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夏微风起(外一篇)

2019-04-17王凤阁

参花(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读诗诗歌

王凤阁

某个早晨起来,打开手机,发现已到了立夏这个节气。“物道”公众号上说,“槐夏午荫处,桑葚煮酒香。” 突然才恍然大悟,夏天已经如期而至了。

校園里早就没有了繁花似锦——那遥远的就像是上辈子遇到过的盛景。走在毫无遮蔽的水泥路面上,太阳明晃晃的照得人睁不开眼睛。炎热,酷热,闷热,热得人奄奄一息。每个夏季来临的日子,就特别有思乡情结。就类似于那种折柳就要送别,对月就能怀人,登高就需望远的传统情结。

在这个离家两百多里的城市里,坐在教室,望着外面的烈日弥漫。怎能不想起几百里之外的那个小村庄。樱桃成熟的季节已经过了,现在可能是杏子成熟的时候,经过了“花褪残红青杏小”的时节,现在应该是“或青或黄的缀于枝头”了吧?家门口不远处的桑葚肯定也从宝石红转变成葡萄紫了,无人驻足,也许铺了一地。核桃叶底,松柏树上,也该藏了无数的蝉声,绵长聒噪,随着扇面送入耳中。坐在屋内乘凉,应当听得到风过竹梢的窸窣。竹影斑驳,透过亮瓦在婶娘的菜案上移动。浮云总是要晃动的,一会儿阴一会儿阳,反反复复,一顿饭的工夫,屋内总有几番天地变换。午后,或躺或趴,似睡非睡,有蜜蜂在屋檐下飞来飞去,采得百花成蜜。有母鸡引着绒团似的小黄鸡,在脚边滚来滚去。恍惚间抬眼,便看到一只小蜘蛛正倒垂而下……

黄昏临近,明月初升,或是新月如钩,或是月满如盘。伴月星也是不近不远的距离。秧田里,是无数的重奏。是的,“稻花香里说丰年”,总要“听取蛙声一片”。犬吠声忽明忽暗,远远传来。那时候还不知道,“柴门闻犬吠”与“狗吠深巷中”是一种怎样的农家情调。竹林里有一闪一闪的萤火虫,记忆中不知道因为把萤火虫捉进蚊帐挨了多少骂。后来读到《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不禁心生戚戚焉。所谓童趣,不过如此了。听大人们月底闲把话,也是一种享受。那些平凡而简单的故事,方圆十里的家长里短,东家西家的柴米油盐。后来才领悟到那是寻常百姓家世代相传的一幅生活画卷。厚重而无言的泥土地,养育了一群多么生机活泼的人啊。无论多么艰难或困苦的岁月里,总有月下把茶话家常的安宁。

有一首歌这样说,我们考了那么多的试,就是为了有一天离开家。原上青草离离,树荫满地,流莺一声。可能有点明白了,我所思所忆的,不过是回不去的时光里的童年,那个走路都疯疯癫癫的自己。那里有年纪尚轻的父母,还有坐在台阶上总是笑眯眯的奶奶。那里有圆滚滚的,走路老是摔跤的弟弟。还有一群上山下河、爬树偷梨的小伙伴。油菜结籽了,小麦抽穗了,风里又扬起了松香的味道,还有谁在那条熟悉的道路上行走。

丙申年五月十三日作

愿将诗词赋华年

或许是斟满香茶的宁静午后,抑或是华灯初上的明亮夜晚。只要有一个合适的座位,有一份惬意舒适的心情。都适合手捧诗集,跨过时空,任思绪在另一个时空漫游。

有人说,诗歌是一座长满百合的山,是遗落秋阳下的秋叶,是月光下泛着光的水晶,是文字的精灵……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它不是历史却清楚地记录时光的浮光掠影。你几乎能清晰地看到青山绿水间的拱桥,桥边飞舞的依依杨柳,静女嗔笑的脸颊;听到宴饮之上的觥筹交错,月光之下的断肠折柳曲,闺中少妇的轻微叹息。它不是地理图册却记录了所有的瞬间剪影。苍茫辽阔的中原大地:落日昏黄,古朴苍凉,先民劳作的身影生生不息。杏花烟雨的柔软江南:白墙黑瓦,小桥流水,清扬婉约的佳人在水一方。风沙满地的大漠边疆:北风卷地,铁马金戈,马革裹尸还的将士铁骨铮铮。安静宁谧的乡间田园:牛羊成群,鸡鸣不已,采桑姑娘美丽勤劳。走进诗歌,在字里行间便可窥见这些历史的印记,仿佛可以看见他们在另一个时空鲜明真实地存在。这就是诗歌的力量,“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在没有读过“雨打芭蕉点点愁”时,你或许从没有留意过芭蕉的青翠欲滴,雨过芭蕉的点滴频率。那滴滴答答,仿佛永没有尽头的声音,是诗人剪不断的点点哀愁。在没有读过“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时,那村舍升起的袅袅炊烟,恐怕也不能引起你的闲适、舒畅的好心情。读诗,走进诗歌的世界里,你会流连于山腰的晚霞,路边的翠竹以及脚边的离离青草。你会于荒漠里生辽阔壮志,水乡里思温柔缠绵,山林田野里欲隐此身。你会感动于陌上原野的拓荒者,藕花深处的采莲女。你会在杜鹃的啼唱中想到那些羁旅天涯的游子,那些远在海角服役的母亲,那些深闺被幽禁遗弃的恋人,那些饱受战火创伤的黎民百姓。这就是诗歌的魅力,给予你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你对大自然饱含无限的深情,并用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世界。

春风飞扬时宜读诗,在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的时节,随性而坐。看岁月在春光中苏醒。“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看生命的成长和希望。夏日初晴时宜读诗,在石榴开遍,树荫满地,流莺一时中,看时光璀璨,“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夏目阴阴,看生命蓬勃向上。秋思浩荡时宜读诗,在万叶秋声、千家落照里,怅望千秋,思韶光憔悴,年华老去。“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体味生命之光的短暂。冬日迟迟时宜读诗,在朔风劲哀,飞雪满天里守着红泥小火炉,品着绿蚁新酒,体味着生命晚年的安静。日月交替,四季更迭,生命中有诗歌为伴,是一种怎样的惬意与浪漫。哪怕你只有一种性格,也可体味无数种情怀:剑啸长虹的豪气,流连诗酒的洒脱;百折千回的婉约,痛彻心骨的哀伤;醉卧沙场的悲壮,徘徊画船的悱恻;心忧天下的热忱,梅妻鹤子的闲逸……

千年以来的诗人们,以文人的妙笔和哲人的沉思,留下如此灿烂的珍宝。到今天,我们仍能感受到那一声声荡气回肠的绝唱,与他们共享人间的欢乐悲伤。

乙未年十月十一日作

(作者系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读诗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小小诗歌汇
读诗的窗口
一个诗人
看花的人回过头来读诗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