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盾和弹之间的那点事(二十三)

2019-04-17涂林峰

兵器知识 2019年4期
关键词:干扰源电子战预警机

涂林峰

俄罗斯Kh-31P反辐射导弹

前两期对反辐射导弹的性能特点和发射条件进行了介绍,主要介绍的是空地反辐射导弹,那么反辐射导弹用于防空作戰有什么特点呢?反辐射导弹用于防空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空中往往也有很多强辐射源目标,比如预警机、电子战机、侦察机和实施自卫电子干扰的战斗机等,这些目标也可以成为反辐射导弹的攻击对象。俄罗斯的Kh-31P反辐射导弹就号称能攻击预警机。Kh-31P虽然不是专用的空空反辐射导弹,但由于其采用了整体式冲压发动机,具备了很好的高空高速飞行性能,加上攻击的是预警机这类体型庞大、机动性较差的目标,因此还是有可能攻击成功的。而且Kh-31P即使不能击落对方的预警机,只要能迫使其关闭预警雷达,或者使其被迫进行回避性的机动飞行,那么Kh-31P在战术使用上就算成功了。一般来说,匀速直线飞行的预警机可以保证对目标的稳定持续跟踪,即使在进行正常的转弯飞行时,都有可能因为机身的倾斜和机翼的遮挡,而导致其在短时间内无法稳定探测、跟踪目标,并且存在丢失目标飞行航迹的可能。而反辐射导弹只要能让预警机失去应有的探测、跟踪、指挥功能(哪怕是暂时性的丧失),其战术目的即已达到。对于Kh-31P的反预警机功能,最大的问题在于发射载机如何安全突入到导弹的有效射程内,否则这种战术就只能是空想。

此外,很多反辐射导弹都是从对空导弹改进而来的,比如美国AGM-45“百舌鸟”(Shrike)反辐射导弹是在“麻雀”Ⅲ空空导弹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AGM-78“标准”(Standard)反辐射导弹则是在“标准”舰空导弹的基础上发展的。将对空导弹改为反辐射导弹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改装方案,我国也曾将空空导弹改为反辐射导弹,比如我国LD-10反辐射导弹是从SD-10中距空空导弹发展而来的,它的气动布局与射程均与SD-10相似。这种改装主要是因为反辐射导弹通常都追求高速,以实现在对方雷达系统关机或采取对抗措施之前完成攻击。而且反辐射攻击作战往往需要争分夺秒,如果你的战斗机不能抢在对方地面防空系统的打击之前压制住对方,那么对抗的结局就只能是你被击落。采取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各种对空导弹正是高速导弹的典型代表,往往只需要将反辐射导引头移植到弹体之上,其余的包括动力系统、气动布局在内的导弹结构都不需要进行大的修改,原来的对空导弹就可以成为反辐射导弹。由于各种对空导弹本身就具备了很好的机动性能,其初始设计也是针对各种高机动空中目标的(如战斗机和导弹),由对空导弹改进而成的反辐射导弹,其天生就具备了打击预警机的潜力。问题的关键其实还在于导弹自身的制导能力上,这是因为预警机虽然在机动性能上不占优势,但其体量庞大,可以配备较为丰富、完善的各种电子干扰、对抗、欺骗措施,整体的电子战能力远超其它轻小型空中飞行平台。这就要求反辐射导弹要具备较为先进的制导性能,以及对抗干扰和欺骗的能力。

