为地方的支柱企业。1995年,唐山市提出在全市冶金行业开展远学邯钢、近学津西活动。1997年,全国地区钢铁会议在津西召开,推广津西经验。

1999年,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实行股份制改革,成立河北津西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并进一步深化股份制改革,实现了国有资产和员工身份的置换,这是关键的一步,为津西增添了活力。2001年,结束津西有钢无材的历史,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高。

2002年,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变更为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2003年,加快了体制、产品、装备结构调整的步伐,成功挺进中国企业500强阵营。

2004年,拥有津西97.6%股权的中国东方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成为全国首家在香港上市的民营钢铁企业。津西跻身全球粗钢生产80强,并成为2004年度中国最具成长性企业。2005年津西居中国企业500强第334位,所缴纳税金占迁西县全部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

2006年,随着百万吨大H型钢工程投产,企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当年具备年产钢、铁、材各400万吨综合生产能力,年实现营业收入102亿元,利税21亿元,居中国企业500强第366位。2007年,先后投巨资实施系列中小H型钢工程,到2008年全部投产,并在国内外热销。

2009年12月,经河北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以河北津西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母公司成立河北津西钢铁集团,成为津西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自此,津西走上了集团化、规模化、制度化的科学运营管理之路。在做精做强钢铁主业的基础上,津西向高新科技、国际贸易、装备制造、金融服务等领域进军,先后在北京、天津、深圳、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设立子公司,闯出一条多元化经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具备了实现百年津西梦的坚实基础。

2013年,津西集团在H型钢产品高新化、专用化、精细化发展的基础上,瞄准国内外市场畅销、应用更加广泛的钢板桩产品,引进世界一流的工艺装备及技术,对大H型钢生产线进行升级技术改造,实施钢板桩技改项目。同年7月份,津西牌拉森钢板桩产品投放市场,桩体钢质优良,止水性能优越,可替代进口产品,性价比高,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目前,津西已开发出12种市场主流规格产品,成为企业高端钢铁精品的代表,广泛应用于河北省南水北调、武汉市台北路箱涵、青岛地铁2号线、哈齐客专铁路、南昌万达旅游城、昆明飞虎大道等多项国内重点工程,并成功出口日本、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孟加拉等国家和地区,受到用户好评。

2017年,津西集团又实施了津西钢板桩及超大H型钢项目,并过钢试车。该项目备受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关注和支持,列为2017年河北省重点项目,是唯一一个全省获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钢铁类项目,标志着津西产品结构调整迈出重大步伐,打造世界最大型钢生产基地已初具雏形。

2018年,津西集团已拥有境内外控股公司30多家,年实现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是集钢铁冶炼、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国际贸易、金融租赁、津西投资、高新科技、绿色地产、龙翔文化等九大板块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和香港上市公司(中国东方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581,2017年9月4日被纳入港股通)。

津西连续16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现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69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42位,中国上市公司500强第181位,中国民企制造业500强第22位、河北省首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70位。

三、发展成就

三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三十多年的不懈进取,津西集团改革创新、锐意进取。近年来,津西集团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打造世界最大型钢生产基地、国际一流企业集团为目标,坚持钢铁传统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和集团新兴产业结构调整的双调战略,促进集团传统和新兴两业双转型。通过双调促双转,有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了持续跨越式发展,呈现九大板块并驾齐驱、多元化发展格局,谱写了一曲创新拓进的华美乐章。

(一)优化传统产业调结构,打造世界最大型钢生产基地

在传统钢铁产业方面,津西集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秉承绿色、减量、精品、做深的原则,定位高端、填补空白、加大环保投入,提高供给质量,以钢板桩和H型钢为核心做精做强钢铁主业,打造世界最大型钢生产基地,并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发展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津西特色的差异化道路。

