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专题复习是读写结合训练的有效强化期

2019-04-17邵松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9年3期
关键词:理解力写作方法文本

邵松

高三语文总复习的第二轮阶段,是按照考点进行的专题复习阶段。在这一轮的复习过程中,我们要具备把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以及古诗文文本阅读的复习和写作训练结合起来的意识,这是读写训练的一个较佳的强化期。通过对各个现代文和古诗文阅读专题知识点的复习,带动对写作原理的进一步理解和对写作素材、写作语言的积累,实现理解力、写作力提升的双赢。

文本阅读专题复习,侧重点是读懂文本,学会解析文本,全面理解文本,“以文悟道”(看文本写了什么,把握文本的思想情感)。在这个“以文悟道”的过程中,只要同时具备强烈的“以道悟文”(看文本是怎么写的,结合文本的思想情感体悟表达之妙)的意识(目前也出现了一些阅读题是考查论证结构和方法的 ),就会既能实现做好阅读理解题目的目标,又能理清文本的结构框架(即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总结文本的写作手法,学习作文之法。如此一举两得,随着阅读专题训练量的增加,学生的理解力增强了,写作套路也会顺溜很多,素材积累顺带丰富起来。人的想法是怎样的,行动就会是怎样的。这个想法也许并不复杂高深,但只要有事半功倍之效,就值得去扎扎实实地落实,做好了就会有好的收获。

在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中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这个要点时,明确了“分析论点”、“分析論据”、“分析论证”这几个知识点,就学会了如何看文本的文路、辨识写作方法。文路明晰了,也就是清楚了作者的思路;写作方法梳理出来了,就可以灵活借鉴使用了。阅读专题复习中使用的资料大多都是高考真题,文章质量比较高,既是训练阅读理解能力的好材料,也是学习写作的优质范文。例如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1的论述类文本阅读题,选用的是朱凤瀚的关于甲骨文的一篇文章,论证结构是并列剖析式,论证方法有因果论证法等。 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3的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是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的一篇文章,开篇提出论点,然后从三个层次逐层深入地论述,论证结构是逐层递进式,论证方法有例证法等。这些阅读文章简洁、有力,都是学习写作的佳作。教会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融会贯通,“读”的过程中琢磨“写”,做个复习阶段的好读者、好作者,既能答对阅读题,又能熟知写作方法和丰富的素材。

在阅读专题的复习过程中,穿插写作训练既能有效实践“读”中得来的经验,把写作知识落实,又能有效激发阅读的动力。读写相互强化促进,形成良性循环。这能使学生在“读者”、“作者”角色的转换中,夯实阅读理解知识和写作知识,明显提升阅读写作能力。有学生说,过去拿到一篇文章,会有距离感、迷茫感、紧张感,经过这样的读写强化训练过程,逐渐消除了对文本的陌生距离感,拿到文章也不会紧张了。因为明白了不管是什么话题的文本,只要迅速把握论证结构和方法,清楚了章法,有文路可走,就大大降低了阅读理解的难度。写作过程中一字一句地斟酌推敲的习惯,上下句紧密联系的逻辑性,都促使学生在阅读时形成前后句、前后文推理判断的习惯,能很快梳理出段落内、段落间的意义层,这对快速解读文章具有直接的推动效用,阅读理解力的形成因此水到渠成。

高三阶段,复习任务重,时间紧,寻求事半功倍的复习方法有利于提升复习效率。充分利用阅读专题的复习阶段,使“读”、“写”得到密集强化式训练,教会学生融会贯通,是提升读写能力行之有效的一条途径。

★作者通联:湖北十堰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理解力写作方法文本
开展数学实验教学,助力学生思维生长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把握课文特点,习得写作方法
我的理解力
写作方法指导重在运用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画一画,写一写
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