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那些相亲的日子里

2019-04-17付斌

参花(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姑娘微信

付斌

而立之年,开始走上相亲之路。原因很简单,两个词可以总结:琐事缠身,分身乏术。想必很多读者也有同样的经历:工作忙、圈子小,又不忍向周围同事“下手”,再则还坚持一种叫“宁缺毋滥”的思想。于是乎,落单了,极不情愿地成为“剩男”。坦率地讲,作为一个曾经的媒体人,一个知识分子,原本不应该有这样的窘境。回想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的时代,譬如大学时期,为什么没有谈恋爱呢?

实话讲,我属智力不高、情商湊合的人,需要专注于干好一件事情,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做自己本分的事。学生,主要的工作就是学习,把专业学好,把专业技能提上去。大学时期,我的想法就是那么单纯。所谓“笨鸟”必然要“先飞”,否则只能被族群远远地抛在身后。我几乎获得了大学期间,包括研究生阶段所有的最高份额奖学金,在收获荣誉的同时,也拒绝了几位“上门咨询”人士的好意。

拒绝人的话是最不好说的,也是很不好听的。我当时对所谓“追求者”的回复只有两句话:第一,假如你说的是实话,我发自肺腑地感谢你,谢谢你能看得起我。但目前,我的精力在学业上,确实没有这个想法。第二,如果你跟我开玩笑,我也明确地回复你,我从来不吃这套。说完这两句话,对方哭得一塌糊涂,我则心有不忍,全力劝慰,可这“梁子”还是结下了。后来,坊间多传鄙人铁石心肠,甚至对我的性取向都有所怀疑。我当然是不会去在意的,毕竟,这着实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

就这样,我度过了几年美好而又充实的学习时光。硕士毕业后,进入当地一家省级广播电视单位工作,曾任记者、编辑、编导等职务。逐渐地,身边的同事、朋友、领导开始关心我的个人问题。起初,对于这些事情,我是不大在意的,总觉得应该把工作做好,尽快稳定下来。工作的这些年,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受到了单位领导的重视。但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有些孤独,尤其是在下班以后。以前总有同事可以聚会,但现在一个个都成家了,一个个又分别开始带娃。当我参加过无数次婚礼,交上无数笔“罚单”时,突然觉得自己应该有个家了。再加上,表哥、表弟、表姐、表妹都已为人父母,家里的压力也逐渐增加。但出于“兔子不吃窝边草”和“难为情”的缘故,我没有考虑身边的朋友、同事,主要还是依靠亲友的介绍。于是,我开始了自己的相亲生涯。

说起相亲,真是趣事多多。这其中有快乐、有失望、有无奈、有愤怒。有人问:如此“销魂”吗,有什么趣事可以讲讲不?我说:那是当然。

Y姑娘是一位人民警察,内勤岗位,身材、外貌俱佳。经介绍人牵线,我们开始微信交流。众所周知,这是惯用套路。起初我们什么都聊,聊她的工作,她的生活。我对她的初步印象非常好,毕竟人民警察我们还是崇拜的。后来,我提出见面聊,毕竟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对彼此来说也是一个深入了解、交流的机会。不过,约Y姑娘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大概约了六七次,对方都称出任务,没有时间。我起初也怀疑“出任务”不过是借口,可又一想,人家可是警察,“出任务”不是家常便饭吗?于是,在这种自我安慰下,我一次次耐着性子期待着同警花Y姑娘的约会。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再次约Y姑娘在某商场吃饭、逛街,本没想到她会同意。可事情就是那么奇怪,她同意了,我心里一阵窃喜。约会的时间是晚上七点,我认真收拾了一下,尽量体面地赴约。到了约定的商场门口,离七点还有半小时,我主动给Y姑娘发了个微信:“我到了,你在哪儿呢?”心里有些紧张和兴奋。

“我到了!”Y姑娘的信息回得很快。我心里一阵狂喜,心想,人民警察就是不同,办事风格雷厉风行,我都提前到的,别人居然还提前了,真是仰慕之情犹如滔滔江水……可是,没等我高兴一分钟,第二条信息又来了,“我在N楼跟朋友吃饭呢!”我精神恍惚了一下,我是跟Y姑娘在联络吗,是她吗,是不是我弄错了?我马上翻阅了聊天记录,查看了日期和时间,没错啊,是今天啊!当时的我无比尴尬,作为一名新闻记者,一个靠口才和文笔吃饭的人竟无言以对。就在我犹豫如何回复时,又一条信息来了,如利刃般直插我的心房,“你要不要一起来啊?”我不知道该说什么,站在商场外的小广场上,心中突感悲凉。广场上,小风吹着,还来了些雨滴,我竟开始怀疑起人生。思考再三,我回了一条信息:“你们吃吧,我还有事,先走了。”实话讲,当时很愤怒,想要破口大骂,可本着知识分子的文雅和宽容,我最终没有说出口。当然,对方的回复也很文雅、很精炼:嗯。

