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改革开放 建设让社会充满敬意的优秀企业

2019-04-18本钢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钢铁业 2019年2期
关键词:本钢企业

本钢集团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情况

本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本钢、本钢集团,其前身是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本溪钢铁公司)始建于1905年,是新中国最早恢复生产的大型钢铁企业,本钢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摇篮、共和国功勋企业。

本钢地处辽宁省本溪市,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著名的人参铁产地,以钢铁产业为基础,金融投资、贸易物流、装备制造、工业服务、城市服务等多元产业协同发展,是我国重要精品钢材基地和辽宁省属最大国有企业集团。2017年末,钢铁产能2000万吨,全国排名第10位,世界排名第20位。

本钢的工艺装备世界一流。具备最宽幅、最高强度汽车用冷轧板和最高强度汽车用热镀锌板的生产能力和整车供货能力。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石油、化工、航空航天、机械制造、能源交通、建筑装潢和金属制品等领域,并出口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钢铁行业前列。

本钢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中国工业企业品牌竞争力百强企业。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和检测中心,建有国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进汽车用钢开发与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平台,成立了汽车板、高强钢、硅钢、棒线材、不锈钢等专业科研机构,在汽车板、家电板、石油管线钢、集装箱用钢等产品研发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本钢严格遵循全球最高的质量和安全标准,全面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M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ISO/TS16949(汽车板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中国冶金行业首家质量管理创新基地。

二、主要发展历程

本钢一百一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浓缩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史。早在20世纪初,中国最早引进的近代竖型高炉就座落在这里。1948年10月30日本溪解放,本钢获得了新生,1949年7月15日全面恢复了生产。此后在一五期间,本钢被列为国家156个重点建设项目,开始了解放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扩建和改造,新建扩建两座炼铁高炉,新建了储量丰富、矿质优异的本钢南芬露天铁矿。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本钢生产出220多个钢种,成为全国第二大钢铁企业。进入70年代,根据国家建设委员会、冶金工业部等有关部门的决定,本钢确定了三二二改造方案(即年产能力:生铁300万吨,普钢200万吨,特钢20万吨),开始了第二次大规模扩建和改造,新建了当时我国最大的2000立方米高炉被誉为炼铁高炉王的五号高炉,一座65孔焦炉(即板材公司三号焦炉),三台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制造、自行安装的120吨大型氧气顶吹转炉,1150mm万能板坯初轧机和1700mm热连轧机等当时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铁、钢、轧设备。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本钢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发展经历了巨大变化,回顾起来可以归纳为三个发展阶段:

(一)第一个发展阶段:1978-1991年,改革开放初期,本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贯彻落实《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进行劳动制度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实施承包经营和投入产出总承包

1976年10月份以后,本钢进入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时期,1977年,开展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建立健全了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8项制度,全公司有95%的岗位建立了责任制,5%的班组实行了经济核算。1978年,通过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工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议(草案)》(即《工业三十条》),公司进一步强化了生产指挥系统,建立健全了党委领导下的厂长分工负责制和以总工程师为首的责任制,建立了公司、厂矿和生产车间三级调度网,形成了较完整的生产指挥系统。

1979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本钢开始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探索改革。制定了《本钢经济管理十条措施》,即:实行内部利润考核制;实行内部产品按质论价;加强定额管理;对厂矿超额占用流动资金收取使用费;实行公司内部经济合同制;实行企业基金分成制;实行小指标记分,班组核算、竞赛、奖励相结合;实行单项节约奖和水平奖;实行费用包干、补贴制;按专业化原则对分散部门实行集中管理。初步理顺了公司内部经济关系,改变了过去吃大锅饭的现象,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产品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1980年生铁产量第一次达到300万吨生产能力,实际产量为310万吨;本钢牌生铁、铁精矿获得国家金牌奖。

1983年,本钢首次在基层厂矿实行厂长负责制试点。1984年,为深入贯彻《国营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国营工厂厂长工作暂行条例》和党的《工业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暂行条例》,厂长(经理)负责制的试点单位增加到16个。同时,开始搞企业横向联合,以补偿贸易的方式与省内有关单位和镇江等地联合,以筹集改造资金;并允许厂矿在完成公司指令性计划的前提下,搞多种经营和横向联合,开始了公司与大专院校联合办学培养现代管理人才的尝试。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下发后,本钢党委于1985年初召开了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了《本钢近期改革初步意见》,从经济体制、管理方式、分配制度、人才开发、思想政治工作等11个方面,提出了改革的方向性意见。2月份成立了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制订了《本钢经济体制改革若干规定》及《实施细则》,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向二级厂矿放权,推行工效挂钩,即包工资总额、包效益指标、包劳动力定员,采取了联产承包、联利承包、联产联利承包、挂钩联锁承包、利润包干、百元工资含量承包、单项奖承包和费用承包等八种形式。在改革中,推广了现代管理方法,成立了企业管理协会。经过调整,全体职工精神振奋,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经营管理向生产经营型转变。

在改革开放初期,本钢提炼出了具有鲜明企业特点和时代特色的本钢精神,即发愤图强、开拓进取、从严求实、争先创优。根据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在1986年11月视察本钢时提出的发挥优势,加速改造,为把本钢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钢铁基地而奋斗的要求和冶金部、省、市领导的指示精神,本钢制定了三个台阶的发展规划,即七五期间,1988年实现三二二(即年产能力:生铁300万吨,普钢200万吨,特钢20万吨);八五期间,1995年前实现四三三(即年产能力:生铁400万吨,普钢300万吨,特钢30万吨);2000年前实现五四四(即年产能力:生铁500万吨,普钢400万吨,特钢40万吨),使本钢的工业总产值和利税水平有较大幅度增长,职工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1988年4月13日,辽宁省政府正式批准本钢承包经营方案。承包期五年不变,实行三包一挂,即包国家指令性计划,包上缴利润,包技术改造,实现利税与工资总额挂钩。指令性生产的生铁、钢材和技术改造项目中的主要条件由国家负责安排。承包期从1988年1月开始。1988年4月24日,继35个二级厂矿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以后,本钢又对其余14个二级厂矿实行厂长(经理、矿长、院长、处长)负责制。至此,本钢所属49个二级厂矿单位全部实行了厂长(经理)负责制。本钢还对包括厂处长在内的各级干部分别实行了干部职务聘任制、招聘制、选聘制,对工程技术人员实行了技术职务聘任制,废除了干部职务终身制,人事干部管理融进了竞争机制。这是本钢领导体制的重大改革,标志着本钢的改革和各项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轨道和新的发展阶段。

