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苍天呼吁》中加布里埃尔宗教卫道士形象分析

2019-04-16付素萍

青年文学家 2019年6期
关键词:加布里埃尔

摘 要:在对《向苍天呼吁》中加布里埃尔的信仰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作了深入分析之后,认为父亲加布里埃尔表面对宗教虔诚忠诚,实则虚伪冷漠,是一个虚伪的宗教卫道士。通过对该形象的重新解读,有助于读者了解鲍德温对宗教压迫下的黑人同胞的关心与同情。

关键词:《向苍天呼吁》;加布里埃尔;宗教卫道士

作者简介:付素萍(1979-),女,菏泽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性别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1

一、前言

詹姆斯·鲍德温(1924-1987)是美国二十世纪重要黑人作家之一。在鲍德温看来,宗教是白人用来蒙骗和控制黑人的有效工具。他的继父戴维·鲍德温是一名牧师,时刻用基督徒的教义严厉要求妻子儿女。鲍德温少年时曾投身教堂三年,后因看破了基督教的虚伪而选择离开。然而,少年时代的宗教经历仍然对他的人生及创作经历产生了深远的影響。在他的很多文学作品中,鲍德温对宗教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同时,他的许多作品中都充满了反宗教倾向。

《向苍天呼吁》是鲍德温的半自传体小说,反映了他早年的生活经历。在这部小说中,以继父为原型,鲍德温塑造了一个信仰和现实冲突的宗教卫道士形象——加布里埃尔。批判之余,鲍德温对加布里埃尔作为黑人男子的企求与绝望作出了深刻的理解和同情。

二、信仰和现实冲突的宗教卫道士

《向苍天呼吁》中,以自身少年时期教堂的生活经历为原型,鲍德温创作了约翰皈依宗教的经历。在二十世纪早期的哈莱姆,为逃避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很多不愿堕落的黑人被迫躲进了教堂。在该小说中,正是基于基督教文化的影响,鲍德温选取了基督教新教中的“原罪”、“人的堕落”与“拯救”之说等,对小说人物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揭露了宗教的虚伪与对人的压制。借助对人物罪恶的剖析,折射出宗教信仰与现实社会的矛盾冲突。

加布里埃尔对上帝的依赖和崇拜不容忽视。在笃信宗教的母亲影响下,年仅十二岁的他就接受了洗礼,正式成为了一名基督徒。成年后,作为上帝的牧师,他自诩为上帝的代言人,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有权力去对他人实施惩罚。在宗教信念的驱使下,他同持相同宗教信仰的黛博拉结了婚,婚姻成了显示他比别人神圣的方式。然而新婚不久,他就利用自己教职的权利引诱了黑人女孩埃斯特,并由此导致了女孩难产死亡。同样是以耶稣基督的名义,他蒙蔽了走投无路的伊丽莎白,置她和儿子约翰于他旷日持久的虐待之中。

在加布里埃尔眼中,教堂的功能发生了讽刺性的变化,成了他披着神圣外衣满足自己私欲的隐秘场所。然而,他个人言行时刻受着《圣经》的制约,企图通过基督教教义来提升自己的经济地位和个人品质,表明自己是上帝忠实的信徒。他既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冲动,又无法忠实于自己的信仰,道貌岸然的外表下,掩藏着对上帝深深的恐惧和深重的罪恶感。他所恐惧的,不是灵魂得不到救赎,而是自己所干的丑事被揭露于众。

从小说一开始,加布里埃尔的内心就备受煎熬。他对自己的懦弱和不负责任感到愤怒和无奈,又对上帝的救赎深感迷茫。作为一名牧师,他言行不一,违背了自己的信仰;作为一名情人,他在埃斯特怀孕后决绝地抛弃了她,让她独自承担未婚先孕的苦楚。由于自幼深受宗教教义的束缚,与埃斯特相比,加布里埃尔显得怯懦和过于谨小慎微。他做不到忠诚于他所信仰膜拜的上帝,也害怕去披露真实的现实。他不敢也不想公开忏悔自己的罪孽,但受“赎罪”、“堕落”等宗教意识的纠缠,既要承受内心的煎熬,又要防止外界的羁绊。同样是生下了私生子,加布里埃尔始终不肯原谅妻子伊丽莎白所犯下的罪过,凸显了宗教信仰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

加布里埃尔的罪恶深藏于内心深处,由于自认为无人知晓,他不但不敢站出来承认自身的罪恶,还自欺欺人的认为他虽然隐藏着罪恶,但仍然渴望得到幸福和上帝的恩赐。他既不敢将自己的不齿行为告诉他人,又无法逃脱内心道德的审判,畏惧着审判日的到来,心中充满了矛盾和痛苦,只能使自己在心灵的炼狱中饱受煎熬。因此,信仰和现实严重冲突的他,被认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宗教卫道士。

三、结语

重新解读《向苍天呼吁》中加布里埃尔的形象,有助于读者了解鲍德温创作该小说的动机。通过塑造一个信仰与现实冲突的宗教卫道士形象,鲍德温对宗教愚弄人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抒发了对继父的理解与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已故继父的谅解。

参考文献:

[1]Baldwin, James. Go Tell It on the Mountain. New York: Knopf, 1953.

[2]Leeming, David. James Baldwin: a biography [M]. London: Michael Joseph, 1994.

[3]付素萍. 悲凉与无奈——《向苍天呼吁》中加布里埃尔形象解读. 短篇小说, 2017(11).

[4]李鸿雁. 解读詹姆斯·鲍德温作品中父亲形象的《圣经》原型[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5]梁所丰. 20世纪美国黑人文学三次高潮中的人性变化[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4).

[6]圣经[M]. 南京: 中国基督教协会, 1996.

[7]王玉括. 艾迪生·盖尔论美国黑人文学[J]. 当代外国文学,2016(4).

[8]张杏玲. 流散文学的黑人文学身份建构[J]. 求索,2015(8).

猜你喜欢

加布里埃尔
《死者》中的精神顿悟
加布里埃尔·香奈儿:一个孤独女人的故事
成为世界杯裁判的清洁工
成为世界杯裁判的清洁工
成为世界杯裁判的清洁工
加布里埃尔:成为世界杯裁判的清洁工
个体人格论关照下《死者》里主人公的觉醒
成为世界杯裁判的清洁工
深邃凝练的心灵之歌
美图书管理员为避拥堵 15年如一日划赛艇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