Kh-31P据称配备了专用于对付预警机的反辐射导引头

Kh-31P采用了整体式冲压发动机,飞行速度高达近3马赫

FT-2000反辐射防空导弹的想象图

我国曾研发了FT-2000反辐射防空导弹,号称是全球第一种“纯反辐射防空导弹”,可攻击预警机、电子战机、侦察机等各种空中辐射源,其被动雷达导引头的频率覆盖范围为S波段到Ku波段,包含了从预警雷达到火控雷达在内的绝大部分雷达类型。不过FT-2000的有效射程只有100千米左右,尚不足以威胁到敌方预警机,也难以攻击实施远距离支援干扰的大型电子战飞机。预警机一般都只在战区前线数百千米以外的安全空域内进行空中预警和作战指挥。而远距离支援型的大型电子战飞机由于配备了大型、重型干扰设备,发射功率大、作用距离远,因此也可以在安全的距离外进行远程压制性干扰,比如美国EB-52大型电子战飞机就可以在360千米外执行防区外电子干扰任务。FT-2000的主要功能应该是用于对付随队支援型电子战飞机如EA-18G,或配备了先进自卫电子对抗系统的战斗机,不过由于FT-2000采取了单一的被动雷达制导方式,这使得它在攻击EA-18G这种随队支援型电子战机时的效果恐怕并不理想。随队支援电子战机,是指电子战飞机和普通战斗机机群进行编队飞行,当战斗机编队进入敌方防空火力打击范围时,就需要伴随飞行的电子战飞机为己方战斗机提供电子干扰支援,压制对方地面防空系统内的制导雷达,或干扰来袭防空导弹的弹上导引头,从而保护己方战斗机机群不被对方防空系统所攻击。因为战斗机或攻击机的大部分任务载荷都被用于武器弹药的挂载,留给各种电子战设备的安装空间极为有限,因此战斗机自身配备的自卫电子战措施往往都有限,所以需要在身边配备一个专用的“电子战保镖”。

预警机的体型庞大、反应笨拙,而且还有很多强辐射源。图为美国E-3大型预警机

美国在总结F-117被南联盟击落的教训时,认为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由于任务吃重而导致的支援不到位是重要原因之一。可见,即使是先进的隐身战斗机,也离不开电子战飞机的支援与保护。在越战期间,由于美军使用了电子战飞机,使越军防空导弹的命中率由1965年的10%降至1966年的不足2%。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均使用了电子战飞机实施强有力的雷达、无线电压制干扰,为己方空袭行动提供强大的电子支援。美国空军《作战条例》曾明确规定,为提高战机的生存能力,任何作战飞机在遂行空中作战任务时,都必须配有随队电子战飞机护航。正是因为随队支援电子战机的重要作战价值,使其成为军事大国的重点发展方向,不只是美国,我国和俄罗斯也发展了类似的随队支援电子战飞机。随队支援电子战机与大型远距离支援电子战飞机不同的是,前者相当于是一个随身保镖,配备了轻型武器以随时保护我方的重要人物和装备不受敌人的袭击;后者则相当于在后方较远的距离外,使用重型机枪为我方队员提供持续的火力支援,压制住敌人的反击,以支持我方队员在前线的作战行动。美国曾计划发展的EB-52远距离支援型电子战飞机,由B-52H战略轰炸机升级改进而来,集战略轰炸、精确打击及电子干扰等功能于一身。B-52H的起飞重量达到221吨,其机舱十分宽大,可以容纳体积很大的大型天线系统和发电设备,并能挂载普通战术飞机所难以承受的重型电子战吊舱。EB-52在机翼下挂载的大功率电子干扰吊舱重达2.27吨,可实现360°全方位覆盖,干扰能量是EA-6B电子吊舱的6倍。

EB-52H是典型的大型远距离支援电子战飞机

EA-18G电子战飞机(上)和F/A-18战斗机

我国的“电子豹”就是从战斗机改装而来的随队支援电子战机

對于电子战飞机来说,任何主动式的电子攻击和低可探测率都是巨大的矛盾。随队支援电子战机在执行主动电子攻击时,等于把高价值飞机和飞行员置于危险之中。随队支援电子战机的性能如巡航速度、作战半径与战斗机相近,便于与其它战斗机进行组队飞行。而且由于它执行任务时的危险性较高,因此它还要具备躲避防空导弹的能力,即必须要有较强的空中机动性能,所以随队支援电子战机通常都由高性能的战斗机改装而来。随队支援电子战机的典型代表就是美国EA-18G,它在F/A-18战斗机的基础上加装了电子对抗设备,同时还保留了F/A-18的武器系统和优异的机动性能,因此被人评价为“既是当今战斗力最强的电子干扰机,又是电子干扰能力最强的战斗机”。