立足H型钢高端产品,走特色之路。H型钢是一种经济型材,跳出了大路货产品的圈子,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工业化程度高、有利于环保等一系列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的钢结构及桥梁、海洋采油平台、输电线路等方面,被专家誉为绿色钢材,特别是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自2006年起H型钢系列生产线投产以来,津西便在这一领域进行深耕精做,H型钢品种越来越丰富,津西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日益提升,广泛应用于鸟巢、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虹桥机场、昌吉古泉f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等多项国内外重点工程。

以钢板桩钢铁精品为主导,调优产品结构。在拥有众多H型钢产品后,津西集团又瞄准钢板桩产品,引进、消化、吸收、提升世界先进技术,努力打破国外产品垄断,成功实施钢板桩技术改造项目。钢板桩是一种高效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水利、铁路工程建设等领域。自2013年产品投放市场以来,止水性能优越,桩体钢质优良,替代进口产品,且性价比高,已开发出12种市场主流规格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多项重点工程,并成功出口日本、新加坡、越南、泰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受到用户一致好评,成为高端钢铁精品的代表。

实施钢板桩及超大H型钢产品升级项目,促进高质量发展。2017年,津西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端型钢产品的需求,实施钢板桩及超大H型钢产品升级项目。该项目技术世界领先、产品高端、生产高效,可生产最大规格900毫米的U型、850毫米的Z型钢板桩,及1100毫米的超大H型钢,部分产品可填补国内或国际空白,被列为河北省唯一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钢铁类项目。随着该项目的投产,津西集团装备绿色环保、大型化、高端化,已具备参与国际高端市场竞争的实力,有效带动河北省钢铁产业走向世界、抢占全球市场,标志着世界最大型钢生产基地已见雏形。

津西成为专业化、系列化和规模化型钢生产基地。到2018年,津西已形成123个系列、356种规格型钢产品,成功进入鸟巢、杭州湾跨海大桥等国家重点工程,并远销美国、日韩及欧盟等3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高附加值产品比例提高到78%,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支撑钢市场占有率已达到90%以上,型钢出口量连续6年全国第一。

(二)进军新兴领域促升级,探索培育企业发展新动能

传统钢铁产业转型升级,津西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征程,津西集团以打造百年津西为目标,主动进军高新科技新领域,培育未来发展新板块。

津西集团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努力打造世界最大型钢生产基地的同时,进军集成电路芯片领域,培育新兴板块新动能。

2014年,津西集团与美国硅谷专家团队合作,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东方晶源微电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该公司从美国硅谷、日本和欧洲,引进掌握核心技术的资深专家30余人,组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大数据首席专家在内的200人科技研发团队,初步形成电子束高端检测装备等产业布局,搭建以东方晶源微电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为核心的津西集团高新科技板块。

该公司主要硬件产品为用于芯片生产的高速、高精度电子束图像在线检测系统,该产品在国内尚属空白,得到国家的重点支持,承担了3项(02)重大专项,已完成国内首台纳米级电子束芯片检测装备,定于2018年底投入生产线验证,基本具备批量生产条件。在软件方面,已取得10多项软件著作权;申报20余项国内外专利;集成电路掩模优化设计软件产品,已在三星和台基电等7纳米产线上应用,被世界第一芯片供应商认定为首选技术提供者。

(三)拓展多元产业增优势,提高集团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做精做强钢铁主业的基础上,津西集团强势向国际贸易、装备制造、绿色地产、金融服务等领域进军,先后在北京、天津、深圳、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设立子公司,走出一条多元化经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具备了实现百年津西梦的坚实基础。

立足集团优势,加快发展国际贸易板块。2011年,成立津西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并分别在中国香港和新加坡拥有津西香港进出口有限公司和中国东方新加坡有限公司两个贸易平台,借助集团的产品和强大资金优势,发展矿石、煤炭、钢材等大宗产品的国际国内贸易,业务已覆盖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成为集团进军国际化市场的前沿阵地,前景无限。