事后,我把事情的缘由告诉了介绍人,介绍人怒斥其太过分,声称要好好说说这位Y姑娘。我并没有赞同介绍人的做法,只当是增加了人生经历吧,Y姑娘可能并不中意我。

听完这个故事,不知道大伙怎么看,我是不想再看,因为实在是囧事一件。这件事也开启了我的相亲生涯。

没多久,经家里长辈介绍,我结识了一位某985、211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出于对知识分子,尤其是高级知识分子的尊重和敬仰,我主动加了微信,并不时嘘寒问暖。对方暂且取名叫X姑娘吧,是攻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形象普通,不过颇有书卷气。我是爱读书的,家里的藏书一万余册大多都看过,自然也愿意同爱看书、有知识的人交流。不同于Y姑娘,此次我改变了战略,主动邀请X见面聊。X姑娘很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约在她家附近的一个咖啡厅,开始了第一次相亲见面会。

一开始,当然是一些客套和寒暄,是初次见面的“标配”。在分享完彼此的基本信息后,我们开始了精神层面的交流,谈到了兴趣和爱好。

“听他们说,你比较喜欢看书?”X姑娘问。

“喜欢,不过没有你学问大,还得向你学习。”说这话时我心里有些胆战。

“你喜欢读诗吗?” X姑娘突然问。

“读诗?呃,我是学文科的,还是读过一些。”

“喜欢徐志摩的诗吗?”

“徐志摩?那当然,他是大诗人,有很多经典作品。”

“那林徽因的诗呢?”X姑娘追问。

“林徽因?读得比较少。不过她和徐志摩的爱恋倒是很值得细细品味。”

“林徽因的诗你都没怎么读过?”

“呃,惭愧,确实读得不多。《记忆》《人间四月天》倒是拜读过。”

X姑娘似乎很吃惊,重重地翻了一个白眼,之后讲,“不好意思,我很难和不懂诗的人交流!”

听完她的话,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小学生在老师面前背不出古诗一样尴尬,真想找个地缝儿钻进去!无奈的我,只好用自嘲来化解这场尴尬,“确实,我不懂诗,以后还需要向你请教!”

“可以,不过你可能跟我不在一个层面上,我說的,恐怕你也听不懂!”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和X姑娘存在几年学习经历的差异,虽说她只是在读博士,我还是感觉到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此后,我们俩都比较尴尬,我不知道再聊些什么,她可能也没话跟我说。就这样,我们结束了一场星巴克咖啡厅的尬聊,各自回家。

我开着车,窗外暮色沉沉,小雨又巧合地下着。车里的音乐正放着“在那座阴雨的小城里,我从未忘记你。成都,带不走的只有你……”此时的我,心中有种莫名的悲伤,眼看着灯红酒绿、霓虹璀璨,目睹着一对对情侣的甜甜蜜蜜,感觉自己有种从未有过的哀伤,我不禁自问,我在干什么,我都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在这次相亲之后,我又被安排过无数次相亲,记忆比较深刻的大致有八九次吧。这其中有看我发际线稍高就怀疑我秃顶的,有一见面就询问我是否有房、有车,价值多少的,再或者问我父母身体是否健康,有没有社保的……我在一次次与奇葩相亲对象“搏斗”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长了不少见识,收获了细想令人发笑的相亲经历。

最近,我又参加了一次相亲,说实话,开始我是拒绝的。因为毕竟已经受过很多次“伤害”。出于对介绍人的尊重和感激,我应邀赴宴。吃饭的地方是一家烤鱼店,由于距离我上班的地方路途较远,下班后分别使用出租、地铁、共享单车三种交通工具前往。到了约会地点,Z姑娘已经点好餐,静静地吃着了。我由于路上堵车,迟到了十分钟左右,见了Z赶忙道歉。她表示理解,显示出极其善解人意的一面。我在抱歉中突生一丝欣赏,尽管她没等我就已经开吃。实话讲,我是不爱吃鱼的,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她好像喜欢吃,边吃边聊着。