我们知道,地面雷达通过关机以及转移阵地等措施就可以大幅降低反辐射导弹的命中率,何况是EA-18G这种机动性非常高的空中目标。电子战飞机如果关闭了主动干扰设备,再配合以机动躲闪,则单一被动制导模式的反辐射防空导弹就真的傻眼了。因为防空导弹在打击空中机动目标时对制导精度和实时跟踪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其制导系统即使是短暂的失去目标,就可能导致导弹攻击失败。如果对方的电子战飞机配备了机载拖曳式或抛射式有源诱饵,制造出了假辐射源目标,则反辐射防空导弹就会被彻底诱骗。而且机载有源诱饵现在已不是什么高科技了,其制造和使用成本并不高,设计和生产工艺也相对简单,说白了就是一个独立于飞机的干扰信号发射天线。

此外,EA-18G的干扰作战方式与实施远距离支援干扰的大型电子战飞机存在明显的区别。EA-18G改装自战斗机,机体较小,载荷有限,配备的干扰机的功率比不上大型电子战飞机,因此多用于压制敌方防空系统内的跟踪雷达、制导雷达或火控雷达,或来袭防空导弹的弹上制导系统,属于自卫式干扰的一种延伸,一般不会用于对远程搜索/警戒雷达的干扰,这是大型电子战飞机的活。两者的区别说白了就是,EA-18G相当于拿着一支高亮度手电筒近距离“晃瞎”对方雷达、导弹的“眼睛”,这支手电筒并不需要一直打开,而只是在出现危险情况时(比如己方战斗机被对方的火控雷达照射,或者被来袭导弹锁定时),才临时打开手电筒进行干扰作战,等危险过后即关闭手电筒。而且由于EA-18G与战斗机机群需要深入到对方的防区内,所以威胁可能来自于四面八方,这就要求EA-18G的那支“手电筒”必须不停快速转移方向,以应对多个目标。而大型电子战飞机则相当于举着大型探照灯躲在后方远远地为前线机群提供掩护,这支大型探照灯是持续照射的,不能中断,照射范围较大且比较固定,以便能够持续的掩护前线的战斗机群。显然,EA-18G的干扰作战方式更灵活,发射的干扰功率更加集中,辐射能量虽然比大型干扰机要小,但指向性和针对性很强。在机载计算机的控制下,EA-18G发射的干扰波束具备了在空域、时域和频域的多变性,堪称“精确打击”式的主动电磁干扰。这对于反辐射防空导弹是尤其不利的。因为反辐射导弹需要稳定、持续的辐射电磁信号,这样才能保证反辐射导引头能稳定跟踪目标。

“台风”战斗机配备的机载拖曳式有源诱饵

EA-18G配备的AN/ALQ-99战术电子干扰吊舱

由上可见,单一被动雷达制导模式的反辐射防空导弹的攻击效果恐怕并不理想。实际上更理想的是为防空导弹引入复合制导方式,比如采取主动/被动雷达复合制导方式以提高导弹的抗干扰能力,并直接提升整个防空系统的反电子对抗能力。当这种导弹在攻击各类空中辐射源时,可以在主动和被动雷达制导之间切换,提高其制导精度和抗干扰能力。被动雷达制导在用作导弹的复合制导方式时,其天线可以安装在导弹头部的边壁上,不占用中心位置,从而可以为其它制导方式留有安装位置,因此这种复合制导实现起来相对容易一些。“红旗”9在将来进一步增大射程后,如果采用主动/被动雷达复合制导方式,再辅以中段指令修正制导,则可以具备远程攻击、驱赶敌方各种ISR(侦察、情报、监视)飞机的潜力,使对方的大型预警机、巡逻机、侦察机无法抵近侦察我方目标,或者令对方ISR飞机无法为反舰武器提供精确的目标指示,这对于水面舰艇的防空作战来说是尤其关键的。