延伸钢铁产业链,大力发展绿色钢结构建筑产业。依托型钢生产基地优势,联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结构金属协会等单位,深入研究钢结构建筑防火、抗震等难题,研发生产9度抗震、5倍节能、20倍空气净化的装配式钢构建筑产品。目前,首个钢结构示范项目津西集团研发中心已投入使用,实现了钢铁生产到深加工、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完整产业链,并带动绿色建材等配套产业蓬勃发展。

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加快智能停车设备等耗钢产业步伐。津西重工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合作并成立智能停车设备产业化研发生产基地,依托型钢生产基地的产业支撑,推进智能停车产业的技术研发和生产应用,首个智能停车设备项目省政协立体车库已投入使用。

精心培育节能环保、金融租赁、文化产业等板块。2010年成立东方绿源节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专门从事高新节能环保设备工艺研发、合同能源管理、余压余热回收发电、总包工程服务等业务,已进入全国节能服务行业前十。2005年,经商务部批准设立东方英丰租赁有限公司。2010年成立东方信远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位居全国外资融资租赁企业前十。同年,成立北京津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主要经营项目投资、投资管理、投资咨询技术开发等业务。2012年,成立北京津西龙翔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首先推出国学启蒙教育精华读本《蒙学十三经》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四)强化科技创新提实力,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强化全员参与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科研实力

充分利用高校的学科专业、高端人才和技术领先三大优势,吸收引进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销、研、产相结合,先后与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国家钢标委联合建立型钢研发中心、型钢标准研发基地、津西院士工作站、绿色钢构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产学研平台,质检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室,科技中心被评为省级技术中心,实施了热轧钢板桩生产工艺关键技术、H型钢超快冷技术等多项重点科研项目,实现型钢向高端产品的转变,使型钢新产品开发走在全国同行业前列。截至目前,先后取得《大H型钢X-H轧法万能轧机辊型结构》等20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专利和1项发明专利。

强化产品创新,塑造津西国际品牌。津西充分发挥型钢研发中心职能作用,瞄准国内外钢铁市场高端化、精品化、专用化需求,向建筑结构、船舶制造、海洋用钢、桥梁结构、机械制造五大领域进军,并与中冶建筑设计院、武汉大桥局等单位进行系统的技术交流,针对不同领域开发具有高强度、耐火、耐候、抗震特性的H型钢钢种,丰富H型钢产品规格和型号,成功开发出日标、韩标、美标、英标、欧标和东南亚国家标准等多个系列、上百种规格型钢新产品,产品规格覆盖率达到80%以上,仅美标、英标H型钢就已累计开发了200多种规格。2017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结果津西产品品牌价值20亿元。

引领标准制定,进一步提升行业话语权。津西与全国钢标委合作,成为全国首家型钢标准研发基地,迈入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第一梯队,实现了超一流企业定标准的跨越,先后参与65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起草制修,在国内钢铁市场赢得话语权。2017年,津西连任全国钢标委委员单位,并成为全国钢标委异型钢结构工作组成员单位、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参与起草修订GB/T33162-2016《冷弯型钢用热连轧钢板及钢带》、GB/T706-2016《热轧型钢》等12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并承办《热轧型钢》、《铁塔用热轧角钢》国标宣贯会。

(五)不断创新管理求实效,形成具有津西特色的集团化管理体系

集团层面,强化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和资金及项目等方面的集中管控、统筹调度、协调指挥,为子公司专心运营提供了强大资金支撑和良好的环境。继续完善统分适当、责权明确的管理模式,负责制定集团发展的大政方针,由经营研究型转向政策研究型管控模式,在创优环境的同时,给予子公司充分的自主经营权限,侧重于考核监督。各子公司层面,实现由生产管理型向经营研究型转变,紧贴市场、细分渠道、各有侧重,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创新创效的活力。推进管理层级扁平化,部室精简高效,实现了快速反应、高效应对,极大促进集团健康持续发展。