在她的介绍中,我得知了她的相亲经历,和我颇为相似。她还曾因见了许多奇葩男士专门开了一个公众号调侃似的讲述自己的经历。我觉得这是个很开朗、睿智的姑娘,跟我有些相似。晚饭中,我几乎没怎么吃,因为我需要利用这个时间去交流。她说自己不愿意离开父母,就愿意生活在父母身边,结婚了至少一星期回家两三次吧,异地恋她是绝不能接受的。我心想,一周两三次,这恐怕有点儿多吧。再说,成家了,应该有自己的生活。但毕竟初次见面,也不好反驳人家,人家有什么隐情我也不知道。整个饭局过得很快,我送她下楼,寒暄了几句,便一同走向地铁站。在站台上,我们仍然交流着,从她的言语中,我发现她是一个对婚姻并不着急的人,反而是她的母亲十分着急。家里给她介绍了很多对象,通常最多见一面,唯独一个见了两次的就是那个异地的男士,最终也不了了之。听完她的话,我庆幸自己和她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甚至连读的大学都是同一所,想必此次应该能成功吧,我这样暗自庆幸着。站台上,我挥手向她道别,地铁车厢里那个红衣姑娘渐渐离我远去。我认为今天的相亲是我近两年来最成功的一次,回家的路上我还哼起了小曲儿。

到了家,我发了一条信息给她,她早我一刻钟左右也已到家。我们俩互致晚安后结束了谈话。

那一夜,我曾梦见地铁车厢里红衣姑娘的身影;那一夜,我也曾回想起之前相亲对象的幅幅画面……

次日清晨,尚未起床,侧身拿起手机,我开始在手机购物软件里玩儿命地选礼物。最终,挑得了一件称心如意的礼物,果断地添进购物车。第一次约会并非是在周末,那一周过得很快,周五,我发信息给Z姑娘,试图约她周末聚聚,Z姑娘答应了。我很开心,总算遇到一个正常的姑娘。周五晚上,我回到家,试着跟Z聊天,告知她周末的安排。我提议,周末我开车去接她,去周边古镇玩一天,下午送她回家。我自己带上摄影器材,可以给她拍些漂亮照片。我的想法是好的,至少我认为没什么不对。可是,Z姑娘却拒绝了。她说,周末她要和父母去扫墓,去不了。我心里略有失望。

“那我们周六去吧?”我回应道。

“周六啊,也可以!”Z姑娘说。

“那我周六上午开车来接你?”

“几点?”Z问。

“九点吧,不然到目的地就得中午了。”

“这么早啊?哎呀,好不容易有个周末,好不容易睡个懒觉。”Z姑娘有些无奈地说。

“那这样,我们中午一起吃个饭吧,下午去,行吗?”我有些不太高兴。

“中午不行,我要去参加我爸朋友的婚礼!”

“哦哦,那算了吧,我们改天再约。”此时的我已完全失去耐性。

“不好意思啊!”Z似乎察觉了我的不快。

“没事儿,你去吧,我们回头再约!”挂断电话,我意识到这个周末只能在家里蹲着,不免有些失落。

第二天周六,我不知道Z是否在补觉,反正我是在补觉。近期工作较忙,起早贪黑的,确实没有睡好,原本想着Z会是我生活中的一瓶功能饮料,现在看来已是玩笑。

中午,我意外地接到了Z的微信,上面显示了婚礼现场的视频。我想她是为了证明自己没有撒谎,不是故意爽约。我礼貌性地回复了她,没有一丝责怪、不满的意思。我问他,新郎、新娘哪个是你的朋友。Z说都不是。这对新人是她父亲朋友的孩子,她去参加婚礼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蹭饭,二是对中式婚礼颇为好奇。我顿时感到无语,我居然没有一场与Z姑娘不怎么相干的婚宴重要。

婚宴结束以后,Z突然说要约我去看电影,我感到很意外。赶紧收拾一下自己,略有兴奋地出门。约会的地点在繁华地段,Z事先买好了电影票,看的是部美国大片。我其实作为一个业内人士,对这些片子不是很感兴趣,但有句话说得在理:看什么不重要,关键是和谁一起看。由于电影还有一段时间开演,我和Z去逛了逛街。路上,随着聊天的深入,我忘记了之前的不快,调整心情投入到约会中。没过多久,电影放映时间到了,我们走进了影厅。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们没有什么交流,倒是几个精彩、刺激的镜头吓了Z一跳。

电影结束后,我提议去吃饭。本着尊重女士的原则,我让Z选,Z说吃泰国菜。我说行,便和她一同去找那家餐厅。由于是饭点,餐厅人很多,去的时候,前面还有几十号人。没法子,我们只能放弃。Z打开手机,快速地查找另一家餐厅。我表示理解,女孩子想吃什么就让她选吧,也显得我大气。最终,Z挑中了一家,距离我们所在的地方有一定距离。我心里的想法是就近吃点儿家常菜就可以了,可是怕Z不高興,说我和她之前见的那些奇葩男士一样,默默地咽下了这番话。于是,我们开始了长达两个小时的找餐厅之路。路上,还经历了导航的戏弄,最终,找到了那家泰国菜。我曾多次去过泰国,也吃过正宗的泰国菜,实在是吃不惯,尤其是冬荫功汤。但Z好像很中意这道菜,我全程没有作声。没过多久,菜上齐了,开始用膳。我几乎在这顿饭里没吃什么,一个劲儿地喝芒果汁。Z似乎没有注意这一点,一个人吃着,不时讲到她不吃含糖的、含淀粉的……种种东西,甚至因为她不吃米饭,我一个一米八的大小伙子也被迫饿着肚子。最后,两个人吃了几百块钱,我却落下一个水饱。

