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开放的粤剧

2019-04-17梁诗佳

参花(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传承与创新

摘要:粤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最早的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一直以来都深受两广地区人们的喜爱,从国内走向国外,其发展也一直备受关注。从诞生到形成再到不断发展这一过程中粤剧敢于创新,对其他艺术元素兼容并包。这样开放的粤剧,我们也应当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来对待。在新形势下,粤剧发展面临着一些困境,传承和创新开放都是为了粤剧更好地发展,所以一定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来对待粤剧。

关键词:开放心态 传承与创新 开放粤剧

粤剧来源于南戏,又称为“广东大戏”,主要流行于粤人集聚的地方,如两广、东南亚和欧美的粤人区,粤剧曾被周总理赞为“南国红豆”,也是我国第一批申报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主动融合外来艺术中的元素,兼收并蓄,正是这样敢于创新、开放的粤剧才能一直保持生命力,在时代的变迁中一直向前发展。而对于粤剧的开放,不同的受众显然有不同的看法。老戏迷难以接受现代元素以及多种艺术元素的融合,认为这样会使粤剧失去原本的韵味和精华。粤剧虽加入了新的元素,但始终还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的,并没有丢其根基,只是在结合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来面对新形势的挑战。粤剧的开放是必然的,我们也应当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这样才能推动粤剧的传承和发展。

一、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兼容

(一)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必要性

粤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实现对其传承和保护就必须同时走两条路,即传统之路和现代之路。当前粤剧的主要受众还是老戏迷,很少有年轻的观众。但是在粤剧的发展中,受众才是粤剧传承发展的源泉。因此,粤剧尝试融入现代元素,吸引更多的年轻受众,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对于粤剧的诸多现代化尝试,虽然让更多的年轻人成为粤剧的受众,但也倍受老戏迷的诟病。如何兼顾老观众与年轻观众,很好地将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元素结合成为粤剧传承发展中亟须解决的问题。粤剧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保留粤剧的传统特色,另一方面在传统性基础上加入现代元素,这样既留住传统受众,又吸引新的受众。二者融合为粤剧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既是必然也是必要。

(二)保持开放的心态

对于很多老粤剧迷而言,他们更适应传统的粤剧风格,若是粤剧突然在唱腔、程式、伴乐及表演的形式方面有较大的改变,他们将无法适应和接受。粤剧创新剧目《白蛇传·情》《梦·红船》,是传统与现代审美融合的典范。《白蛇传·情》在唱词、语言和情节方面进行了创新转换,剧目不再有冗长、多余的情节,唱词也一改保守落后的状态,对传统的情节进行了创新改编,满足了现代审美的需求,从而获得了较大的成功。由此看来,在粤剧的传统性上加以现代性的创新,虽然面临着失去原味的风险,但是创新的成果是能够看得到的,只要不失传统元素,就能够保持其传承性。因此,我们应当以更加理性、开放的心态来对待这样的创新,不能一味地排斥,认为只有传统才是传承。

二、以开放的心态面对粤剧“走出去”

(一)粤剧“走出去”的必要性

粤剧实施“走出去”策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外来文化的开放,兼收并蓄,对于西方戏剧和我国其他的戏曲都要采取开放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另一方面是粤剧艺术家和演员们要坚持走出去,主动寻找机会,加以宣传,摒弃“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通过推广宣传来增强粤剧的影响力,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在当今时代,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速度飞快,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得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粤剧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必然会受到冲击,尤其是各种外来文化产品的冲击。粤剧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在汲取其他文化营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同时也必须加强粤剧宣传,提高优秀粤剧作品的知名度,增强整个粤剧的影响力,在坚持开放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由此看来,粤剧的“走出去”是十分必要的。

(二)以开放的心态面对粤剧“走出去”