1991年,辽宁省批准本钢进行劳动制度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本钢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打碎铁饭碗,破除大锅饭,即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大锅饭,建立了新型的科学劳动管理制度。职工与企业签订了岗位承包书、劳动合同书,形成了在岗、试岗、转岗培训三种用工管理形式。本钢作为全国第一家实行劳动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的特大型联合企业,《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冶金报》等报刊先后报道了本钢劳动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经验。1991年末,本钢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46108元/人年,全年职工人均工资额为3430元;11月,本钢实现年利税首次突破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7.54%。

1991年6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视察本钢,提出先生产、后基建,先挖潜、后扩建的发展方针,通过总承包方式加快本钢技术改造,实现本钢振兴发展。为加速改造,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使本钢走向振兴之路,辽宁省政府、本溪市政府与本钢一致同意实行投入产出总承包。1991年12月29日,省政府在145次省长办公会议上,批准了本钢投入产出总承包方案。本钢与省、市政府正式签订投入产出总承包合同。承包期为10年,从199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承包内容主要为三包两保一挂:即本钢包完成产品指令性计划、包上交财政收入、包改造资金投入和改造项目的完成。国家确保本钢生产指令性计划产品和完成国家批准改造项目中按规定应由国家安排的基本条件。投入产出总承包合同执行到八五末期,1996年起,因国家政策调整不再执行。通过投入产出总承包,本钢全面超额完成了利税任务,为省、市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随着冷轧工程等重点项目相继实施,本钢的生产工艺趋向合理,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大幅提高,能耗大幅度下降。

1991年末,本钢拥有采矿、炼铁、炼钢、轧钢等主要设备,其中高炉5座(有效容积4850立方米),75平方米烧结机7台;120吨氧气顶吹转炉3座,电弧炉12座;1150mm板坯初轧机1套,1700mm热连轧机1套;焦炉6座;露天矿2座,石灰石矿和粘土矿各1座。在调整产品结构上,结束了以铁为主的历史。通过设备改造,普钢产量连续三年突破200万吨。

(二)第二个发展阶段:1992-2009年,改革开放步伐加速,成立企业联合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主辅分离,成立上市公司,全力建设品种全、质量高的精品板材基地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

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三大、十四大会议精神,1992年起,本钢分配制度改革有了历史性的突破。根据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进一步完善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办法,逐步实行以岗位技能工资制为主要形式的内部分配制度的精神,结合企业特点,本钢实施了一系列分配制度改革措施,以工资改革为中心,在等级工资制度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岗位技能工资制度。1993年至1996年,本钢又分别对岗位工资和技能工资进行了两次普调。1996年以后,技能工资不再调整和升级。从2000年开始,本钢陆续对厂矿领导班子成员及子公司经营者实行年薪制。2001年对科级以上管理人员实行职务津贴。奖金按公司经济责任制和承包经营责任制考核发放,实行归口管理,并不断完善单项承包奖励机制,取消厂处级以上领导的单项奖,改为系数奖,增加了奖金分配的透明度。2003年以后,本钢根据岗位和贡献确定职工个人工资水平,将工资制度由岗位技能工资制度转向以岗薪工资制度为主的薪酬分配制度,将经营者的分配与一般职工的工资分配分离,逐步建立经营者收入与其责任、业绩和风险挂钩的收入分配制度。

1992年10月,经辽宁省政府和原冶金工业部批准,成立本钢集团公司。以本溪钢铁公司为核心企业,以营口冶金公司等9家企业为紧密层,以江苏省无锡梁溪冷轧薄板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为半紧密层,以哈尔滨钢管厂等29家企事业单位为松散层所组成,是一个由全民、集体、军工、乡镇、三资等多种经济成分组成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横向经济联合体企业集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本钢集团公司具有板、管、带三大系列产品和科、工、贸一体化优势,为开拓两个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做了有益的探索。

1993年8月,中共本钢七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讨论审议《关于全面贯彻主线集中、辅线放开、集放结合、分类经营管理运行模式的总体实施方案》,标志着本钢推进主辅分离工作正式开始。

1994年11月,本钢被国务院确定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拉开了本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序幕。1995年4月制定完成《本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实施方案》,8月上报省政府和国家经贸委,9月8日辽宁省政府作出同意本钢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并授权其经营国有资产的批复。1996年5月,辽宁省政府向本钢委派了董事会、监事会成员,任命了董事长和监事会主席。本钢第一届董事会由10名董事组成,董事会下设规划发展投资、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三个专门委员会。第一届监事会由13名监事组成。本钢经理层由7人组成。本钢领导体制由过去的经理负责制转变为董事会决策、经理委托经营、监事会依法监督的新型体制。1996年7月国家经贸委和辽宁省政府联合下文批准了本钢试点实施方案。1996年8月19日,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运营,本钢现代企业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实现了工厂制向公司制转变。同时,按照母子公司的管理体制,进行了二级子公司的组建工作。在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上,调整了本钢管理机构。本着专业化管理和综合管理相结合,结构合理、人员精干高效的原则,将原本钢机关54个处室调整为24个部门,完成了机关减编定员30%、二级厂矿机关减编定员10%的目标,初步形成了定员合理、管理科学、责任明确、效率提高的管理运行机制。本钢董事会建立后,制定了《董事会工作细则》,出台了《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资子公司管理办法》等新的管理规范,理顺了管理程序,强化了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了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为职工代表参与高层次决策和监督提供了制度保证。

