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爱情悲剧分析

2019-04-16孙雅婷

青年文学家 2019年6期
关键词:爱情悲剧

孙雅婷

摘 要:《小城三月》是萧红于1941年创造的一篇中篇小说。小说中描写了一个地主阶级家的少女翠姨,青春明媚、对爱情充满憧憬,但却因为自身、旁人和封建制度、社会的原因,失去了爱情的希望和追求,最终香消玉殒的悲凉故事。翠姨代表了五四运动后处于新旧交替中的女性对于世俗的打破、爱情的向往,同时也真实地反映出大多数女性的爱情以悲剧结束的残酷事实。

关键词:翠姨;爱情悲剧;内部原因;外部原因

指导老师:缪军荣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02

《小城三月》中的翠姨,是地主阶级家的小姐,她温婉、善良,在青春明媚的年纪对爱情充满了希望。但在四十年代,一个正处于新旧交替的时代,女性的自我意识、社会地位仍处于一个萌芽阶段,封建制度的残余仍影响着人们,翠姨在这样一个时代中,注定是不能收获所希望的爱情的。导致翠姨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对人的毒害与禁锢。

一.内部原因

1.翠姨的性格

翠姨的性格是导致其爱情悲剧的一大原因。首先,翠姨是一个青春明媚、不谙世事的少女。翠姨虽然辈份上是“我”姨,但是却也不过十七八岁,她不知道自己将要面临的是什么。翠姨订婚后接受了十多万的聘礼,竟心安理得地用了起来:穿了两次的流行市布大衫就不要了;有两对珍贵的耳坠子,“我”的母亲也不过只有两对。而当三年订婚期满后,对方要娶她时,才明白自己是真的要被迫嫁给一个只有过几面之缘,又小又黑的男人。

其次,翠姨的谨慎的性格,封闭的内心也使得在爱情的表达上过于含蓄、委婉。翠姨面对自己喜欢的绒布鞋时,将自己的喜爱藏于心中,不告诉其他人,甚至是与她相亲昵的“我”。少女隐藏住自己的小秘密,当面对爱情时,翠姨也同样将感情内化于自己的心中。“哥哥在讲故事的时候,翠姨总比我们留心听些”,这其中透露着少女对于自己倾慕之人的一些小心思。翠姨将自己的小心思埋藏在心中,只可以从她的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中窥探一二,哥哥又怎么会接收到她的好感信息呢?这无疑阻碍了翠姨与哥哥之间感情的发展。

最后,翠姨性格犹疑不决、胆怯敏感。当面对爱情时,翠姨显得同样的胆怯。她没有将自己对爱情的憧憬告诉祖父母或是“我”的母亲;她面对未婚夫家的催婚只默默地糟践自己的身体,没有想过去争取;而当她病得严重的时候,哥哥来看她,她也只是像林黛玉般哭了起来,明明想对哥哥诉愁情与感谢,但却只一个劲地表示对哥哥母亲的感谢及爱意。这些都说明了面对爱情时,翠姨的脆弱胆怯,这注定了她爱情的悲剧性结果。

2.翠姨对于爱情的想法

翠姨对爱情的初衷不纯,对爱情的决心不够。翠姨并没有见过什么大世面,相比于不堪的又丑又小的订婚对象,仪表堂堂的哥哥瞬间掳获了她的心。哥哥长得好看,他还是一个接受过教育的大学生。翠姨觉得“到底是读大学的人好,不野蛮,不会对女人不客气,绝不能像她的妹夫常常打她的妹妹”,翠姨想要的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大学生,而不是出于真正对哥哥的爱。在拥有对爱情的憧憬与希望后,翠姨也没能够像个勇敢的新时代女性一样去追求爱情,并倾尽全力守护爱情。在她去世后,“我”的母亲才明白翠姨不想嫁人的心,并为之叹息。翠姨若是勇敢地像家庭表示自己对于爱情的希望与决心,她很可能会如愿以偿,而不用付出生命的代价了。

二.外部原因

1.封建思想的维护者——长辈们

翠姨的祖父母、“我”的母亲都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一方面,小城镇受到了新思潮的影响,这些长辈们也开始慢慢接受这些新的风尚、新的思潮。“我家算是最开通的了。叔叔和哥哥他们都到北京和哈尔滨那些大地方去读书了,他们开了不少的眼界。回到家里来,大讲他们那里都是男孩子和女孩子同学。“因此在我家里一切都是很随便的,逛公园,正月十五看花灯,都是不分男女,一齐去。”这些长辈们将自己的孩子送出去接受新式教育,说明他们开始慢慢接受新思想,在男女观念上不再像过去那样苛刻。在服饰、教育这些不触及本质问题的事物上,他们显得和蔼可亲,但是,另一方面,一旦触及到有关于封建伦理道德等一系列封建社会根源思想时,他们变得面目可憎起来。他们始终没能摆脱压抑禁锢着他们的封建思想。因此,他们会为自己的子女定下娃娃亲,认为女子还是要以家庭为重,封建家庭观念毒害着他们;毫不关心子女的内心生活,体察不到翠姨内心对于婚姻的抗拒,最终还是将其送上了婚姻的刑场,直至将翠姨逼上了死亡的道路。

