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管理研究

2019-04-17陈杨

参花(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高校方法研究

摘要:作为新时期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管理者,我们要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过程,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有效发挥高校教育的优势和作用。本文将从高校教学现状出发,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管理方法和策略做几点分析。

关键词:高校 公共艺术教育管理 方法 研究

当前,高校教育非常注重对艺术生的行为能力培养,一旦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管理机制失常或者管理不恰当,就会影响当前的教学进度,让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发展受到阻碍。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教师要注重语言艺术和行为管理特点,为学生构造全面化、实际化的艺术课堂,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一、注重高校教育的改革,扩展艺术活动

从高职艺术教育管理现状分析,当前的高校教育改革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力度逐渐提高,高职艺术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作为新时期的教育者,我们要发挥高校教育的优势,以艺术教学为主渠道,扩展各种艺术活动,为学生提供一系列有效的艺术学习环境和艺术素材。虽然加入了艺术活动的教育有了一定的成效,但受到应试教育的限制,当前的公共艺术教育还是存在很多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性。所以教师要以全面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高校的艺术教育,进行多元化的艺术教育管理。

首先,有的高职院校领导过于注重传统教育模式,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制度缺乏统一的规划和领导,导致学生的艺术接受程度不高,自主学习能力也不强,高职艺术教育在管理上就会有所疏漏。为了改善这种现状,各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理顺艺术教育管理体制,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素材运用能力等加大要求,建立统一的艺术教育管理部门。其次,教师要制订合理的高职院校艺术教学计划,激发学生自身独特的学习潜力和艺术情怀,带他们感受艺术的价值和魅力。如果学生有疑惑的地方,教师必须耐心地为其“开山引路”,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行为意识。

二、引入艺术教育实例,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力

建设我国高职艺术教育管理机制的任务,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每个教师“任重而道远”的责任。但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很多高职院校艺术专业的教育模式仍然存在不足,呈现出一种多头管理和管理无序的状态,从而导致高职艺术教育管理效率低、效能低。艺术是一类极具文化气息的教学专业,极度考验学生的耐心和毅力。教师要在教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调控好对学生的管理尺度,引入艺术教育实例,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力,防止学生教育与学生管理脱节等现象发生。

艺术教学分很多种类型,电影和音乐是最基本的教学項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和朋友一起外出看音乐剧、看电影。电影作为一种艺术,是各种艺术的集合体,是艺术的深刻表达。为了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热情,教师可以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电影题材,供他们学习和观赏。很多经典的音乐都会在电影中呈现,比如《罗马的松树》《蓝色狂想曲》《海上钢琴师》、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钢琴曲》、特拉文斯基的《火鸟》等,都是电影里经典的音乐题材。

三、扩展公共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

公共类型的艺术教育活动,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层面,大都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接轨。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性,制定更加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贴近他们性格特点的艺术教学模式。比如在课堂上播放电影音乐,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感受电影里的艺术氛围,对具体的事件、人物、场景等产生较深的感触。有的电影题材和日常生活是完美契合的,像《泰坦尼克号》就讲述了一段让人难以忘怀的感人故事,能引发学生心灵上的共鸣。经典影片中所引用的经典配乐,更是为电影增添了艺术感染力。

艺术类的公共教学活动,通常贯穿于整个高职教育的始终,在日常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要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引入各种有价值的学习题材和艺术教学资料,让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和了解艺术,感受艺术,扩展学生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身心地融入艺术课堂中,跟随教师的引导,展现各自的艺术思维和行为特征。

当前的高校艺术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我国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管理的情况来看,很多学生仍然处于“困惑期”,找不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课堂策略,教师的日常管理水平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新时期的艺术教师要注重高校教育改革,加强艺术活动力度,从实质上引入艺术教育实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力,扩展公共教学活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怀彬.基于高校艺术教育的管理方案和措施[J].高校教育艺术,2018(04).

[2]刘强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管理研究[J].高校公共艺术,2019(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黑龙江省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优质共享资源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JG1214006)。

(作者简介:陈杨,女,硕士研究生,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与管理)

猜你喜欢

高校方法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