1996年10月,根据中国证监会《关于上报境内上市外资股预先企业名单》的有关要求,本钢在辽宁省政府的支持下,正式向辽宁省政府提交了拟发行B股股票的申请,经辽宁省政府推荐,中国证监会批准,1996年12月24日,本钢被正式列为首批33家B股试点企业之一。

1997年2月25日,本钢董事会下发了《关于设立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并公开发行股票和上市的决议》(本钢董发〔1997〕3号)。同意《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重组方案》,明确了重组的原则、股本结构、重组范围、机构重组、资产重组及筹资测算和股份公司与集团公司的利益关系等主要内容。1997年3月3日,本钢组建了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筹备委员会,全权负责股票发行及组建股份公司的筹备工作。1997年3月27日,辽宁省人民政府下发了辽政〔1997〕57号文件,正式批准本钢作为发起人并以其所属炼钢厂、初轧厂和热连轧厂为主体,以社会募集方式设立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6月6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关于同意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筹)发行境内上市外资股的批复》。1997年7月8日,本钢板材B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1997年10月17日,中国证监会同意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1997年11月完成人民币普通股1.2亿股发行,发行价每股5.40元。本钢板材A股股票于1998年1月1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本钢板材的成功上市为本钢板材打造精品板材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于本钢板材上市时,本钢集团钢铁生产流程中的焦化、烧结、炼铁、冷轧、特钢、动力、运输等相关资产和业务未进入上市公司,而保留在本钢集团。为改善本钢板材公司治理结构,完善钢铁生产流程,做大做强上市公司,2005年,本钢板材开始推进钢铁主业资产的整体上市。2006年7月6日,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本钢板材向本钢集团发行20亿股人民币普通股用于收购本钢集团的相关资产。2006年12月21日,本钢板材完成以定向发行股份方式收购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钢铁生产主业资产,使本钢板材拥有了完整的钢铁生产系统及辅助生产系统、具有完整的供产销系统。这次整体上市的成功,实现了钢铁主业整体上市的第一步,对本钢板材打造一体化产业链、优化产品结构、扩大企业规模、减少关联交易、提升整体效益和协同效应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在1998年以前,本溪钢铁公司由辽宁省主管,接受辽宁省和原冶金工业部双重领导,1998年后由辽宁省政府管理。1998年4月,辽宁省政府将本溪钢铁公司委托本溪市政府管理。1999年12月,本溪钢铁公司与北台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施联合重组。由于受税收等因素的影响,2005年1月,经辽宁省政府同意,本溪钢铁公司与北台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分离,本溪钢铁公司重新划归辽宁省政府管理。

本钢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的过程中,历史上形成的机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经济运行质量不断下降,企业亏损日益严重。特别是1998年,供大于求的国内市场,使钢铁产品的价格不断下滑,热板从1997年的2170元(不含税)下降到2020元(不含税),每吨下降150元;同时,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热板出口价由1995年的335美元跌至180美元,给钢铁产品出口带来巨大影响,加重了国内市场的负担。更为严重的是,国外的大量低价钢材涌进国门,进一步冲击国内市场,从而造成国内企业竞相降价,形势十分严峻。

在这种情况下,1998年,在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本钢打响了三年改革和脱困的攻坚战。经过三年的卧薪尝胆和艰苦奋斗,赢得了阶段性发展成果,走出了困境,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通过技术改造,本钢板坯连铸一期工程1998年11月15日建成投产,结束了本钢没有连铸的历史;板坯连铸二期工程于2000年9月21日一次热负荷试车成功,至此,几代本钢人梦想的全连铸成为现实。该项目也是国家贴息贷款第一个竣工的项目。265平方米烧结机一期工程于2000年11月21日开始热负荷试车,结束了本钢全部热矿入炉的历史。

经过九五的技术改造调整,本钢主线结束了无冷烧、无铁水预处理、无精炼、无连铸、无冷轧的历史,铁水预处理、炉外精炼、板坯连铸装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具备了全连铸的生产条件。主线产品结构得到有效调整,铁钢比由八五末的1.22降至九五末的0.97;热轧板产量比八五末增长62%;新增冷轧板产量近80万吨,其中镀锌板26万吨。特钢系统1台30吨超高功率电炉和LF精炼炉的投产,使产量、质量、品种、效益等迈进了一大步。到2000年,炼铁、炼钢、轧钢和特钢主要技术装备水平实现了现代化,实现钢铁双400万吨的生产规模。在经济技术指标上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在产品方面,形成铸造生铁、板材、特钢材三个基地,在质量方面,使主导产品执行国际标准达到100%,执行国际先进标准达到45%,关键品种实物质量达到国际水平。通过加强企业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素质,本钢的整体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靠近,形成一整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系。通过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本钢经济效益要有大幅度的提高。200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1.8亿元,比1997年增长41.3%;销售收入100亿元,比1997年增长47.25%;实现利税12.59亿元,比1997年增长51.36%。

1998年,本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重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发挥党委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作用。在坚决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前提下,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按照新的治理结构需要,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政策优势,进一步规范党委工作程序和民主决策原则,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形成了党政协调一致议大事、抓大事的局面。在改革工作中,按照《本钢三年改革与脱困规划》和搞活主线,放开辅线,分级经营,集团管理的改革方针,本钢主辅分离、减员分流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加大了辅线放开力度。二是积极稳妥地推进了下岗分流和实施再就业工程。1998年12月28日,本钢召开了22家子公司成立大会,22家辅线单位分别以职工持股会、多法人参股、全资子公司、事业法人等四种形式的法人资格注册运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放开。集团公司对放开的子公司派出了董事会,推荐了经理人选,对其实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

