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法院博物馆 一座记录法制进程的宝库

2019-04-17程奥冰

旅游 2019年4期
关键词:展厅审判博物馆

程奥冰

 中国法院博物馆外景。

 馆中一景。

 法院博物馆是北京市法制宣传教育基地。

 宋會要辑稿。

 中国审判历史展。

中国法院博物馆位于东交民巷胡同,这条胡同虽然名声在外,却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安静。漫步东交民巷,这条老北京最长的胡同,两侧的建筑却呈现出不同国家的风格,有种“万国建筑博览”的感觉。这种西洋风格的形成,还要从东交民巷的历史开始聊起。

老建筑 风起云涌的近代故事

早在元朝,北京就已经有了东交民巷,只不过那时候这里还叫做江米巷。当时江南地区的粮食,通过京杭大运河北上,走水路运送到元大都。货船到京后,就地卸货,开始粮食买卖,逐渐形成了一条粮食买卖街,被称为“江米巷”。

到了明朝,在今天天安门广场的位置,修建了棋盘街,于是江米巷就在中间被一分为二,成了今天东交民巷和西交民巷的样子。宗人府、礼部、户部等在东交民巷,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都在西交民巷。

为什么今天我们看到的东交民巷的建筑都是西洋风格?这要追溯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屈辱的《天津条约》让一个个国家公使进入东交民巷,修建自己的使馆。先后有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德国、比利时等国家在这个片区建立使馆。《辛丑条约》之后,更多外国的银行、医院、邮局也纷纷落户东交民巷,这块“使馆区”几乎成为“国中之国”。也就在那时,日本的横滨正金银行在东交民巷修建了这栋红白相间的建筑,作为正金银行的北京支行。这栋建筑的设计师是日本建筑师妻木赖黄,他是当时日本建筑界的领军人物之一。那时日本非常崇尚西洋文化,所以在建筑上也采用了荷兰古典主义风格。正金银行的红砖清水墙正是吸收了荷兰建筑的特色。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平的《新民报》编辑部在这栋红白小楼里落户,创刊《新民报》的主编,就是赫赫有名的张恨水。“张恨水”这三个字在那个年代,就意味着读者的号召力。他的代表作是《金粉世家》《啼笑因缘》 ,还有《八十一梦》《五子登科》《夜深沉》《魍魉世界》等,都是张恨水在经理室的大班台前写的。因为是连载小说,经常有热心的读者,跑来编辑部“堵”人,等不及文章进印刷厂,就想看看小说后面的情节,说不知道主人公的感情发展,连睡觉都睡不着。后来,这栋小楼又转手过不少单位和组织,现在终于尘埃落定,成为中国法院博物馆所在地。博物馆的招牌被树木遮挡着,若隐若现。

新场馆 讲述和法院有关的那些事儿

曾经路过法院博物馆,因为没有预约而未能拜访。这次特地预约好门票,持身份证领票入内。刚进馆就会发现,在圆拱形的过道两侧墙壁上,挂着中国历史上和法律、法治发展息息相关的人物以及语录。你可以见到熟悉的包青天和诸葛亮,也可以找到不那么熟悉的沈家本和张释之。

 中国古代审判历史介绍。

 国民政府粮食管理处连城县政府颁发的《土地管理执照》。

 外国法院及国际法院掠影。

 历代法律典籍。

进入庭院,右侧的红色外立面二层小楼就是法院博物馆。整个场馆分为二层,一共有3个基本陈列展厅和6个专题展厅,系统地从中国古代司法文明的发展历程,到人民法院建设和审判工作,做了一个全面的梳理。整体看下来,就像上了一堂有意义的司法历史课。一层最为重磅的展厅是“法律古籍珍品展”。走进这间小小的展厅,连呼吸都不自觉变轻了。因为这里展出的是从明清到民国时期极其珍贵的法律典籍古籍善本。中间的玻璃展柜里是《明会典》,刊行于明朝的万历年间。其实,这部书的编纂工作历经了明英宗到明神宗,一共5个朝代,并参考了非常多的典籍。明史里面没有记载到的典章制度,在这部《明会典》当中都可以找到。