2015年至2018年,津西集团先后开展细化、创新、转型管理年活动,投入5000万元聘请全球最大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并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总结提炼出了一套具有津西特色的管理模式,最终形成管理水平螺旋式上升。通过上述措施,建立健全和完善了创新管理体系,激发和调动自主创新和全员创新的积极性,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集团经济效益实现历史性突破,产品结构调整迈出重大步伐,企业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企业形象和美誉度不断增强,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六)注重环保建设树形象,打造花园式4A级旅游工厂

津西集团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在创建绿色产品品牌的同时,不忘创业初心,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持绿色发展,以生产洁净化、建筑艺术化、厂区园林化为目标,将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同规划、增投入、重治理、抓完善,全力打造花园式4A级旅游工厂,成为河北省迁西县全域旅游一道靓丽的工业风景线,2008年至2013年,经国家环保部和河北省环保厅考核,被认定为节能减排目标考核完成单位。2011年,被省命名为节能减排先进单位。先后荣膺全国大气污染减排突出贡献企业绿色发展典范企业绿色发展标杆企业等殊荣。2015年3月20日,中央电视台播出迁西县将津西的低品位工业余热用于县城冬季供暖项目,县城取消了所有的燃煤锅炉,对改善环境起到了重大作用。2015年5月,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最佳节能实践的评比,津西成功入选了十大节能实践,并入选国际十大节能实践。

(七)勇担社会责任促提升,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津西集团始终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将自身发展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在实现经营效益稳步提升的同时,勇担社会责任,回报社会。积极支持国家和地方公益事业的发展,现已累计投资教育、抗灾、交通和优抚的公益捐款近3亿元,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先后支持政府社会事业发展1.9亿元,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同时,带动企业周边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等事业发展,每年仅交通运输一项,就为周边村镇带来10多亿元的收入。

始终坚持诚信经营、依法纳税。自改制以来,津西由当时年缴纳税金1.2亿元,以后逐年递增,2009年一举达到近10亿元,到2017年纳税超30亿元,累计向国家缴纳税金180亿元,支撑起了迁西县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连续多年被国家及省市县评为纳税先进企业。有了津西这艘经济航母,迁西县社会秩序稳定,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在全省排名前列。

以人为本,增强员工幸福感和归属感。心系员工身体健康和家庭生活,把救助患特病大病及家庭特困员工作为一项事关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工作。2007年11月,津西通过行政和工会拨款、干部捐款、员工自愿捐款的方式,建立了特病大病特困救助基金,丰富完善了员工保障体系,并与员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共同构成具有津西特色的5+2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为因患特病大病造成家庭困难的员工解除了后顾之忧。11年来,该项基金救助已深入人心,深受员工的拥护。截至2017年底,津西特病大病特困救助基金已经累计救助1219人次,发放救助金332.38万元。

造福桑梓,为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2004年5月,津西集团为新建迁西一中捐款800万元;2005年2月、2006年9月为迁西县三屯营津西小学捐款100万元和80万元;2007年1月,向迁西县教育局捐款120万元;2011年12月,捐资1000万元,建设一所唐山市高标准的迁西县静远幼儿园。2005年,捐资200万元设立河北省静远教育基金,并于2011年增扩至1000万元,用来奖励迁西一中优秀师生。目前,已累计发放奖金520万余元,受奖励师生达2300人次。

热心公益,支持社会事业发展。2003年,津西捐款100万元支援西藏发展,帮助地方政府举办陶瓷博览会。2005年12月,捐资110万元为全县900名在乡老烈属、老残废军人、老复员军人每人购买一台彩电,为100名城镇低保特困户捐献救助金。2007年4月,向唐山市慈善总会捐款100万元。2006年,捐款550万元修建驻地公路。2010年,捐资90万元用于唐山环城水系绿化工程。