2005年,依据国家八部委《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及辽宁省政府《辽宁省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实施意见》的精神,结合本钢实际,制定了《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辅业改制总体方案》,对改制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改制范围、主要形式、经济补偿、劳动关系、职工安置、股权设置、资产处置、操作程序以及组织领导、进度安排等作了具体规定,使改制工作有章可循。2005年4月12日,辽宁省国资委以《关于本溪钢铁集团公司辅业改制安置富余人员总体方案的批复》(辽国资改组〔2005〕96号)文件批复同意了本钢的辅业改制方案。依据上述文件,本溪钢铁公司所属设计院、汽运公司、电气公司、耐火公司等四家企业进行了辅业改制。2005年11月9日,辽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下达了《关于对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设计院等四家企业改制职工安置方案的批复》(辽劳社批〔2005〕63号)。2005年11月10日,四家改制企业正式挂牌运营。

进入新世纪后,本钢紧紧抓住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历史机遇,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特别是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后,本钢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站在新的历史发展前沿,紧紧抓住党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难得机遇,提出了把本钢建设成为品种全、质量高的千万吨级精品板材基地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现代化企业新的发展目标,开始了大规模、全方位的高科技改造的历史大决战。经过五年多的艰苦奋斗,本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发展成为以采矿、选矿、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钢、动力、运输、科研等为主导的国有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跻身于中国钢铁企业的第一梯队。

2005年,是本钢建厂100周年,也是本钢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实现十五规划目标,快速发展的一年。2005年,生铁达到650万吨,比2000年增长154万吨;粗钢650万吨,比2000年增长227万吨;热轧板525万吨,比2000年增长215万吨;冷轧板110万吨,比2000年增长32万吨;焦炭300万吨,比2000年增长80万吨。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8亿元,比2000年增长1.88倍;工业增加值77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销售收入280亿元,比2000年增长1.8倍;利税32亿元,比2000年增长1.54倍;利润9.6亿元,比2000年增长11.8倍;上交税金26.5亿元,比2000年增长1.24倍;出口创汇3.6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4.45倍;全面实现了经济总量比2000年翻一番的发展目标。

2005年8月16日,鞍本钢铁集团成立揭牌仪式在沈阳举行。本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鞍本钢铁集团董事会推进委员会副主席张营富主持揭牌仪式,并宣读了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黄菊副总理、曾培炎副总理对鞍本钢铁集团成立的重要批示。鞍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鞍本钢铁集团董事会推进委员会主席刘玠介绍推进委员会组成情况。在揭牌仪式上,时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李克强,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公室主任张国宝,分别作重要讲话。

2006年,为加快技改步伐、淘汰落后产能,本钢将一铁厂和二铁厂正式合并为炼铁厂,陆续关停了一号、二号、三号及四号高炉。针对十一五期间严峻宏观经济形势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本钢生产系统坚持市场导向,科学组织生产,以效益最大化为生产组织原则,充分发挥新设备、新工艺的优势,注重经济运行,围绕降本增效开展了降焦比攻关、优化烧结配矿及焦化配煤、缩短生产冶炼周期、降低采购库存、回收含铁料综合利用等系列攻关活动,降低了生产成本。注重处理高产与质量、品种规格的关系,不断提高双高产品比例,强力推进以高等级汽车板等为重点的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

2007年,在全国名牌产品评选中,集装箱钢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实现了本钢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2007年1月15日,本钢第二冷轧厂本钢浦项冷轧薄板有限责任公司的二号热镀锌机组进入热负荷试车,生产机组全部投入生产,向高等级汽车制造厂家提供优质面板,为本钢打造世界品牌、创建一流企业铺设了平台。本钢牌冷轧汽车表面板成功通过中华、海狮、格瑞斯、奇瑞、切诺基5个车型成功通过认证,其中3个车型实现批量供货,在首次进入欧洲市场的中华尊驰轿车中,有33个部件使用了本钢高等级汽车用板,本钢成为继宝钢等企业之后能够批量生产高等级汽车面板的企业。

2008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的影响,本钢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压缩库存、盘活资产、节能降耗等一系列措施,做到不减产、不减薪、不减员,保持了企业环境的和谐稳定,经受住了严峻考验。2008年10月9日,新一号高炉投产,设计炉容4747立方米,年产生铁350万吨,是当时东北地区最大的高炉。与新一号高炉配套的焦化、炼钢及轧钢工序技改工程也在同年相继竣工投产,其中八号焦炉11月8日投产,三连铸12月4日投产,当时国内首座最大宽度的热轧机组2300mm热轧机12月1日投产。根据各条生产线的特点,在生产中采取一单一结的组织方式,缩短时间,加快产品外发节奏,减少逾期合同量。挖掘新建项目潜力,批量生产了宽幅汽车面板、船板、X80管线钢等业界领先产品。

十一五期间,本钢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即坚持管理创新、科学发展,以精品化、多元化和国际化战略为核心,全力建设品种全、质量高的精品板材基地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

(三)第三个发展阶段:2010-2018年,改革开放走进新时代,成立本钢集团有限公司,推进钢铁主业和相关多元产业协同发展,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本钢集团步入科学健康发展新阶段

2010年6月8日,在辽宁省的推动和支持下,本溪钢铁公司与北台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并重组,成立了本钢集团有限公司。

