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时评类材料作文的议论引向深刻”说课

2019-04-17张玲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9年3期
关键词:时评分析方法环节

张玲

诗人说:“一颗沙粒一世界,一朵野花一天堂。”那么,怎样在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怎样在一朵野花里发现天堂呢?下面,就让我们撑一支长篙,向思想更深处漫溯,将时评类材料作文的议论引向深刻。针对这节课的课堂设计,我将从说考纲、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考纲

“深刻”属高考作文中对“发展等级”的要求,要求作文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二、说学情

学生在写以事件为中心的议论文时,有时因经验、阅历的不足和思想的不成熟,对问题的阐释容易产生疏漏,导致分析片面、缺乏说理的严密性;有时又不能结合具体事件作细致剖析,导致分析过于笼统空洞;有时又容易流于表面,在同一个平面上重复同一个意思,不懂得深入议论,导致说理干瘪生涩,缺乏说理的深刻性;有时又因思维不够清晰,导致结构混乱,文章缺乏条理性。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学生考场时评作文很难突破45分,达到48分,乃至50分以上。因此,考场作文要得到有效升格,就必须在“思想深刻”上下功夫。

三、说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要求和问题,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明确高考考纲中对作文“深刻”的要求,并明晰时评类材料作文中思想不深刻的表现。

2.通过分析探究典型语段,深入学习领会时评类材料作文分析说理的方法。

3.通过作文片段训练,灵活运用所学方法,提升时评类材料作文分析说理的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

针对常规议论文的写作,学生已经知道循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来亮明观点、寻找原因、分析利弊和解决问题。但依葫芦画瓢总归是只能画出样子,却不能深入其内部,解决实质性问题。以事件为中心的材料,如何真正做到“就事论事、就事说理”,学生还是没办法深入其中。因此,这节课我尝试着从高度、深度、宽度、厚度四个维度来探寻方法,试图找到一个学生比较好套用的较全面的分析方法。

“深刻”本就是作文中的难点,为了给各位听课老师和学生展现一个较完整的教学思路,又能让学生较轻松地接受知识,我整节课只选用了两则材料,并在课前导学环节做好合理安排,尽量节省讲课时间。

整个课堂分两个大的环节:课堂學习环节和合作探究环节。为了让学生更易接受知识,课堂学习环节我也是按照写作文的基本思路,让学生明确“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设置了“明确概念”“发现问题”“探寻方法”的三个流程。此环节我采用一材多用的方式,只用一则材料体现四个不同的分析方法。四个片段,四个维度,四种分析方法。老师抛出角度,学生探寻方法,教师作结,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探究环节,各小组选择一个维度作探究后自由展示,点评环节也交给学生完成,这样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有较大的参与面。

五、说教学过程

围绕标题《向思想更深处漫溯》中的“漫溯”,我设置了五个站点,四个环节: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合作探究和课堂小结。

1.课前预习

这部分由“漫溯第一站:明确概念”和“漫溯第二站:发现问题”组成,并印发了两篇在思想深刻上差异较大的作文,让学生对考试要求和出现的问题有个直观的了解,并由此导入今天的话题:把时评类材料作文的议论引向深刻。

2.课堂学习

这部分由“漫溯第三站:探寻方法”构成。作为方法介绍环节,由教师给出高度、厚度、宽度、深度四个维度的范文,学生分析得出四种分析方法,分别为: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寻找异向对比分析、通过同类拓展分析和借助原因探寻本质。教师再对四种分析方法作进一步讲解,让学生能较好地理解掌握。

3.合作探究

这部分由“漫溯第四站:学以致用”构成。给出一则材料,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先讨论,再写作,然后展示、点评,最后由教师作结,并展示教师范文。整个流程体现人人有参与,人人有事做,能够对一则材料作较全面透彻的分析,更好地帮助学生吃透方法。

4.课堂小结

这部分由“漫溯终点站:等待灵魂”构成。写文章实际上是在表达思想,思想的深刻与否是判断一篇作文好坏的关键。所以,只有用心灵、用灵魂来写作的人,写出来的东西才是最打动人的。

★作者通联:湖北咸丰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时评分析方法环节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高分辨质谱在氯化石蜡分析方法中的应用
例谈一种追及问题的错解和常用分析方法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把新闻时评做成报纸的亮点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
具有孤立项过滤的信息检索查询词的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