2.爱情的对象——哥哥

首先,哥哥在《小城三月》中的形象是一个接受了新式教育的见多识广的新青年,他风度翩翩、仪表堂堂,对于翠姨有着好感,但是这份好感却没能发展成为一种真正牢固的爱情,这也使得翠姨与哥哥之间爱情的根基并不稳固。其次,接受新式教育的哥哥也没能彻底摆脱封建礼法规范的束缚。“哥哥没有准备,就很害怕,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他不知道现在应该是保护翠姨的地位,还是保护自己的地位。”可以看出,哥哥虽然接受了新式思想的熏陶,但行为上仍是封建时代男子的作风。他或许是觉得男女授受不亲,被即将推门而入的祖父看到不合适;或许是太过于怯懦,不敢光明正大地保护翠姨,诉说所爱,这也是哥哥性格中最致命的一点。

3.封建制度——根本原因

对于《小城三月》,可以肯定的是文中的小城镇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但正是因为新思潮的涌入不够彻底、不够坚决,才导致了翠姨爱情的悲剧。文中的背景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之后,新风尚、新文化、新思想开始影响国民,但是,思想、习俗的冲突并没有完全被人们所接受,新旧思想交替的动荡演绎出翠姨的悲剧爱情。文中的女性开始讨论衣服、配饰;笛子、箫、日本琴、风琴、月琴在国民家中出现;网球等运动也开始兴起。翠姨的家族也受到了运动的冲击,伯父参加过维新革命,哥哥接受过新式教育。翠姨在小城中渴望读书,作为一个未曾接受过教育的女子也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这也使得她开始有了对于爱情的意识,这也是她爱情悲剧的起源。在订婚三年后,翠姨被母亲带去哈尔滨办嫁妆,哥哥介绍了同学做她们的向导。正是这样的一次偶然机会,讓翠姨见识到了接受教育的重要性,激起了她对于知识的渴望,对新世界的向往,这也使得她对于嫁给一个又小又黑的男人感到极度排斥。若是没有见识到新事物、接受新思想的洗礼,翠姨可能会是一个在小城中听天由命的传统封建女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将是她谨遵的训诫,为爱而死亡的悲剧也就不会发生在她身上。

追根究底,小城中的人们未能完全接受新思想的洗礼,翠姨这样一个女性不敢大胆追求爱情,诉说自己的个人意愿,都在于封建思想的顽固性。经历了几千年封建制度的中国,封建思想早已根深蒂固,不是几场革命就可以推翻的。“假若有人在她的背后招呼她一声,她若是正在走路,她就会停下;若是正在吃饭,就要把饭碗放下,而后把头向着自己的肩膀转过去,而全身并不大转,于是她自觉地闭合着嘴唇,像是有什么要说而一时说不出来似的”可以看出翠姨是一个温婉、谨遵旧社会对女子要求的这样一个女子。她虽然对新衣服感兴趣,对学习知识感到渴望,对爱情的意识开始萌芽,但她始终逃离不出封建制度的禁锢。作为一个传统女子不敢打破世俗,最终只能以死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爱情的最后一点执拗。“她自觉地觉得自己的命运不会好的。现在翠姨自己已经订了婚,是一个人的未婚妻;二则是她是出了嫁的寡妇的女儿,她自己一天把这个背了不知多少遍,她记得清清楚楚。”翠姨因为先前买绒绳鞋就已经感受到自己的命运是不会好的了,而如今更是连同自己是二嫁寡妇女儿的事实一起牢记于心,相信封建迷信、封建伦理说,足以说明封建思想扎根于翠姨心中,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被彻底改变的。周围的人也深受封建思想的禁锢,祖父母为翠姨包办婚姻;哥哥在面对翠姨临终前的“表白”时,手足无措,不知道是要保护翠姨的地位,还是保护自己的地位。封建伦理道德、封建贞操观念、迷信思想,这一系列的封建思想禁锢了每一类人的脚步,最终导致了翠姨的悲剧。

参考文献:

[1]蒋祎玮.女性的爱与绝望——《小城三月》细读[J].牡丹,2017,(20):41-43.

[2]杨昌俊.《小城三月》中翠姨的悲剧的特点及原因探索——兼议单恋或互恋[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9(6):106-107.

[3]钟茹霞.论萧红女性意识的转变——以《生死场》和《小城三月》为例[J].文艺生活,2017(8):3-4.

猜你喜欢

爱情悲剧
《舞姬》中的爱情悲剧成因探析
《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及叙事艺术
《汉宫秋》与《长生殿》中爱情悲剧及其审美体验的比较研究
浅析《人生》中刘巧珍爱情悲剧的原因
关于伦理之理的理性思考
简析《花月痕》中韦痴珠和刘秋痕的爱情悲剧
浅析《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安和润叶的爱情
见证永恒之爱
《金粉世家》中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