本钢集团成立后,在健全集团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上,对本钢集团所属全资、控股、参股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进行规范,组织规范子公司章程和董事会、经理会议事制度,加强本钢集团管控,实施向全资、控股公司派驻监事,委派财务总监,向参股公司派出产权代表。通过建立制衡、高效的工作机制和科学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了母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2010年,对本钢未来发展战略进行塑造和规划。确定了本钢集团十二五总体战略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托钢铁主业的产业链延伸和规模扩张、相关多元产业的协同发展,把本钢打造成2000万吨级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精品钢材基地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努力进军世界500强。

为了实现本钢十二五发展目标,对新本钢管理体系进行了新的构建。确定了以集团战略为导向,以战略型和操作型管控相结合、集中管控与差异化管控相结合为主要模式,以优化组织结构为管控平台,以管控制度流程设计为基础,将集团总部建立成为战略规划中心、资本运营中心、财务管理中心、风险管理中心、经营协调中心、资源共享中心、企业文化中心的总体管控架构。

在完成母子公司之间管控界面划分后,形成了集团母子公司之间权责清晰、职责明确、运作规范的管控框架。明确了集团公司与下属企业之间的管控关系和管控路径,调整了本钢集团权属企业的股权隶属关系和托管关系,建立了合理有效的管控机制。确定了战略、投资、财务、人力资源、企业文化、采购、营销、科技、审计、信息化、资本运营、制造、设备、安全、质量、能源环保、运营17条集团管控条线。理清了母子公司在核心职能和关键业务中的定位,使总部对分子公司进行有效控制,使集团整体运行效率和抗风险能力提高。同时还完成了人力资源、财务、营销、企业文化等管控子体系设计。

2010年以来,本钢集团坚定不移地实施钢铁为主、多元协同、全球经营、做强做大的战略思路,全力推进以钢铁主业为基础的多元产业发展,战胜了内外部各种严峻形势的考验和挑战,形成了以钢铁制造为主,金融投资、贸易物流、装备制造、工业服务、城市服务等多元产业协同发展、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1+5多元产业发展集群,在钢材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连续多年保持科学稳健发展的良好态势,成为辽宁省属最大国有企业集团和第一批年销售收入超千亿元工业企业,外贸出口总量连续五年位列全国钢铁行业首位。

十三五时期,世界经济进入以弱复苏、慢增长、多风险为特征的新常态。中国经济进入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钢铁行业进入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深化、企业经营微利、环保治理高压的新常态。

2015年,本钢集团通过对宏观经济预期、钢铁行业发展趋势、本钢集团优劣势的综合分析,提出了本钢集团十三五发展规划思路:以改革和创新为主线,持续推进钢铁为主、多元协同,全球经营,做精做强的发展战略,成为极具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向世界500强迈进。实现两个转变:由钢铁制造商向钢铁材料服务商转变、由生产经营型向资本运营型企业转变。推进五项重点任务:以产品升级为重点,做精做强钢铁主业;以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做大做强多元产业;推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发展;契合国家战略,拓展发展空间;深化国企改革,提高经营活力。

根据总体发展目标,编制了《本钢集团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涵盖:钢铁主业发展规划,贸易物流、金融投资、装备制造、工业服务、城市服务板块产业发展规划,两化融合智能制造和国际化发展规划以及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等内容。

2017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也是国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钢铁行业形势持续向好的重要一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国资委的正确指导和本溪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本钢集团坚决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和三个推进,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三去一降一补的决策部署,紧紧抓住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限制钢铁产能、打击地条钢、钢材市场持续回暖的有利时机,坚持向党建要效益、向政策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向创新要效益、向市场要效益、向环境要效益目标,实施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顽强拼搏下,取得了历史性工作成绩,为集团做强做优做大奠定了坚实基础,本钢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22亿元,同比增长41%;实现利润3.51亿元,同比增长64%;实现税费28.59亿元,同比增长42%。主要产品产量,生产生铁1578万吨,同比增长5.9%;粗钢1577万吨,同比增长9.5%;热轧板1190万吨,同比增长5.6%;冷轧板525万吨,同比增长29%;线材216万吨,同比增长0.6%;螺纹钢97万吨,比2016年增加90万吨;特钢材72万吨,同比增长5.9%;不锈钢9万吨,同比增长139.5%。主要经济指标,工业总产值568亿元,同比增长59.4%;工业增加值111亿元,同比增长14.58%。集团资产总额1449.63亿元,流动资产412.27亿元,同比增长1.48%;固定资产727.86亿元,同比增长9.13%。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创出新本钢组建以来的新高。

三、主要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本钢在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加快生产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步伐,奠定了发展的基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本钢集团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加强企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钢铁为主、多元协同,全球经营,做精做强的发展战略,努力实现两个转变,即由钢铁制造商向钢铁材料服务商转变,由生产经营型向资本运营型转变,努力建设让职工有自豪感,让竞争对手有压力感,让用户有依赖感,让社会充满敬意的新本钢。取得了系列发展成就,主要表现在:

