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说《怦然心动》中主要女性人物分析

2019-04-16赵若琳岳玲真田睿轩

青年文学家 2019年6期
关键词:独立女性意识转变

赵若琳 岳玲真 田睿轩

摘 要:《怦然心动》是美国著名儿童作家文德林·范·德拉安南创作的一部长篇青少年小说。小说中讲述了女主角朱莉和男主角布莱斯的初恋与成长的故事。作者在《怦然心动》中塑造了多个性格鲜明、独立自主的女性人物形象。本文将简要介绍作家背景,小说内容,主要人物并对作品中的几个主要女性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发掘人物形象所体现出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怦然心动;转变;独立;女性意识

作者简介:赵若琳,女,1998年10月15日出生,河北省保定市人,学生,就读于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岳玲真,女,1997年2月22日出生,河北省衡水市人,学生,就读于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田睿轩,男,2000年5月18日出生,河北省唐山市人,学生,就读于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3

一、作家背景

文德琳·范·德拉安南(Wendelin Van Draanen)儿童文学,青少年文学作家,编剧,1965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一个普通家庭,创作早期受美国著名幻想文学大师雷·布拉德伯里《蒲公英醇夏》的影响。她创造了一系列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其中《萨米凯斯》系列小说于1999年荣获埃德加·爱伦·坡奖。2001年小说《怦然心动》出版,并于2010年改编为由罗伯·莱纳执导的同名电影,电影受到了广泛好评的同时也让小说《怦然心动》获得了更多的关注。

二、内容简介

小说的英文名称Flipped十分巧妙,具有双关含义。中文译名“怦然心动”表明了小说是关于男女主人公都为对方感到怦然心动的初恋故事,而flipped一词还具有反转的意思,暗示了文中男女主人公对于彼此情感和态度的反转,同时也是两人在情感天平上局势的反转。小说采用双重叙事手法,男女主人公以独白的方式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展开对同一事件的叙述。故事的主线围绕着女主人公朱莉和男主人公布莱斯展开,一切始于女主人公朱莉·贝克即将升入二年级的假期。朱莉在开学前终于迎来了她盼望已久的新邻居洛士奇一家,而她刚一见到与她同龄的邻居家小男孩布莱斯·洛士奇就被他的外表所吸引,怦然心动且深深地迷恋上了他。而朱莉的过分热情却只是让布莱斯感到难堪,只想要尽快摆脱她。然而不巧的是,他与朱莉成为了同班同学,朱莉的纠缠让他十分厌恶但他又无法摆脱。这种状态持续到了初中,直至一次鸡蛋事件让情况发生了逆转。朱莉一次偶然地发现布莱斯两年来一直将她送给他们家的鸡蛋扔掉,而原因居然是洛士奇一家因为她家的院子脏乱怀疑她的鸡蛋有沙门氏菌,可布莱斯这两年却一直没有直接拒绝她的鸡蛋而是偷偷丢掉。朱莉开始发觉布莱斯并不像他外表所呈现的那样完美,他的自私怯懦令她感到失望。而与此同时,布莱斯却深陷对于朱莉的愧疚之中,相对于朱莉对他的纠缠而言,他更加无法忍受朱莉对他的冷漠忽视。而在外公的引导下,他也开始发现朱莉与众不同的魅力。

三、主要人物

除了对男女主人公形象的生动塑造外,小说中其他主要人物对于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朱莉的父亲罗伯特·贝克是一个充满细腻心思,有责任感的画家,他为了给有智力障碍的弟弟提供最好的疗养环境牺牲了自己家更优越的物质条件。在朱莉迷恋布莱斯的时候,他没有强硬的指责朱莉,而是温和地提醒她“总体大于部分之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小说结尾,布莱斯转变了他的认识,彻底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而朱莉并没有意识到布莱斯的转变,仍旧因为她伤害到自己的自尊无法原谅他。这时也是朱莉的父亲给了布莱斯一个机会,让朱莉原谅了他。

而同样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人物还有布莱斯的外公切特·邓肯,切特不仅是指引布莱斯走出迷雾的引导者,也是最后推动朱莉和布莱斯都愿意向对方敞开心扉的关键人物,同时也是推动布莱斯母亲认清她丈夫真正面目的推动者,切特可谓是这部小说的线索人物和灵魂人物,直接引导着故事的导向。切特看到报纸上报导朱莉在梧桐树上不肯下来的新闻后找布莱斯询问朱莉的情况,布莱斯坦诚地表示朱莉总缠着他,令他厌恶。而切特却说他非常欣赏朱莉,认为朱莉是难得的“有骨气”的人,他提醒布莱斯要注意到朱莉与众不同的闪光点,珍惜朱莉对他的感情。之后在布莱斯不敢承认自己这两年来一直将朱莉给的鸡蛋扔掉的错误时,切特告诫他现在的选择会影响一生,要做正确的选择。他一步步引导着布莱斯重塑正确的价值观,让他发现朱莉的与众不同之处,也让他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直面自己的情感。四、主要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小说对于女性角色的塑造也是一大亮点,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饱满,性格多样,但都具有独立的人格魅力和很强的女性意识。下面本文将分析几个主要女性人物形象,剖析人物形象所体现的女性意识。