奉献爱心,积极投身抗震救灾工作。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灾害,捐款捐物价值300万元。2008年5-6月,津西为四川灾区重建家园捐献价值600多万元的H型钢1000吨;全体干部员工捐款61.44万元,500多名党员交纳特殊党费112544元。2010年4月21日,在人民政协报社主办、津西集团协办的民族团结颂第二届中国当代书画家作品邀请展开幕式上,向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100万元。

设立西柏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弘扬优秀传统。2015年6月26日,津西集团西柏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成为西柏坡首个民营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旨在铭记历史,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文化,让广大党员干部了解党的历史、加强党性锻炼,让全体员工培养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勇于担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八)坚持“党建强企”的战略,为打造百年津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经过30多年发展,津西党委现有党(总)支部23个,党员739名。其中,女党员32人,大专以上学历党员522人,拥有职业资格(职称)党员238人。近年来,津西党委按照党建筑基百年津西的思路,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探索构筑党建三基,即打造坚强堡垒夯实组织之基,弘扬企业文化夯实思想之基,推动转型发展夯实作风之基,打造党建强、发展强的双强型企业。津西党委2014年被评为全国企业党建工作先进单位,2018年被确定为唐山市党建工作示范点。

按照一体发展,党群共建思路,津西党委积极构建以党委为核心,以群团组织为辐射的大党建工作格局,促进员工健康成长,描绘一心向党的最大同心圆。2017年,深入开展抓好阵地建好家,喜迎党的十九大阵地建设攻坚行动,累计投资60余万元实施了23个支部标准化建设,建起了党群服务中心、党建展厅,为高效高质量开展党建活动提供了阵地保障。以激发党员的先锋意识为导向,推行了以争当学习星、敬业星、服务星、奉献星、守纪星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星级管理模式,激励党员立足本职创先争优;阵地飘红旗,党员亮身份:在岗位设置党员责任区、先锋岗,党员带动员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在一丝不苟做好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灵活开展参观烈士纪念馆、抗战纪念展、党员志愿服务、向党旗献礼等活动,在春风化雨中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

津西党委全力实施文化铸魂工程,紧紧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高宗旨,大力弘扬为社会创造财富、为股东创造回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前途的四为价值观,不断夯实企业发展的思想之基,以先进文化凝聚起打造百年津西的磅礴力量。把载体创新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突破口,组织开展凝心聚力,熔炼团队企业文化研习营活动,提升党员干部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作用,全面开放藏书10000余册的职工书屋;创办《津西人》报,并在报纸开辟党建专栏,现已出刊700余期,不仅深入宣传了公司的发展成就,更唱响了务实、奋进、创新、担当的津西精神。

严守党的纪律,津西党委坚持不懈加强党风廉洁建设,在公司树清风扬正气。建立公司、厂部、车间、班组四级厂务公开制度,打造阳光厂务;强化监督,发挥员工代表作用,每年坚持从德、能、勤、绩、廉五方面民主评议中层干部和基层管理干部,将评议结果纳入到年终绩效和末位淘汰考核,并实行廉洁状况一票否决,激情工作、廉洁从业,成为令人赞许的津西品格。

四、发展经验

自2009年成立集团以来,津西集团以创新为引领,始终坚持集团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结构调整,即双调战略,促进企业传统和新兴两个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具有津西特色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之路。纵观津西转型历程,双调战略有力推动了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018年7月,河北省委、省政府召开去产能调结构转动能工作会议,津西作了典型发言,得到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表明了津西在河北省钢铁企业转型升级方面走在了前列。2018年9月,唐山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在全市钢铁企业开展四个一行动,即引进一个专家团队、建立一个研发机构、选投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一个高管培训计划,提出推广津西集团转型升级经验,这是对近年来津西集团以双调促双转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充分肯定。津西集团主动转型、创新发展,加快传统与新兴并进、跟随到引领转变,所创造的创新常态化、产品高端化、产业新兴化、管理职业化四条经验具体包括:

(一)引进专家团队,以人才引领产品结构高端化,打造世界最大型钢生产基地。立足高端技术装备,引进专家团队

津西建设国内最先进的大H型钢生产线,与国际专业技术团队共同推进项目建设,快速实现产品到效益的成果转化。立足新产品开发,引进专家团队。针对钢板桩及超大H型钢产品升级项目,在项目建设初期开始与具备多项世界第一技术尖端专家团队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填补国际或国内市场空白的部分高端型钢产品。立足市场开拓,引进专家团队。先后与多家专业从事型钢销售业务的国际营销公司合作,构建国际营销网络,主导型钢产品已形成123个系列、356种规格,在国内热销的同时远销33个国家和地区,型钢出口量连续六年全国第一,钢板桩销售量稳居全国首位。

(二)着力建设研发机构,推进科技创新常态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产学研深度融合层面:先后与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合作成立型钢研发中心等产学研平台,并成立院士工作站、绿色钢构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标准引领层面:与国家钢标委合作成立型钢标准研发基地,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地方钢铁行业标准。在深化技术创新层面:聘任首席工程师,成立专业技术人才序列,创建11个创新工作室,设立专业课题,每年开展青工五小创新项目和技术攻关,并予以重奖,调动全员科技创新。截止目前,以推进H型钢和钢板桩产品创新为主导,研发团队达到230人,实施了热轧钢板桩生产工艺关键技术、H型钢超快冷技术等多项重点科研项目,先后取得20多项国家专利。针对拓展国际市场,累计通过欧标、日标等7个国家标准、15个产品认证,参与并部分主导65项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修订,显著提升了企业影响力和话语权。

(三)进军战略性高新技术领域,推进集团产业新兴化,培育发展新动能

2014年,津西集团与美国硅谷专家团队合作,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东方晶源微电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从美国硅谷、日本和欧洲引进掌握核心技术的资深专家30余人,组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大数据首席专家在内的200人科技研发团队,搭建以东方晶源微电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为核心的津西集团高新科技板块。该公司主要硬件产品为用于芯片生产的高速、高精度电子束图像在线检测系统,该产品在国内尚属空白,得到国家的重点支持,承担了3项(02)重大专项,已完成国内首台纳米级电子束芯片检测装备,将于今年底投入生产线验证,基本具备批量生产条件。在软件方面,已取得10多项软件著作权;申报20余项国内外专利;集成电路掩模优化设计软件产品,已在三星和台基电等7纳米产线上应用,被世界第一芯片供应商认定为首选技术提供者。

(四)注重高管培养,推进管理团队职业化,打造国际一流企业集团

津西每年投入5000余万元,聘请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有针对性的组织高管团队培训,提升高管素质,推进经营管理向国际一流水平看齐。拓展高管人员国际视野,先后到多个国家就企业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市场营销、客户管理、质量控制、国际业务拓展等情况考察学习;强化高管人员专业素质培训,到清华大学学习精益管理、全流程管理等专业课程,开展高管领导力、设备管理、管理能效等专业方面的培训;促进高管人员观念转变,多次聘请专家授课,以统一目标,引领变革等为主题开展培训,强化高管人员应对形势变化、把握机遇、规避风险等大局观念;向行业一流标准看齐,促使高管人员自我加压,建立两面镜子一个标准对标学习机制,高管人员素质得到显著提升,经营业绩逐年提高。

五、展望

未来,津西集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坚持创新、绿色、协调、高质量发展,以打造世界最大型钢生产基地和国际一流企业集团、实现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前100位、向世界500强前进为奋斗目标,为区域经济发展和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型钢
型钢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技术探讨
花纹型钢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地铁车站型钢柱施工及其垂直度合格率优化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技术难点分析
火灾爆炸作用下型钢柱的动力响应与破坏模式分析
浅谈型钢混凝土柱施工质量控制
超高层筏板钢筋采用型钢支撑施工技术探究
矿山锚固用W-Z型钢带支护优势分析
市场低迷 兆通型钢逆市上扬
钒微合金化H型钢表面裂纹研究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