主要产品产量实现大幅增长,由单一生产铁为主的企业升级为生产铁、钢、材全品类的企业。1978年,铁精矿423.7万吨,铁产量290.84万吨,钢产量47.63万吨,材产量(商品量)11.3万吨,焦炭184.74万吨,发电量7.12亿千瓦时。2017年,铁精矿795.56万吨,增长0.88倍;铁产量1578.39万吨,增长4.43倍;钢产量1576.94万吨,增长32.11倍;材产量(商品量)1549.68万吨,增长136.14倍;焦炭720.07万吨,增长2.9倍;发电量33.08亿千瓦时,增长3.65倍。改革开放以来,截止2017年末,共生产出铁精矿2.1亿吨,铁产量2.47亿吨,钢产量2.22亿吨,材产量(商品量)2.01亿吨,焦炭1.27亿吨,发电量638.07亿千瓦时。到2018年6月末,共实现销售收入8376亿元,共实现利润72亿元,纳税额从1978年最低的0.32亿元到最高的34.79亿元,共上缴税金543亿元,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技术装备水平实现跨跃,系列改造新建的本钢集团主体技术装备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主要生产设备覆盖矿山、炼铁、炼钢、热轧、冷轧等钢铁全产业链。矿山系统:现有南芬露天铁矿、歪头山铁矿、贾家堡铁矿等多座矿山,年产铁矿石2000万吨;其中南芬露天矿是亚洲最大的单体铁矿山。炼铁系统:现有大型高炉6座,年产生铁能力1700万吨,配套7台烧结机;其中板材公司新一号高炉4747立方米,建成时是东北地区最大容积高炉。炼钢系统:现有板材公司炼钢厂6座180吨转炉,北营公司炼钢厂3座120吨转炉,配套连铸机,年产钢能力达1700万吨。特钢系统:现有超高功率电弧炉50吨2座,800轧机1套。棒线材系统:现有北营公司轧钢厂6条棒线材产线机组,其中3条棒材机组,3条高速线材机组。热轧系统:现有4条热轧产线,其中板材公司热连轧厂有1700mm、1880mm、2300mm等3条热轧生产线,北营公司轧钢厂有1条1780mm热轧生产线。其中2300mm生产线设计能力515万吨(其中不锈钢卷65万吨),是一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热轧带钢生产线。冷轧系统:现有三个冷轧厂,一个不锈钢厂(东北地区最大不锈钢生产基地),共18条主要连续生产机组。其中三冷轧厂年设计成品产量260万吨,产品厚度0.3mm-2.5mm,宽度750mm-2150mm,冷轧退火产品最大强度1500MPa,热镀锌产品最大强度1180MPa,能实现汽车板整车供货,本钢成为国内和世界上能提供最宽幅、最高强度汽车用板的钢铁企业,满足未来汽车行业发展对安全、节能和环保的要求。

质量管理标准管理品牌管理,本钢标准成为国家标准,本钢品牌成为中国驰名品牌。本钢集团多年来持续推进质量体系建设,1998年依据ISO9002:1994标准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2006年9月顺利通过英国劳氏认证公司CE产品标志认证,2007年建立实施了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同年通过了德国莱茵公司的汽车用钢板认证;2015年将9001质量体系、TS16949汽车板体系与德系VDA标准要求结合,不断完善持续改进机制,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近10年来,本钢获得全国的六西格玛优秀项目66个,被评为全国六西格玛管理推进十周年优秀企业;获全国优秀QC项目19个,获冶金行业优秀QC项目135个,省优秀QC项目225个,本钢多次获得全国质量管理优秀企业称号。同时,本钢作为国家传统产业的代表始终支持国家标准化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2010年以前,本钢主持起草国家标准13项,参与起草国家标准3项,主持起草行业标准1项;2010年至2018年,本钢主持起草国家标准7项,参与起草国家标准7项,主持起草行业标准1项。本钢集团重视品牌工作,1981年本钢牌商标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延用至今,本钢产品多次荣获中国名牌、辽宁省名牌产品等称号。2016年,本钢集团本钢牌注册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科技创新产品研发取得丰硕成果,以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工作站为依托打造产学研用创新体系。本钢集团多年来以晋升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实验室为起点,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一条龙研发体系,实现了对产品的现实市场、潜在市场和未来市场的开发。十二五期间,双高产品比例由20%提高到年80%,形成了以石油管线钢、集装箱钢、耐候钢、焊瓶钢、汽车大梁钢、汽车车轮钢、汽车齿轮钢、叶片钢、军工钢、热轧高强钢、冷轧深冲钢、热镀锌板、彩涂板等为主导的双高产品体系,实现了由低档产品向高档产品的重大转变。近两年来,本钢集团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东北大学、清华大学等,以项目为载体,强化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推进低成本和绿色制造技术,不断加强国家地方联合汽车板工程实验室、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本钢华晨东大联合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建设,加大新产品研制、认证力度,基本实现对绝大多数合资品牌、自主品牌汽车厂全覆盖供货,2GPa级热冲压成型钢的成功研发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本钢集团获得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称号、中国工业企业品牌竞争力百强企业称号和辽宁省创新型龙头企业称号。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本钢集团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数字化本钢正在成为现实。从2002年开始,本钢集团经历了三个阶段完成了本钢ERP三大平台的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主机系统、网络平台为基础,覆盖全本钢集团生产、销售、质量、财务、采购、设备、工程、人力资源、OA办公自动化等业务流程的双基地、三中心、多账套的系统架构。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本钢集团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逐步形成信息化五级建设架构战略目标,不仅持续完善四级系统,还向生产制造执行系统及数据分析挖掘等三级、五级系统延伸。发挥信息化中心、信息自动化公司的职能与作用,向内服务企业,向外开拓市场,加速推进信息化研究成果转化,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皮带通廊、电气室和变电所等场所应用无人值守系统,对设备运行状况和工艺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改善了工作环境,减轻了劳动强度。2007年,推进数字化矿山建设。2010-2011年,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和数字化档案管理。2013年,本钢牌LED智能照明系列产品正式投产问世,应用在本钢厂区和本溪市区。2016年,视频会议系统完备运行。2016年10月,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正式进入了体系保持和改进阶段。