(一)朱莉——彩虹般绚烂的女孩

“我们当中有些人浅薄,有些人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但是有一天你会遇到一个像彩虹般绚丽的人。当你遇到这个人后,会觉得其他人只是浮云而已。”[1]这是书中最为经典的一句话,而其中“像彩虹般绚丽”无疑是对女主角朱莉最合适的评价。她是聪明灵动的,从小她就展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过人的机智,科科高分且总被老师当作范例在课堂上表扬。她可以从容地与父亲和布莱斯的外公讨论永动机,而布莱斯只能在一旁傻站着对永动机毫无概念;她是爱憎分明的,见到布莱斯的第一眼就怦然心动,“只看了他一眼就失去了理智”[2];而对于讨厌的“情敌”雪莉,朱莉则称她为“阴险毒辣的长舌妇”,并在她纠缠布莱斯时毫不手软的将她拉扯开;她是善解人意的,在了解了家里因为要负担有智力障碍的叔叔的疗养费而窘迫后,她没有任何不满与抱怨,反而对于拥有有担当的父母而感到幸运。

但最令这个人物突出的则是她的“骨气”——源于内心的独立自主意识和反抗精神。对于朱莉来说,最宝贵的就是那棵梧桐树,爬到树的顶端她看到了最美的风景,也终于理解到了父亲所说的整体大于部分总和的意义。当梧桐树要被砍掉的时候,她执着地坐在树上跟下面一群成年人對抗。为了她心中的美好,她所珍视的东西,义无反顾地去反抗,去争取;朱莉出于好心将自己养的鸡产下的鸡蛋送给布莱斯一家,布莱斯一家却因为朱莉家院子脏乱,鸡蛋可能有病菌为由让布莱斯回绝朱莉。可布莱斯因为不知如何开口而选择偷偷扔掉朱莉送的鸡蛋,直到两年后的一天被朱莉发现。这深深地伤害到了朱莉的自尊,而自尊是朱莉的底线,当布莱斯触碰到了她的底线,她立刻扭转了她对布莱斯的态度,她开始反省自己对于布莱斯的迷恋是不是正确的,她也很快发现了布莱斯其实是自私而懦弱的,完全不值得自己对他的迷恋。[3]相对于很多女性在感情中依附于对方,完全丧失自己的立场和底线而言,朱莉作为一个在思想上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初中女孩展现了自己的独立意识和思考能力。在感情中,即使朱莉迷恋布莱斯,她始终也是独立自主的,她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和立场,没有因为对布莱斯的迷恋丧失了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当她了解到了家里因为不得已的窘况无法修缮院子时,她丝毫没有埋怨,而是自己承担了修整院子的工作,这对于一个小女孩来说是一项艰难的工程,但为了自己的尊严,为了家庭的体面,她从未想过要放弃。朱莉身上闪烁着女性意识的光辉:她敢于反抗,独立自强,不依附于人,有原则有底线,不会在感情中一味地妥协,无论何种情况都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也正是朱莉展现的独立人格与坚毅品质才塑造出了这个人物独一无二的人格魅力。

(二)琳内塔——叛逆的女儿

洛士奇一家与贝克一家是邻居,但洛士奇一家的家庭氛围总是紧张压抑,充满矛盾的,与贝克家开明的家庭氛围形成鲜明对比。琳内塔的爸爸里克总是喜欢用轻蔑的语气指责贝克家:脏乱的院子,破旧的房子,不务正业的一家人。而妈妈帕特斯也总是会附和他,弟弟布莱斯则只是会顺从。在这样一种家庭氛围中,琳内塔成为了这个家里最不和谐的因素。在对待很多新鲜事物和贝克一家上,她有着与父母截然不同的态度。母亲在看到贝克兄妹在树上玩耍时告诫她这样做太危险,不要像贝克兄妹一样爬树,琳内塔则会非常不耐烦地回复“再说吧”;她将贝克兄弟叛逆的乐队名分享给母亲,母亲完全无法接受并指责贝克兄弟没家教,她则十分喜欢这个名字并无奈地试图解释名字的内涵;父母一再地指责贝克一家不体面的时候,她辩驳,她反对。她看似“叛逆”,但更多的是她厌恶父母只重视表面,对孩子充满控制欲。她喜欢贝克一家,与贝克家年龄相仿的两兄弟是好友,她欣赏他们的音乐,欣赏他们的音乐态度。当十分重视表面的父母指责贝克家种种不体面时,她与父母争吵,但一次又一次的不对等的对抗让她更多的是失望,对父母虚荣自大,古板保守的失望。

