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中产阶级政体理论

2019-04-17翟少波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期
关键词:政体中产阶级

翟少波

摘要:当前,中产阶级在学术界成为热门话题,许多学者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不同的看法。追溯源头,才能知晓某个事物最本质和最真实的内涵,而正是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第一次对中产阶级理论进行了阐述,因此我们有必要再次进行本质的分析。

关键词:中产阶级;极富阶级;极贫阶级;政体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位思想家,其代表作《政治学》思想内容丰富,不仅奠定了其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政治学》中关于中产阶级的思想直至今日都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命题。

一、中产阶级内涵

在《政治学》卷四第十一章中,亚里士多德对中产阶级进行了相关陈述,他认为,把所有的公民按照阶级划分可以分为三个阶级,即极富有的阶级、极贫穷的阶级和两者之间的中产阶级。那么中产阶级的具体概念是什么?亚里士多德并没有具体阐述,而是通过阐述极富阶级与极贫阶级两类人的特征来对比分析。

从财产方面来讲,极富阶级占据着整个社会的大部分财富,具有过多的生活资料,生活在衣食无忧的奢华环境中,还从事着社会中被公认为最好的职业,这类人是“赋有过多的善业和物资”。而极贫阶级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类人生活在极度缺乏生活资料的环境中,地位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从事着最卑贱的职业。

从德性方面来讲,极富阶级由于具有比较雄厚的经济基础,这类人从小生活在奢华纵欲甚至拥有众多奴仆供其使唤的环境中,天生就有一种纵欲和不愿意受别人统治的高傲品性,“不知道纪律为何物,他们在讲堂内和操场上也从没养成循规蹈矩的品性。”而极贫阶级就全像是一群奴隶,为了生存不得不受命于富有阶级,在這样的环境下,就会逐渐养成顺从、妒忌、懒散甚至无赖的品性,亚里士多德称这些人“卑贱而自甘暴弃”。

中产阶级,正处于极富阶级与极贫阶级的中间境地,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因为这类人可能是极富阶级中没落分化出来的一部分,也可能是一部分极贫阶级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转化而来。中产阶级具有不是过多但是足够供其享用的生活资料,既没有过多的财富,也没有达到为生活所累的状态。至于品性,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冲提到,“真正的幸福生活是免于烦累的善德善行,而善德善行就在行于中庸”,中间阶级正是这种德性行于中庸的人。施特劳斯对此进行了回应,“中产阶级的特征与其说是具备美德,不如说是没有恶德,或者说它拥有有利于获得美德的外在条件,”也就说,他们很少有野心,性情也比较温和,即使性格中庸却具备趋于高尚德性的品质。

二、中产阶级的政体

亚里士多德说:“就一个城邦各种成分的自然配合说,惟有中产阶级为基础才能组成最好的政体。”这里的“自然配合”应该就是根据财产或收入来划分的,中产阶级比任何其他阶级都较为稳定,是因为他们物质生活方面不被财富所累,精神追求也相应平稳。

因此,平民政体应该理解为自由而贫穷并为多数的人所控制的政体,平民政体政事的裁断取决于群众而不是法律,群众的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这就包含了君主的性质。当平民政体发展到极端之时,民众反而转化成了一位集体的专制君主,造成多数欺压少数的局面。绝对的平民政体往往成为最鲁莽最暴虐最混乱的政体,原因还在于高层经验不足。而富人当政的寡头政体实现后,富人也会想方设法压制穷人,制定有利于富人利益的法律,实际上也不再是法律至上,而是个人权力至上,使社会矛盾更加激烈。很显然,无论是平民政体还是寡头政体,这两种政体代表着两个矛盾激烈的群体,不论是哪个群体当政,都会想方设法压制另外一个群体,结果就会各趋极端成为绝对政体甚至走向僭政。

而处于中间阶层的中产阶级执政,恰是解决两种极端政体矛盾问题的有效措施。他们做事行于中庸之道,趋于理性,在执政的过程中能够考虑到两个极端阶级的利益问题,善于平衡富人与穷人的矛盾关系。同时,他们也是最稳定的势力,因为穷人和富人永远不会联合起来攻击中间阶级的,他们宁愿服从于中间阶级也不会互相谅解的。因此,亚里士多德断定,对于大多数城邦而言,中产阶级掌权是最好的政体。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亚里士多德选择中产阶级掌权也是选择中的无奈之举。

三、中产阶级政体能否成为可能

需要阐明的是,“亚里士多德所推崇的‘中产阶级是中小工商奴隶主阶级”因此中产阶级理论带有不平等的阶级性质,这样来说,中产阶级政体是不是变得更加遥不可及?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从西方近代历史可以看出,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在16世纪至17世纪,商品经济繁荣起来,城市也开始大量出现,这种有利条件又促使了市民阶级数量迅速壮大,这时,英国中产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他们“绝大部分是商业和工业资本家,他们的财产主要来源于父辈的馈赠、遗产或放贷。这些资产为他们奠定了一个经济基础,使得他们有可能利用这些资本来谋取更多的财富”。在这里,中产阶级可以大体理解为新兴资产阶级。而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又指出:“中间阶级,即小工业家、小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他们同资产阶级作斗争,都是为了维护他这种中间等级的存在,以免于灭亡”,在社会转型和变迁中,各个阶层处于相互渗透和分化重组的状态中,尤其是在轰轰烈烈的西欧资产阶级革命和自由主义民主思潮的推动下,中产阶级成为一个利益多元化、价值多元化的群体。随着社会改革的风起云涌,现代民主国家中的中产阶级数量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多,并演变成社会的中坚力量,国家统治阶级也随之向中产阶级倾斜,亚里士多德的中产阶级政体理论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因此,亚里士多德中产阶级理论在当时生活的时代的确具有空想性,但这种空想是受制于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时代影响的。正如空想社会主义一般,随着时代的进步,中产阶级必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吴寿彭,译.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3]丛日云.当代世界的民主化浪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政体中产阶级
“使重臣治其事”——元至清初云南边政体制嬗变与边疆治理研究
王世杰与1946年中国制宪进程中的政体之争
19世纪中后期中国朝野对西方国家政体的认知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一个新的政体模式:半总统制政府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科学的政体和启蒙的进阶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英国维多利亚初期中产阶级女性角色再界定——从《北方与南方》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