推进企业财务管理和资本运营工作,本钢集团金融投资板块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本钢集团高度重视企业财务管理,持续强化财务管理的核算、监督、管控职能。一是加强资金管控,建立资金管理制度,保证资金安全,严格资金审批拨付制度,按月组织召开资金平衡会。二是全面严格管控预算工作,从1993年实行市场经济下本钢内部核算办法,到2018年,已经形成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和绩效考核机制。三是健全会计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2008年1月1日开始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四是推进财务会计电算化,2000年开始告别手工账簿记账为主的传统方式,目前已全部使用财务ERP系统。五是实行子公司财务总监派驻制,强化子公司财务监督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2011年以后,本钢集团筹备组建了资本运营部。2014年9月9日,成立辽宁恒亿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是经辽宁省外经贸厅批准成立的辽宁省内首家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2014年12月25日,成立本钢集团财务有限公司;2017年11月22日,成立辽宁恒汇商业保理有限公司。2012年以来,本钢集团先后入股本溪市商业银行、中天证券,参股欧冶云商,入股东北特钢,参与光大银行可转债,实施本钢板材40亿元定增、本溪钢铁公司可交换债。2017年9月21日,本钢集团与工行总行签订了200亿元债转股框架协议。本钢集团通过发展金融产业,推进资本运作,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拓展了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培育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加强合资合作与国际贸易,在国家战略和国家政策大背景下扩大本钢集团的经济版图。十五以后,本钢集团的合资合作项目重点向原料、钢铁生产、钢材销售、非钢项目等四个方面倾斜。在钢铁生产领域,2004年本钢与浦项合资成立本钢浦项冷轧薄板有限责任公司。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积极拓展与外部股权合作,在钢铁上下游产业链延伸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对外投资。一是加大后备矿山的资源掌控,合作开发棉花堡铁矿项目;二是与下游用钢企业合作开展钢材深加工及配送,发展深加工产业链,先后成立了大连本瑞通、上海本钢济福和沈阳宝锦等公司;三是进入汽车零部件行业,合资组建了本钢豪斯特(沈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合资建设热压成型生产线项目,本钢集团在沈阳地区将具备钢材剪切、激光拼焊、热冲压成形的钢材深加工能力。在国际贸易方面,依托国贸公司(销售部)加强各类产品的市场开发、内外贸销售及售后服务。2018年,国内在上海、广东、山东、沈阳等地设立11个驻外贸易分公司,境外在香港、美国、韩国等地设立5个境外贸易分公司。内贸销售方面,热轧产品重点开发管线、花纹板、集装箱钢市场,获得西气东输优胜供应商称号;冷轧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机械制造、金属制品等领域,是知名企业的战略供应商。特钢产品是重载汽车齿轮、轴承、石油钻具、大马力柴油发动机曲轴、气瓶用钢等钢种的生产与开发基地。外贸销售方面,产品销往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向奔驰、宝马、菲亚特等知名车企供货。硅钢、不锈、电镀锌首次进入国际市场。2010年至2018年上半年,出口产品3732万吨,创汇193.65亿美元。2017年,本钢国贸公司通过了海关总署最高信用等级--AEO高级认证企业的认证核查。

规范公司运作,实施管理创新,深入推进企业改革工作,企业的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严格按照《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省国资委的有关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自身建设,规范公司运作,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体系,积极有效开展董事会各项工作部署,保障了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科学有序运行和深化改革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根据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和中共辽宁省国资委党委通知要求,修订本钢集团章程,增加党建内容,实现加强党的领导和法人治理的有机结合,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个环节,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创新优势和科学发展优势。推进实施管理创新,组建成立招标公司,建立电子招标平台,实施阳光采购,建立一体化采购管理体系;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深化对采购、销售、财务等高风险领域的内控;成立了督查室,建立了部门工作作风测评制度、领导干部问责追责制度、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制度、工作纪律联合检查督查制度。深入推进企业改革,2017至2018年,借鉴国内先进钢铁企业的管控模式,在充分评估本钢集团当前体制机制问题基础上,全面实施定岗、定编、定责、定薪工作,集团机构总量压减22%,管理层级由7层压减为5层,副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职数压减15.3%,其他管理岗位职数压减12.6%,生产厂矿管理岗定员总数比例降至8%以内,实现了机构精干、瘦体强身、职责清晰、优化分配的工作目标,进一步提升了企业运行效率,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工作迈出重要步伐。同时,薪酬分配制度也从单一的等级工资制过度到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的多样化宽带式薪酬体系,职工年人均工资收入从1985年的1223元提高到2017年的50950元。目前,改革举措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细化改革方案,深化改革措施,强化建章建制。

加强企业党的建设,发挥职能部门和群团组织工作优势,构建健康文明和谐稳定的良好发展氛围。党的十八大以来,本钢集团党委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目标,树立向党建工作要效益的思想,持续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委的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企业的持续稳健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2017年,辽宁省委把本钢集团以党建引领改革发展的做法经验向全省推广学习。以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依托,着力打造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核心价值观,以钢铁力量支撑美好生活成为企业发展使命和职工的共同追求。强化舆论宣传与管控,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从单一平面媒体《本钢日报》到官网、报纸、电视、新媒体(官方微信、微博、手机报)全新改版升级。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和形势任务教育活动,不断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推进纪检监察组织派驻制管理,扎实开展党委政治巡察工作。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广大职工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深入开展民生工程,设立服务职工热线,赢得职工的广泛点赞。完成《本钢志(第二卷)》《本钢史画》出版,举办首届工匠杯职工技能大赛,开展首届最美青工评选活动,展现了本钢人的良好精神风貌。本钢先后获得国家、省和冶金行业颁发的多种荣誉称号。本钢党委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集团公司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先进单位。