粤剧实施“走出去”战略,其中较为成功的例子有《花月影》,在国家一级粤剧演员倪惠英的带领下,粤剧《花月影》融合了西方戏剧的表演形式,加入了小提琴和交响乐的元素,同时还吸收了北方戏曲的精华,经过创新改变的《花月影》不仅收获了一批高学历、年轻的粤剧爱好者,还因其现代化元素而踏出国门,在国内外都进行了巡回演出。本身被新型娱乐消费方式冲击的粤剧因此看到了复兴的希望,而后《花月影》還被改编成了电影。由此看来,在粤剧的传统性上加以开放性的吸收和创新,虽然面临着失去原本韵味的风险,但是创新的成果是看得到的。因此,我们应当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来对待粤剧的“走出去”战略,理性地看待,不能一味地排斥,固守国内市场和盲目排外,认为粤剧不能加入西方元素。粤剧本身就是最具开放品格的文化之一,我们要兼容并包,在市场化和产业化背景下,坚守开放的心态,以此面对开放的粤剧。

三、以开放的心态面对粤剧的二次研发

(一)粤剧的二次研发

粤剧的二次研发指的是除了表演艺术形式这种原动力内部创新之外的创新。在对粤剧传统元素提取的基础上开发一些衍生产品和非遗产品。一方面可以是粤剧与动画的跨界融合。动画作为一种现代的艺术形式,对时代精神和文化有着显著的反映,将动画和粤剧融合起来,在动画中展现粤剧的特点和特色,不仅保持了粤剧的原真性,还扩大了粤剧的受众范围。另一方面是粤剧脸谱、表情和服饰元素的拓展。粤剧的开放不仅体现在剧目上的创新,还体现在粤剧相关元素的创新,以粤剧脸谱、相关表情符号、含粤剧元素的服饰为载体,促进粤剧文化的开放创新发展。此外,粤剧的二次研发还可以与文化创意以及旅游产业相结合,使粤剧文化元素进入生产和流通领域。

(二)以开放的心态面对粤剧的二次研发

粤剧的二次研发,应用粤剧文化元素开发新的衍生品,不仅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也推动了粤剧文化的宣传,增强了粤剧文化的影响力。如粤剧与动画融合的《刁蛮公主憨驸马》。这部粤剧动画一经推出便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一方面动画本身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善于用多种手法来塑造角色,将粤剧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吸引了更多的受众,拓展了粤剧发展的空间,更为动画提供了宝贵的素材,推动了动画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双赢。此外,将各种粤剧元素应用到服饰行业、文化创意行业和旅游行业,不仅促进了各产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粤剧的多样发展。如将粤剧元素运用到服饰、手机壳、抱枕、书签等产品设计中,使粤剧元素更加深入人心,为粤剧在新时代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由此可见,粤剧的这种开放性,不固守于粤剧本身,而是提取其中的文化元素来进行创新,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我们应当以开放的心态来加以对待。

四、结语

粤剧要在新时代获得发展,必然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但也要始终保持开放的品格。不仅要融合现代性特征,还要积极地走出去。同时还应提取文化元素进行衍生产品的创作和生产。开放是粤剧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创新发展的必然前提,面对开放的粤剧,我们也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来对待。

参考文献:

[1]洪丹萍,刘惠婷.当代粤剧创新的实践与反思[J].大众文艺,2018(14).

[2]铭卓,叶哲,在星海.我们与粤剧邂逅[J].南国红豆,2017(06).

[3]黄皓.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开放的粤剧[J].东方艺术,2017(11).

[4]罗丽.“后申遗”时代,广州粤剧发展之路[J].南国红豆,2016(04).

[5]罗虹.新形势下粤剧面临的困境及其传承发展[J].新闻研究导刊,2015(04).

[6]蒋书红.论粤剧的危机与粤剧语言艺术的创新[J].文化遗产,2010(03).

(作者简介:梁诗佳,男,中专,深圳市粤剧团有限公司演员部,四级演员,研究方向:粤剧表演)

猜你喜欢

传承与创新
舞剧音乐的精神价值和民族基因
中药成像鉴别法的探索与研究
赣州市创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现状和对策
试论英语专业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探析电视综艺节目的“传承与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
女书文化在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探索
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共生并进
中华老字号品牌的传承与创新
传承与创新——理县羌族传统银饰元素在陶瓷首饰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