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下的《红字》人物形象解读

2019-04-16李新

青年文学家 2019年6期
关键词:红字霍桑弗莱

提 要:神话原型批评是由加拿大学者诺斯罗普·弗莱创立,是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史上重要文学研究方法之一。在霍桑的著名作品《红字》中巧妙的运用了大量的《圣经》原型与意象,使《红字》的文化内涵更丰富,艺术感染力更浓烈。本篇论文从神话原型角度,对《红字》中的人物形象与圣经原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做了一个简单的探讨,从作品人物原型的角度上进行分析,以挖掘人物形象,为读者理解《红字》中的人物提供一个新的解读途径。

关键词:神话原型批评;霍桑;《红字》;诺斯罗普·弗莱;圣经原型

作者简介:李新(1995-),女,汉族,辽宁人,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2

引言:

神话原型批评是重要的文学研究方法之一,中国在二十世纪就传入了神话原型理论,并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起了神话原型理论研究热。现在,这种研究方法的运用已不再仅仅存在于文本研究和作家研究,而是广泛涉猎到了其它领域,例如人类学,文化学等。弗莱曾说:“文学起源于神话。西方的文学作品都能从希腊神话和圣经中找到渊源。”的确,无论是阅读西方文学作品,学习西方文学,还是学习翻译与文化,都能深刻感受到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和《圣经》对西方文学学习上的重要影响。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亦是如此。神话原型批评可以使我们从更为广阔的视角去分析评价文学作品,它的前景蔚然可观。而霍桑的《红字》中的人物形象又是非常值得我们深入分析的,所以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分析《红字》中的人物形象是有价值的。本论文对红字中的主要角色與圣经原型进行对照,深入剖析红字中的人物形象。

一、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一)原型理论定义

原型批评,又称神话批评。原型,英文为“Archetype”,意思是“原始方式、原始模型”,是由希腊文“archetypos”转化而来,arche即“最初的,原始的”;typos即意为“形式”。所以原型批评有着永久的规范性,模块性的意思。原型批评就是探求文学中的各种原型(比如:表现方式、审美心理、主题、意向……),对这些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发现文学发展演变规律的一种批评方法。

(二)二十世纪神话原型理论的发展历程

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的《金枝》作品中最早出现了神话原型批评的雏形。《金枝》阐述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神话和祭祀仪式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即西方文化有一个普遍的模型。他的著作启发了很多学者对艺术和神话、仪式的关系进行探索。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的提出是神话原型批评进入发展阶段的标志,“荣格称原型是反复发生的典型模式,是种族代代相传的基本原型意象。文学创作是对原型意象的激活和再加工。创造性的运用原型的结果就是承载着作家迥异风格的完整作品。变化的是作家个体,不变的是原型。”[1]

“诺斯洛普·弗莱借鉴了弗雷泽和荣格的理论并结合众多学科成果,从而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原型批评体系。弗莱科学探索文学批评理论,认为观念与情境会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类型,被人们无意识地理解、传递,这些图腾或神话是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作家创作作品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呈现出某些原型,触及甚至震撼了读者的心灵与种族之魂。即为神话原型批评。形成于二十世纪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模式,在西方文论史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力。[2]

二、《红字》中人物形象的圣经原型

(一)海丝特的圣经原型

1.海丝特——基督

《红字》第五章写道:“他不敢相信,却又不由得不相信,这红字使她对旁人心中隐藏的罪恶产生了一种共识。对由此而来的启示,她诚惶诚恐。……他处心积虑地要诱骗这个一半已成了他牺牲品的正在挣扎的女人,让她相信:伪装的贞洁只是欺骗而已,要是实情到处可以披露,那么,海丝特之外的很多人的胸口都会闪耀出一个红字……”[3]之所以说海丝特是基督,因为海丝特把众人的罪恶集于一身,甘愿代为受罚,而众人或许不知自己有罪恶,或许是在极力地掩饰自己的罪恶。“海丝特以受苦、舍己的善行和对人心隐情的直觉让那些清教徒邻居们反思自己的罪恶、自私与狭隘,令其发现并改正,培养内心的善良和宽广。”[4]所以说海丝特正是基督原型。

2.海丝特——夏娃

海斯特·白兰也是夏娃原型,自开始部分就呈现为一个堕落妇人的形象,丁梅斯代尔则是亚当的原型。霍桑的《红字》成功地将亚当夏娃神话“移植”到自己的小说之中。亚当夏娃因为对知识的渴求而犯了原罪,丁梅斯代尔和海丝特也由于追求爱情得到罪恶,他们都犯了原罪,也都努力地进行自我救赎。在故事发生的两年前,海丝特的丈夫让她只身前往美国并在那儿等自己,人们只知道海丝特的丈夫是一位老科学家且一直杳无音讯。所以当海丝特遇见年轻又博学的丁梅斯代尔牧师之后,海丝特偷吃了“禁果”,与丁梅斯代尔恋爱并产下“罪果”。夏娃和亚当被上帝赶出伊甸园,并终生生活在土地上,辛苦劳作,夏娃还要忍受分娩之痛。海丝特被惩罚戴上象征耻辱的红“A”字,忍受着邻居们的轻蔑与侮辱,她自愿留下来赎罪。帮助病人,救济穷人,用自己的善行弥补罪过,自我救赎。她蕙质兰心,温柔善良,令人们重新理解红字“A”——Able(能干)或Angel(天使)”。[5]

3.海丝特——替罪羊

替罪羊原型来自于《圣经·旧约》,尤指代人受过。海丝特·白兰之所以被称为替罪羊,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她向众人隐瞒孩子的父亲是谁,她真心爱恋丁梅斯代尔,或许她的原罪是贪欲,但她的爱是神圣的,为了保护孩子的父亲丁斯梅代尔的名誉,即使自己身陷囹圄,也独自忍受屈辱,奋力保护丁梅斯代尔的名誉而自己甘愿受罚,这是替罪羊的形象;二是因为根据作者霍桑的描述,《红字》作品中每个人身上都有着或大或小的罪恶,正如有一部美剧——《绝望的主妇》中所说的那样“Everybody makes mistakes. To err is human. Everyone has a little dirty laundry.”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每个人都有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海丝特·白兰胸前的红字给了她一种感知力,使她对那些心中有罪的人有了恻隐之心,或者是因为她觉得自己与那些人同病相怜。但是有“罪”的人们见到海丝特并没有自我反省,而是谴责海丝特,把内心的罪恶感转嫁到海丝特的身上,因此从这个原因分析海丝特也成为了众人集体迫害下的“替罪羊”

猜你喜欢

红字霍桑弗莱
英国FLYGER弗莱戈阀门有限公司
英国FLYGER弗莱戈阀门有限公司
英国FLYGER弗莱戈阀门有限公司
英国 FLYGER 弗莱戈阀门有限公司
玫瑰有刺
玫瑰有刺
霍桑是清教徒吗?——从《红字》中的“罪”谈起
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
Expectation for The Future of Puritanism
浅析电影红字和小说红字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