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做让社会充满敬意的优秀企业。多年来,本钢集团作为辽宁省属最大的国有企业集团,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在城市建设、社会慈善公益事业、抗洪救灾、抗震救灾、救助弱势群体等公益活动中慷慨解囊,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民生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树立了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一是建设国家级绿色工厂。为了城市的碧水蓝天,本钢本着对国家、对社会、对企业、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使各项节能减排指标全部达到国家钢铁联合企业清洁生产一级标准,为本溪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做出了卓越贡献。十五以来,企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节能环保,推进二次能源利用项目建设,能耗指标大幅降低,2012年就实现了全工序负能炼钢,废水实现零排放。二是充分履行企业办社会职能,积极稳妥做好城市供暖、供水、供电和物业管理,以及教育、医疗、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工作。三是积极参与城市建设,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参与城市绿化建设和环城国家森林公园建设,2001年以来,每年完成社会义务植树4500亩,累计完成26万余亩绿化任务。1987年,自建一座半波50瓦,覆盖半径30公里的电视差转台,使田师傅镇、南甸镇及东营房、兰河峪等地10万人受益。1991年,为本溪关门山水库建设助资4000万元,调集物资6500吨。1993年,为本溪市永丰立交桥建设提供5000万元建筑资金。1995年6月,由本钢希望工程基金会资助改建的本钢第一所希望小学兰河峪中心小学正式诞生。2008年5月,在辽宁省心系汶川抗震救灾捐款仪式上,本钢全体职工将500万元现金捐献给灾区人民。2010年4月,为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1000万元。2009-2013年,积极参与和支持市慈善总会开展慈善捐助活动,帮扶救助社会特殊困难群体,累计捐赠770万元。2013-2014年,累计支付社会公益和救济性捐赠达4800余万元。近年,本钢集团为支持辽宁体育事业发展,冠名辽宁男子篮球队,2017年辽宁本钢队获得全运会冠军,2018年夺得2017-2018赛季总冠军。征战全运会58年的辽宁男篮,本钢第一次冠名就获得了冠军,特别是在CBA联赛冠名辽宁男篮并且取得总冠军,辽宁本钢被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本钢品牌在全国各地影响力越来越大,影响范围越来越广。

四、主要发展特点和经验

改革开放40年来,本钢集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总结40年来本钢集团的发展历程,主要体现了如下特点和经验:

第一,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必须不断改进和创新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切实把发挥企业党组织核心作用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以党建统领推动企业全面发展。

第二,必须坚持不断解放思想,认真贯彻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改革开放40年本钢的改革与发展历程,是一次次解放思想、理论创新、积极探索、认真贯彻党中央战略部署的过程。只有尊重经济发展规律,把企业发展放在时代发展、国家发展、行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兼顾地方发展,眼睛瞄准市场,研究新情况,建立新体制,解决新问题,走适合企业发展的路,才能够取得成功。

第三,必须坚持产品结构调整,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不朽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企业赢得优势的有效途径。本钢在发展实践过程中,始终坚持科技引领,以市场为导向,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产品结构更加合理、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

第四,必须坚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本钢作为国有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多年来,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本钢,在生产快速发展的同时,坚持保护环境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第五,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企业。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步入信息化时代,要以中国制造2025为契机,工业生产从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向智能化迈进。完善一、二级基础系统,优化ERP、MES系统,构建智慧化企业,以实现互联网+本钢为目标,向新的历史目标大步迈进。

第六,必须坚持产融结合,以金融产业助推钢铁主业和相关产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本钢经历了多轮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才有了今天的发展规模。资金来源以银行有息借贷融资方式为主,本钢板材上市以后实施了两次大规模融资,取得了良好效果。近年金融板块发展,实现了以向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并重的方式转变,极大地缓解了资金压力,为本钢集团推进去杠杆、降成本、增效益,激发企业活力作出了贡献。

第七,必须坚持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规范的集团公司运营体制机制。规范设置集团及各全资、控股子公司法人治理模式,实现集团各层级法人治理结构的协调运转和有效制衡。集团重大决策和三重一大事项实现集团集体决策和科学决策,集团董事会各项决策机制实现有效运作。实施管理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不断增强驾驭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第八,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人民群众是历史和财富的创造者。本钢的发展实践证明,本钢的发展,归根到底是本钢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依靠广大职工群众的顽强拼搏和努力奋斗的结果。要牢固树立职工群众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团结凝聚职工群众力量,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科学快速发展。

五、企业未来发展展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给钢铁行业带来发展路径选择和发展模式全新变革的机遇,百年本钢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补短板调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

新时代,新理念,新作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坚定不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指示以及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本钢集团在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提出2018-2020年《本钢集团做强做优做大规划方案》。主要内容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总抓手,以深化国企改革和技术创新为主线,更加注重与市场接轨、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技术升级,钢铁主业在不新增钢铁产能的前提下通过提质提效、产品升级、深加工服务、绿色智造、保持自有矿比较优势实现做强做优做大;多元产业通过聚焦优势业务,培育发展新兴业务实现做优做强。积极稳妥推进企业改革,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国有资本的优化布局和增值并惠及全体员工。

主要目标是,2020年实现优钢产量2000万吨,人均产钢700吨,建成高端、智能、绿色钢企。其中,炼铁系统将实施部分高炉的环保提效大修及炉缸处理,2020年年产生铁达到1867万吨。炼钢系统重点实施转炉大修、单流板坯改造等,并建设大型废钢加工厂降铁耗,2020年优质钢坯产量达到2050万吨以上。轧钢系统聚焦高端市场、产品和产线,锁定高端路线,实施热轧提质升级改造及冷轧提产提质改造、三冷轧完成1630高强机组建设,2020年后板材冷热比达到65%;长材系列实施特钢初轧机及大小棒材拆分提质升级改造,新建优质线材、高速棒材改造等,与特钢协同实现长材产品高端化,长材优特比达到70%。

着眼未来发展,本钢集团将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正确指导下,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不断学习,增强本领,锲而不舍,埋头苦干3-5年,把本钢建设成为让职工有自豪感,让社会充满敬意的新本钢,为中国钢铁工业和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本钢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一位本钢博士的“强企”心愿
本钢职工:买车?这事儿工会能帮忙
红马甲红山城
光影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