走出餐厅,我了解到Z的家离这儿只有十分钟路程,于是,准备步行送她回家。路上,我们聊了很多,包括双方的父母。我逐渐开始发现她身上的缺点,例如贪玩儿,过分恋家,人际沟通技巧欠佳……

没多久,我们到了Z的家门口。我送她进门,并挥手再见,直到她的背影消失在小巷子里。

我转身回家,心情很复杂。地铁上,我抱着自己的背包打着瞌睡,突然想起准备好的礼物忘了给她。于是马上给她发了条信息说明情况。Z倒是不介意,甚至有些无所谓。我却因为自己的冒失感到不安。第二天,Z去扫墓,我们并没有见面,我赶紧把礼物和她喜欢的明星签名照寄给她。第二周星期二,我从手机App上已经看到快递签收。可是Z却没有任何回应,没有微信,没有电话。我陷入无比的疑惑中。什么原因呢?是她不喜欢这些东西,还是她对我不感兴趣呢?我终于忍不住给她打了个电话。电话那头,Z说话的语气很平常,没感觉到有任何开心的意味。

“谢谢,我收到了。”Z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

“感觉怎么样?”我问。

“很吃惊!”

“吃惊?”

“对啊,就是觉得很惊讶啊!”

“怎么,是我的礼物送得太唐突了吗?”

“没有,就是觉得很吃惊。”

我对Z的回应很意外,感觉违反常理。

“我不跟你说了,我要去遛狗了。”

“哦哦,好吧,你去吧。”我无奈地回复了一句,胸中那颗火热的心瞬间被刺骨的冰水浇灭。

从那以后,我一直对Z保持着关心、关爱的言语,常常是“早安”“午安”“晚安”伺候,但她似乎并不愿意接受这一切,发微信几个小时不回,打电话也不接。最多不过事后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后给你回一条微信:“不好意思,刚在忙。”而事实上,我却从不在工作时间打电话给她。

事情应该很明确了,别人对你没意思。可我却还存有一丝希望,因为我曾经告诉过她,如果你觉得我这个人不合适,就请你直接明确地告诉我。我不会生气,更不会纠缠。我存有的希望就是她还没有告诉我对我不满意。或许还是有戏的,于是,我继续努力着。

从那以后,我每次约她都会选择在周末,这样做固然有时间充足、交流顺畅的原因,但更多的还是Z姑娘的要求,她称她平时上班比较远,来回奔波较辛苦。我表示理解和赞同,周末大家都有时间,确实好安排一些。可是,就从那个周六的约会结束后,直到今天我写下这些文字,我再也没有见过她。她每周都要和父母去外地玩儿,有时候还没等我开口约,她就以平时忙没时间,天气好当然要陪父母为由堵上了我的嘴。我也有父母,我也需要陪陪他们。可是,我并没有这样做。我知道在这个阶段,我应该做什么。父母也在我背后默默地支持着我。可是,Z的一席话让我十分不解,也更加坚定了我内心的想法:我不是她的“泰国菜”。

为了验证我的想法,我故意一周没有跟她联系。就想看看她到底怎么想的。果然,一周多的时间Z姑娘杳无音讯。

事情到这儿,应该结束了。我彻底放弃了对Z的攻势。就像她曾经跟我讲的一个例子中所说的一样,“有个男的见了三次就向我表白,我实在是接受不了,他后来又约我,我就给推了,连着推几次,他也就明白了。”历史是惊人地相似,我也成为她PASS掉的众多“男嘉宾”中的一员了。

这件事结束之后,我并没有删掉她的微信,权当是结交了一个新的朋友吧。可能是她对我送的礼物感到了不适,认为我换了一种表白的方式。其实,她想多了,我想简单了。就这么单纯、直接的一个事儿。

爱情这件事其实很简单,也很复杂。说简单是因为只要两个人对路子,怎么都行!说复杂是如果一厢情愿,无论你做什么都是白搭。而且中国的婚姻不仅是两个人之间的事,还是两个家庭之间的事。选人不像选东西,人毕竟是复杂的动物。Z姑娘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证明。

X、Y、Z都已成往事,往事不必再提。至少,我还有A到W可以选择。这就是我在相亲那段日子里遇到的人和事,相亲还在继续,我的“脱单”路还很漫长。但愿功夫不负有心人,有情人终成眷属吧。

猜你喜欢

姑娘微信
秋姑娘的信
泥姑娘
泥姑娘
微信
微信
你是不是故意的
微信
微信
采山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