而日益尖锐的矛盾也最终在一次对抗中爆发。妈妈帕特斯扭转态度邀请贝克一家来家中做客,琳内塔在晚餐时播放了贝克兄弟自己录音制作的音乐,除了父亲里克尖酸刻薄地暗讽他们不学无术外,贝克兄弟赢得了众人的赞赏。而晚餐结束贝克一家走后,爸爸里克再一次诋毁他们是“毒贩”,是靠不正当的手段挣来的钱买的录音设备。琳内塔对父亲的失望情绪累积到了极点,她当着全家人的面指出了父亲的傲慢与狭隘,而里克无法忍受女儿的不敬动手打了她。而这一次激烈的矛盾爆发也更加凸显出来琳内塔与家庭的矛盾不是青春期子女与父母的短期文化碰撞,而是两种不同价值观念的冲突。热爱新鲜事物,享受自由,独立且富有反抗精神的琳内塔的“逆反”性格也就成为必然。

(三)帕特斯——失望的妻子

在小说《怦然心动》中,人物的认知转变是一大看点。朱莉从一开始盲目的迷恋布莱斯到发现布莱斯的内在并不像他的外表那样光鲜亮丽;布莱斯从一开始对朱莉排斥厌恶到发现朱莉拥有独一无二的人格魅力。这些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认知转变都是在思维方式不断成熟,价值观逐步形成,得到正确价值引导的结果。而作为拥有二十年稳定婚姻和两个孩子的母亲帕特斯对于丈夫和婚姻的认知转变则更为艰难和不易。这种转变则是基于帕特斯在婚姻中的不依附于丈夫的独立人格和平等的地位。

在小说的开篇,帕特斯有着与丈夫一致的价值认同:他们都十分厌恶邻居贝克一家脏乱破旧的房屋院子,对贝克先生画家的职业充满不屑。但在布莱斯外公切特向他们解释清贝克一家是为了给贝克先生有智力缺陷的弟弟提供最好的疗养环境而生活窘迫时,帕特斯对贝克一家的态度扭转,而她的丈夫里克却依然对他们一家抱有偏见,但她并没有顺从于丈夫的想法,而是决定邀请贝克一家来家中共进晚餐。丈夫敷衍不屑的态度让她不满,但她这时还没有完全地否定这段婚姻。晚餐过程中大家提到了贝克兄弟的音乐,帕特斯提起了年轻时的里克也对音乐感兴趣,也曾是乐队的一员,我们能够从这段描述中看到帕特斯心目中丈夫乐观积极的形象。可在与贝克一家的晚餐结束后,里克对贝克兄弟进行诋毁,对女儿的言语反击施以暴力,这让她彻底地在对于她丈夫的认知上发生了转变:她的丈夫里克已经从当年那个对音乐感兴趣,充满活力的青年人变成了现在偏激消极,自私狭隘的中年人。小说结尾处贝克夫人对朱莉说,帕特斯好像二十年来第一次认清了她丈夫是一个怎样的人,从这不难预见洛士奇夫妇的婚姻走到了尽头。这是洛士奇夫妇婚姻的失败,但也是帕特斯的胜利:作为一个独立女性,在婚姻中与丈夫享有平等地位,不依附于丈夫,在与丈夫价值观发生冲突时不选择一味迁就,而是坚定的直面冲突,勇敢的结束错误的婚姻。帕特斯的婚姻是失败的,但她作为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女性体现的对于自身价值的追求却是值得探讨与学习的。

四、结语

小说《怦然心动》中塑造的朱莉、琳内塔、帕特斯等女性形象都具有很强的独立自主意识及反抗精神,体现了她们作为独立个体对于自身价值的追求。她们敢于发声对抗权威,捍卫自己的利益;她们追求平等,自尊自强,有自己的思考与判断,从不依附于别人;她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念,追求自己的幸福。这种基于独立人格的女性意识使得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更富魅力且具有社会意义,值得我们探索、学习与借鉴。

参考文献:

[1]胡晶.从美国影片《怦然心动》看成长中的人性美[J].电影文学,2013(21):113-114.

[2]周天.从电影叙事学角度分析《怦然心动》[J].大众文艺,2013(07):213-214.

[3]樊晓燕.美国电影《怦然心動》中的女性意识解读[J].电影文学,2014(03):116-117.

猜你喜欢

独立女性意识转变
《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李嘉诚:香港没资格“独立”
西班牙宪法法院判加泰罗尼亚“独立”违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