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民间舞蹈文化传承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与价值

2019-04-17李丹

参花(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民间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民间舞蹈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艺术代表之一,民间舞蹈的传承对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历史价值、教育价值、经济价值意义重大。

关键词:民间舞蹈 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越来越重视。正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历史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体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作用,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前提条件。本文将以民间舞蹈的传承为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价值进行探究。

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舞蹈的主要特点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舞蹈的数量众多,其中京西太平鼓、秧歌、井陉拉花、龙舞、狮舞、麒麟舞、花鼓灯等,都因民族特色浓郁,文化传承悠久而成为典型代表,并被国家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纵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数量众多的民间舞蹈,它们都有以下共同的特点:一是都起源于当地民间风俗礼仪,民间舞蹈原生态性较强,保留了舞蹈艺术最为本真的初衷,即表达了人类对神明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祈祷。因此,民间舞蹈都是以祭祀为原点发展而来的带有礼仪性质的艺术形式,其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远大于艺术价值。二是突出当地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符合当地人民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民间舞蹈充分体现了当地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对地方历史和地方文化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同时由于其地域性特征明顯,使之传播广度上受到一定限制,也影响了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发挥。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唯一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某一民族和地区,通过心口相传而延续的文化,其体现的文化背景是特定的,表现手法是独创的,渗透的情感价值也是唯一的。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显著的特征。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无形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于文物古迹,虽然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需要具体物化承载体现,但其内在文化意义远高于物化本身,如著名的民间舞蹈广东醒狮,装扮道具有着很高的艺术美感,但广东醒狮文化的核心却在于无形的精神表达,代表了广东人民特有的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再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刻的民族和地域烙印,是当地文化生态、自然生态的具体反映,只有在相应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环境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才有意义,传承才有价值。

三、从民间舞蹈文化传承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

(一)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体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在民间的精华体现,种类众多,风格迥异。仅以民间舞蹈为例,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民间舞蹈就多达40种,这是我国各族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也为我国文化多样性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社会基础。

(二)民间舞蹈文化传承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任何文化都是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不断创新、不断发展而形成的。对民间舞蹈文化进行有效传承,本身就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在新时代,通过在传承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积极融入时代元素,可以充分发挥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使其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从而保持持久的活力。

(三)民间舞蹈文化传承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以民间舞蹈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何种形式、何种内容,背后都蕴含着一致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就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价值和思想价值的体现,就是可以激发出全社会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为同心同德构建小康社会打下思想基础。

(四)民间舞蹈文化传承是提高我国文化实力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已经参与到国际合作与竞争之中。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需要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根基,对民间舞蹈文化进行传承,并以此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发掘作用,在世界上彰显中华传统文化魅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树立国民的文化自信,提高我国的文化实力和竞争力。

从民间舞蹈文化传承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对民族精神的发展,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因此,做好民间舞蹈文化传承工作,充分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种价值,值得广大艺术工作者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吴红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的民间舞蹈文化传承[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1).

(作者简介:李丹,男,本科,深圳市龙岗区文化馆,馆员,研究方向:舞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民间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结合流行元素提升民间舞蹈教学效果
浅议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创新与发展
基于地域文化的民间舞蹈艺术传承发展策略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