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到处”与“处处”的研究及其对外汉语教学方法

2019-04-17杨雪

文教资料 2019年4期
关键词:语义特征对外汉语教学

杨雪

摘    要: “到处”与“处处”这两个表总括的范围副词都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或状态遍及范围内的各个地方。它们在语义上有许多相同点,但在具体语义上有明显的差异。本文从语义、语法、语用、教学四个方面对范围副词“到处”与“处处”进行对比和分析,谈谈“到处”“处处”这对近义副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使留学生能够准确掌握这对近义词。

关键词: 到处    处处    语义特征    语用差异    对外汉语教学

一、“到处”与“处处”语义特征

“到处”与“处处”是两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范围副词,在《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中,吕叔湘先生指出:“到处”指说话人所指的动作或状态的全部范围,“处处”表示所有动作行为所涉及的范围或者情态呈现场所①。《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对“到处”的解释是:处处,各处。对“处处”的解释为:各个方面,各个地方②。

(一)“到处”与“处处”语义相同,可以替换。

“到处”和“处处”都是表总括的范围副词,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或状态遍及范围内的各个地方。两者语义接近,一些词典直接用“到处”解释“处处”,例如《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及《现代汉语虚词用法小词典》都只释义了词条“到处”,而在“处处”词条释义处则备注用“到处”作参考解释,所以有时这两个词在实际使用中可以相互替换而不改变句意,此时二者的语义基本等同。例如:

(1)终于有一天,鞭炮响了起来,到处是喧天的锣鼓,中国人民经过8年艰苦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2)开庭那天,县法院事先虽然进行了周密的防范,法庭内外到处布满了武装法警,王营村的村民听说县里要公审他们的上访代表,一个个都站了出来,呼啦啦涌来了六七百号人。

(3)祖国处处是春天。

(4)梁思成十分吃惊,他不能想象处处都是烟囱的北京会是什么样子。

“到处”和“处处”作为总括性范围副词,它们在语义上都具有普遍义,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或状态遍及范围内的各个地方。上述例子(1)(2)中的“到处”可替换成“处处”,例子(3)(4)中的“处处”可替换为“到处”,替换后基本语义不变,仍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或状态遍及范围内的各个地方。

(二)“到处”与“处处”语义相异,不能替换。

一个词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通过网络在线词典翻译器检索“到处”检索结果为“everywhere”“at all places”“in every place”“ in all places”,“处处”则译为“everywhere”“ in all respects”。通过对比,可发现:“到处”和“处处”都可译为“everywhere”(各处、处处),“处处”异于“到处”的地方在于它还可译为“in all respects”(在各个方面)。在表示“每一处、各处”时,“到处”与“各处”的语义基本一样,都和“everywhere”相对应,但不可忽略的一点,“处处”除了具有与“到处”相类似的表示对实体空间内各个地方的情况概括的语义外,在语义上还拥有抽象化的特征,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或状况的范围遍及某个事情或事物的各个方面。例如:

(5)星云大师:一个信仰佛教的人,会处处为别人设想,认为大家都是好人,自己也不能做坏人。

(6)为了保持腹部的优美形态,蕾蒂西娅可谓煞费苦心。她不仅处处注意自己的姿势,还坚持做运动,不允许腹部有一丝赘肉。

(7)我们修行用功,就要时时处处提高警惕,锻炼自己对境不生心、不动念。

上述例子中,“处处”具有表示抽象概括化了事物或事情的各个方面的意义,而“到处”则没有该义,这种情况下的“处处”不可替换成“到处”。虽然两词在表示总括性的意义时语义相似,但在具体语义上二者还是存在差异。

二、“到处”与“处处”句法特征

(一)“到处”与“处处”都可以作状语。

“到处”与“处处”作为范围副词,在句法结构中的主要作用是在句中修饰动词性成分、形容词性成分作状语。如:

(8)在创业初期,许多员工是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他们非常活跃,经常在墙上到处乱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司特地放置一些白色书写板。(修饰动词性成分)

(9)她们到达香港那天,正值圣诞之夜。到处灯火通明,一派欢乐景象。(修饰形容词性成分)

(10)著名的悉尼歌剧院还在建设中,大都市的表皮下处处透出小市镇的乡土气。(修饰动词性成分)

(11)人,在残酷的生命环境中,在风沙的威逼之下,无所谓,嘻嘻哈哈,处处坦然,这是一种多么顽强、多么伟大的生命力啊!(修饰形容词性成分)

(二)“处处”可以作谓语、宾语或宾语中心语,“到处”则不能。

“到处”与“处处”这两个表总括的范围副词都可以在句中作状语,但“处处”区别于“到处”的地方在于它还可以充当谓语和宾语或宾语中心语,如:

(12)但这些靴子在二十世纪已不合适了,它们已千补百缀,漏洞处处,限制了人类的步履。

(13)但这些靴子在二十世纪已不合适了,它们已千补百缀,漏洞到处,限制了人类的步履。(不用这样的表达方式)

(14)对我来说,它位于整个北亚草原的处处。

(15)对我来说,它位于整个北亚草原的到处。(不用这样的表达方式)

这里,例(12)中“处处”直接放在体词后面做谓语,例(14)中“處处”则充当整个宾语的中心语。“到处”则没有这种句法功能,此处的“处处”不能替换成“到处”。

三、“到处”与“处处”语用特征

(一)修辞格选择有差异。

在语言表达中,不仅要意义表述明确,还要追求语言的鲜明生动和得体性。这种时候,就要使用修辞手法。“对偶”通常指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手法。“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手法。“到处”与“处处”这对近义副词在这两种修辞手法的使用上存在细微差异。如:

(16)进攻受到挫折以后,他们又主张分散兵力,[处处]设防,节节抵御,犯了保守主义错误。(对偶)

(17)1983年,为了遏制全国农机厂“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盲目发展趋势,机械工业部决定翌年对全S195单缸柴油机生产企业实行发放生产许可证制度。(对偶)

(18)他们像瞎子一样,[到处]乱碰,[到处]扑空,[到处]挨揍,还闹不清我们主力在哪里。(排比)

(19)[处处]干燥,[處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排比)

上述例子(16)、(17)中的“处处”不宜替换成“到处”,由于“处处”“节节”“村村”这些词同属于双音节叠音词,在句中同时使用时,能达到对仗、对举的修辞效果,同时能增强语言的气势,如果换成“到处”就达不到这种语用效果。在例子(18)、(19)中“到处”“处处”的重复使用使各个分句保持了结构的一致性,构成了排比句式,加强了语言表达的张力和气势。各句间要保持一致,所以不能任意替换“到处”“处处”,否则就会影响表达效果。

(二)语体与使用频率有差异。

王丽娜(2014)对北京大学汉语语言中心语料库(CCL)中的对“到处”“处处”在各种语体中的分布和使用率做了统计分析,发现二者在散文、小说、戏剧、政论、科技等语体中均有分布,且“到处”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体,而“处处”多用于书面语体。“到处”的使用率要大大高于“处处”。辛慧(2012)对“到处”“处处”的使用频率做了统计,发现“到处”的使用频率要高出“处处”三倍之多。其实,查阅词典时不难发现,多数词典只对“到处”做出释义,“处处”的释义通常一笔带过,说明在实际语言使用中“到处”的使用率要高于“处处”。

四、“到处”与“处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及教学方法

近义词的辨析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历来都是重点和难点,对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来说,“到处”和“处处”是教学难点,同时也是学生非常容易发生偏误的一对近义词。教师应提前把握住教学的重难点,选择易懂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灵活讲解减少学生的偏误。

(一)选择恰当的教学素材,创设语境。

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外汉语教材只是一种书面材料,大多是用汉语解释和阐述的,有的内容学习者能看懂和理解,有的内容学习者可能很难弄懂。教师应该根据课文内容巧妙地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结合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再以添加中介语的方式,如“到处”(everywhere,at all places),“处处”(everywhere,in all respects),对留学生进行中文细化讲解。教师在第一次讲解“到处”“处处”的时候,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问答创设语境,让学生在设置好的语境中正确把“到处”“处处”应用到句子中。

(二)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强化练习。

教师要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辨析近义词时,更应该注重多维度对比和反复操练。“到处”和“处处”是一组易混淆的近义副词,教师在讲解这两个词时可以分别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不同维度进行对比讲解。采用语法翻译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对语义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句法搭配、使用范围进行详细说明。再进行题型强化,采用选择题、判断题、造句题等题型巩固对二者的认识,提高留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如:

1.选择题(选择合适的副词填空每个词只能选择一次)

到处  处处  随处

①堵车的现象        可见,特别是大中城市,几乎无处不堵车。

②亚马孙平原上        都是稠密的热带森林,无数的乔木、灌木形成了莽    莽林海。

③斯帕克在《青春》中        透出她对布罗迪帮的嘲笑和讽刺,可以说,书中的人物无一不被作者画上可笑的一笔。

(答案:随处;到处;处处)

2.判断题

①现在栈道林果满山遍野,处处呈现出枝头满挂的喜人景象。

②传说,荒远旷古时代,地球上到处都是一片汪洋大海,淹没了人间的一切。

③我三哥到处为别人着想,很有责任心。

④为了减少投资,他又处处节省,能自己干的不请外边干。

⑤中国有句古话:处处留心皆学问。

⑥没有设备,她到处去借。

(答案:×;√;×;√;√;√)

3.造句

要求:学生根据教师规定的情境用“到处”和“处处”造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任务型教学法,采用以上三种题型让学生进行练习,一有错误,立即纠正,这样反复练习、纠错能够使留学生对“到处”与“处处”的细微差别加以体会,也能拓宽留学生的思维。

(三)教学技巧。

在教学时,教师可使用比较法对这两个近义副词进行比较式讲解,通过设置不同题型和反复操练,可以使学生较好地区分开这两个词并且能够准确使用。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到处”和“处处”不同的使用频率,让学生多做相应练习,适当延长讲解,“到处”出现在HSK四级词汇中,“处处”没有出现,据此教学中更应加强学生对“到处”用法的练习,将其与“往往”对比,加以区别。

五、结语

“到处”与“处处”是一对易混淆的近义副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加以区分,减少学生的偏误。教师可以从语义、句法的异同点及语用的差异等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灵活的讲解,提高留学生辨析近义词的能力。

注释:

①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K].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③文中例句均来自北京大学语料库http://ccl.pku.edu.cn。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徐子亮,吴仁甫.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第3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K].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5]刘永华.“到处”与“处处”异同考[J].语文学刊(高教版),2006(5):97.

[6]辛慧.“处处/到处”的句法语义功能[J].新余学院学报(高教版),2012(2):51.

[7]王丽娜.总括性范围副词“到处”“处处”“随处”的比较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4.

[8]周洪艳.“到处”与“处处”的对比[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4):45-46.

猜你喜欢

语义特征对外汉语教学
建设“三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实践策略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动态助词“了”、“过”的对比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足部运动词的空间隐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