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设计与展示

2019-04-17刘宇

参花(下) 2019年7期

摘要:巴中皮影是中国四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是地方民众祭祀和传统娱乐的民间艺术。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文化娱乐需求的变化,包括巴中皮影在内的许多非遗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加强非遗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设计,在保存传统文化精髓的前提下,采用“互联网+”和数字信息化的手段推动非遗文化的升级与改良,实现非遗文化资源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非遗文化资源 数字化设计与展示 巴中皮影

巴中皮影作为四川巴中文化中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其独特的造型艺术、雕刻技术和变脸技术,展现出巴中地区特有的历史文化风貌。随着现代社会观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转变,一部分历史文化传统已经进入发展的停滞阶段,巴中皮影无论是制作作坊数量,还是皮影剧团的规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相比都减少了近九成。如何将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数字信息科技充分结合,实现非遗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非遗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设计路径

非遗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设计,就是运用现代数字技术进行传统艺术的加工和改良,提升传统艺术的质量和效果,从而实现现代艺术思想与历史文化传承之间的有机融合。以巴中皮影为例,其改良路径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数字化设计。

(一)丰富皮影人物的造型

传统的皮影人物设计,主要依赖于传统手工艺者自身的美术与制作造诣,在设计上有所局限。数字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皮影人物造型进行更加精细化的设计,如利用绘图软件对皮影的表情、四肢等进行细致描绘,从而强化皮影人物的表现力;还可以通过数字影像技术等,对皮影节目播放时的人物进行放大、缩小、虚化等特定操作,使节目更加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从而增加皮影艺术的感观。

(二)增强皮影表演的舞台效果

传统的巴中皮影表演有着相当高的文化价值,特别是其“变脸”表演,是巴中皮影中独一无二的特色,也是川剧变脸艺术在皮影艺术中的充分体现。然而,在现代影视、舞台娱乐形式的面前,传统表演的声、光效果明显无法满足观众的感受,舞台效果不尽如人意。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皮影舞台的层次化设计,进行更加快捷高效地切换场景,还可以运用数码声光的特效来提升皮影表演的整体效果,更大程度地调动观众在观看皮影表演时的热情,甚至可以借助三维动态设计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感觉,提升皮影表演的娱樂性。

(三)拓展皮影表现的艺术空间

非遗文化的历史传承是一种艺术传递,需要结合社会发展进行一定的完善。皮影艺术要想实现传承与推广,必须与现代文化艺术表达形式进行结合,取长补短,赋予皮影更多的表现空间。通过数字化技术的设计,皮影艺术可以与现代动画技术进行结合,以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更加广阔的传播途径,促进皮影艺术的推广与拓展。例如巴中皮影可以借助动画中的平面、立体、镂空、阴影等数字化设计,使变脸艺术更加丰富多样,从而为观众提供新的视觉感受。

二、非遗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展示

(一)非遗文化资源的VR(虚拟现实技术)展示

非遗文化资源,既是民间神话故事和历史文化故事的展示,也是民间社会生活思想与智慧的体现,与人们的生活与思想息息相关。因此,通过搭建非遗文化VR体验空间,让观众不再受到表演现场和表演者的时空限制,可以直接观看非遗产品的艺术展示,这有助于非遗文化的推广。以巴中皮影为例,VR技术可以模拟一个皮影戏的操作场景,为传统皮影戏提供更多的舞台特效和音响灯光,从而更好地展现皮影文化的魅力,吸引观众参与到皮影文化的学习和感受当中。

(二)非遗文化资源的AR(增强现实技术)展示

在非遗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展示中,AR技术是在VR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出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虚拟的信息投放到现实世界中,甚至可以将虚拟的物体在现实空间内进行叠加,从而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而真实的体验。通过将巴中皮影的舞台演出进行虚拟设计后,再应用到现实的场景中,不仅可以让人们观看到更加丰富多彩的皮影艺术,还能够将皮影人物放大,使虚拟场景与观众的现实场景进行深度融合,观众可以在AR播放场景中与虚拟的皮影人物进行适当的互动,甚至可以进入到历史或神话故事中去体验历史的沉淀。

数字化技术的融入有效地解决了非遗文化等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技术之间的鸿沟与隔阂,可以更好地吸引年轻群体参与到传统文化的感知与体验当中,从而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智昊.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路向研究[J].北方文学(中),2018.

[2]张婷,陈光喜,黄帆.基于AR技术的广西壮族铜鼓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途径研究[J].设计,2017(12).

[3]王可.多媒体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设计中的运用——以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设计为例[J].美术大观,2012(11).

(作者简介:刘宇,男,硕士,重庆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