除了研发专用的反辐射防空导弹或反辐射空空导弹外,被动雷达制导体制中还有一种模式称为干扰源寻的(HOJ)模式。干扰源寻的模式,就是指弹载主动雷达导引头或半主动雷达导引头兼具的探测瞄准式自卫干扰源的寻的方式,即导弹将目标主动发射的干扰信号作为制导信号,从而实现被动跟踪干扰源的能力,导弹在具备干扰源寻的能力后将迫使敌方目标不敢轻易实施主动电子干扰。套用前篇的场景剧来解释就是——半主动雷达制导和主动雷达制导都相当于是一个长了一双正常眼睛的士兵,当他处在一片漆黑的战场上时,要发现并定位黑夜中到处乱窜的僵尸,必须要用一束光芒将僵尸照亮,这束光可以来自士兵自己佩带的手电筒(对应主动雷达制导),也可以来自后方指挥官的探照灯(对应半主动雷达制导)。那么,假如僵尸用一支强光手电筒对着士兵照射,企图扰乱士兵正常的观察与行动(对应敌方目标实施的主动电子干扰),此时的士兵应该怎么做呢?很简单,士兵可以顺势关掉自己的手电筒,然后顺着僵尸主动射出的光亮冲上去逮住僵尸。对应到现实中就是,当半主动雷达或主动雷达制导的空空导弹/地空導弹受到敌方目标的强干扰信号压制时,可以转为被动雷达制导方式,通过跟踪干扰信号的来袭方向从而攻击目标。我们知道,不管是主动雷达制导还是半主动雷达制导的导弹,其弹上都配备有雷达信号接收器(即士兵都是长眼睛的),可以被动接收雷达信号。而主动弹的主动雷达导引头更是收发兼备,相当于一部完整的弹载雷达。也就是从原理上讲,主动和半主动雷达制导的导弹天生就具备转为被动制导导弹的能力。正常情况下导弹一般都采取主动、半主动雷达制导模式,一旦遭到对方的主动电磁干扰时,可以立刻转为被动雷达制导的工作模式,成为专打干扰源的“反辐射导弹”。

“狂风”战斗机在翼下挂载的电子对抗吊舱

美国AIN-120中距空空导弹即具备干扰源寻的(HOJ)能力

各种对空导弹在具备干扰源寻的(HOJ)能力后,可以极大地提高导弹的抗干扰能力。这是因为当导弹具备“专打干扰源”的能力之后,对方目标要实施主动电子干扰时就要慎之又慎了,如果干扰不当反而会“引火烧身”,等同于主动暴露目标并将对方导弹招引过来。如今,主流的空空导弹如AIM-120、R-27等都具备了这种工作模式。那么具备了干扰源寻的(HOJ)模式的空空导弹/防空导弹与专业的反辐射导弹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我们知道干扰源寻的只是主动弹、半主动弹利用自身制导原理实现的一种工作模式,它的硬件并没有改变,因此一般都不具备反辐射导弹导引头的频率覆盖范围、灵敏度和观察视场,也不具备反辐射导弹特有的弹上信号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因此它的“反辐射”功能非常单一,只能用于对付实施同频段自卫电子干扰的电子战飞机或战斗机,而且对方要主动实施电磁干扰。而专业反辐射导弹则可以对绝大部分类型的空中辐射源如预警机、电子战机、侦察机等实施反辐射攻击,并不只限于对干扰源的攻击。此外,干扰源寻的(HOJ)与主动/被动雷达复合制导的概念也不相同。前者的功能只是通过软件实现的,其硬件并没有改变,而后者则配备了独立的被动雷达导引头,已经属于专业反辐射导弹的范畴。很显然,如果干扰源寻的模式能包打天下的话,那么也就没人再去研制专用的反辐射导弹和主动/被动雷达复合制导导弹了,这就是业余与专业的区别。专业反辐射导弹就好比是一个视力超强的士兵,在黑暗中只要发现微弱的光茫就可以寻目标而去。而具备干扰源寻的模式的导弹则是一个视力非常普通的士兵,除非僵尸主动拿强光手电筒照射士兵(对应对方目标对导弹实施的主动电磁干扰),士兵才能寻僵尸而去。如果僵尸不主动照射士兵的话,那么士兵还是老老实实的用自带手电筒去寻找目标吧。

[编辑/山水]

猜你喜欢

干扰源电子战预警机
日本已成亚太地区预警机大国
变频器运用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影响及干扰
民航VHF地空通信干扰问题研究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件抗干扰技术
卫星通信的常见干扰分析和处理措施
金牌新兵预警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