穿过走廊后,一间迷你版本的模拟法庭赫然出现在眼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处模拟法庭的布局完全按照人民法院审判法庭现行标准进行布置,之前还有小学生在这里举行模拟法庭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一楼走马观花之后,拾级而上来到二楼。二层展厅是展览的重头戏,有“中国审判历史展”“人民审判历程”等几个重磅级大展。夏商周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初步的司法制度。夏商时期的审判制度更偏向于“神判”和“天罚”的色彩,用占卜来判定是否对受刑人进行刑罚。到了西周时期,则减少了神灵的色彩,发展建立了诉讼程序和审判制度。其中负责审判的官员叫做司寇,有一位大司寇和两位小司寇。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熟悉的孔子都曾经担任过鲁国的大司寇。秦汉时期,中央集权的法律体系逐渐发展。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制度有了更多创新。就是在这一时期,北齐将中央审判机关廷尉改为大理寺。这一修改,对后世影响非常之大。大理寺这一制度在中国延续了1000多年。在后面的圆形塔楼展厅里,专门为参观者播放6集讲述《大理寺》风起云涌、写满传奇的纪录片。到了唐代,我国的《唐律》不仅影响到朝鲜,成为《高丽律》;影响到日本,成为《大宝律令》;还影响到越南,成为《鸿德刑律》和《国朝刑律》。宋朝则出现了几位大家耳熟能详的司法界人才。因为影视剧的热播,让人们对这些司法奇才的事迹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首先是开封府的包拯,以公正和向百姓广开大门而著称。另一位叫宋慈,他根据自己多年的一线法医经验,撰写了一部《洗冤集录》。这部法医学著作,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当然也是后来历朝检验官吏在办案时的必备指南。清末,租界建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署,居然形成了“会审公廨”的畸形制度,中国人的诉讼案件居然要有外国陪审员来会同审理,这极大地侵害了我国的司法权。民国时期,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我们才逐渐建立起近代的司法体系和审判制度,也终于收回了领事裁判权。

进入到后面的展厅,展品的熟悉感逐渐增加。比如共和国第一反腐大案——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的资料,大汉奸周佛海的自白书,各种大案要案的裁判文書等等。当然,沉重的依然是关于日本战犯的审判专题,这让我们反思战争,也珍爱和平。如果被电视热播的反腐大片所吸引,想要了解一些经济案件,在二层的展览中也可以找到。

博物馆不仅着力介绍中国的审判历史,也关注其他国家的审判活动。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展厅里关于苏格拉底案件的介绍。苏格拉底出生于古希腊的雅典,是一位善于雄辩的哲学家。因在宗教信仰上与雅典人民发生冲突遭到起诉。苏格拉底案由500名陪审员组成的法庭审理。当时法律规定陪审团要进行两次投票。第一次投票是表决是否有罪。如果裁定有罪陪审团要在量刑上再一次投票。第一次投票中,陪审团裁定苏格拉底有罪。第二次投票中,苏格拉底放弃了在量刑上从轻的机会,被判处死刑。此后苏格拉底拒绝在学生帮助下越狱。他的理由是:我是被法庭判决有罪的,如果我逃走了,法律得不到遵守,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效力和权威。法律失去了权威,正义也将不复存在。

 进入博物馆的走廊。

 通政司外政司交涉各案节要。

 远东国际法庭文献。

亮点 透过小细节的大发现

除了博物馆的展览,这栋老建筑本身就有不少值得发现的亮点。

一层古籍展览和东交民巷历史展中间的门,是银行金库的保险门。如果转身到门背后看看,还能看到大铁门上好像方向盘一样的圆形门把手,可以猜测到里面这个小房间,或许就是当年正金银行的小金库。展厅里的角落也放着一个巨大的铁皮立柜,仿佛更加印证了这个猜测。博物馆里保留了不少老建筑里的痕迹,比如房间里贴着花瓷砖的壁炉,转角处的旋转楼梯,还有雕花精美的天花板等。这些都让我们在看展览的同时,可以更贴近文保建筑的细节,感受建筑之美。

在“人民审判的历程”展厅里,正在播出电影《黄克功案件》,故事的背景是1937年10月的陕甘宁边区。王凯在电影中扮演一位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第六队队长黄克功。黄克功向一位从太原投奔延安参加革命的16岁女青年刘茜逼婚,结果逼婚未遂而杀了她。至于审判的结果是特赦了这位从16岁随毛主席上井冈山、战功卓著的红军将领,还是采用公开审理,民主判决的方法来审判了结此案?参观者可以自己找到答案。

博物馆里藏着两个有趣的小互动。一个是在从一层的模拟法庭出来,有一个触摸屏互动答题的游戏。答对题目的数量不一样,所获得的称号也不同。另一个互动位于二层的“审判服饰专题展”展厅。你可以试穿法官服饰,在屏幕里进行拍照。

从博物馆出来,站在正义路的街角,看着这座历尽沧桑的老建筑,回顾中国司法的百年历程,不禁感慨万千。这里经历过清朝王爷的朱门酒肉臭,也有八国联军入侵的屈辱,更记录了日本侵略者对中国进行金融掠夺的累累罪行;同时也亲历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抗争和新中国建设过程的奋发激昂与艰辛,见证了中国金融机构的崛起和壮大,如今更成为中国法律教育的基地。

还是当年的街道,还是当年的建筑,但是社会已经有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人的生活与过去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回首往昔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从正义路4号院的过往就可以看出,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人民和整个社会的意义,完全是天差地别。

TIPS

电话:010-67557825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正义路4号

时间:9:00—16:00 每周一闭馆

网址:http://mcc.chinacourt.org

猜你喜欢

展厅审判博物馆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Chapter 20 Extreme torment 第20章 极度惩罚
博物馆
烟草产品展厅设计
党史展厅设计
党史展厅设计
烟草产品展厅设计
露天博物馆
光阴的审判
巴总统总理挺过审判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