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沉默的大多数》

2019-04-16黄晓璇

青年文学家 2019年6期
关键词:积极人性思考

摘 要:《沉默的大多数》作者王小波,他所虚构的艺术之美,以及他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批评所传播的自由主义理念,已经在这个世界的文化和思想宝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而到今天,这些话语、这些思想仍是我们的社会所需要的。思考剖析这些话语,会收获很多不一样的内涵。

关键词:人性;积极;思考

作者简介:黄晓璇,女,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7级中文系学生;指导老师:缪军荣。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02

《沉默的大多数》主要讲述了作者在该作品中倾注了其对中国民众命运的关注,以反讽和幽默的手法直面生活中很多细小的事件,以一个轻松的角度来解析身边复杂的事物状态。本书是以一片片独立的议论文的形式所展示的。以书名同名的一篇《沉默的大多数》中有一句话可以说是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话语可以教给我们很多,但善恶还是可以自明。”因为人人生而不平等,“话语权”其实也并不是平等的。但是善恶是不需要表达出来的,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杆秤,自己有自己的掂量。王小波热爱智慧、喜欢自由、强调生活要有趣,这在尊崇道德、强调集体主义、宣传生命的意义在于有所贡献的中国,就像他笔下的那只猪一样特立独行。 林少华将他称作“真正敢讲真话的人”,而冯唐说他是“一个奇迹,一个好得不得了的开始。”王小波用他轻松有趣的文字,不经意间说出了很多大道理,最可贵的是他的话简单却深刻,启发读者自觉地去思考。这比那些总是小心的拿捏着姿态,把自己当成无所不知的文人名士,说着晦涩难懂的语言,想让读者自己去揣测要吸引人的多。

“知世故而不世故”这是这本书给我留下的总体印象,这也侧面影射了王小波的为人。读了这本书,其中有许多文字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其产生了很多想法。

“口沫飞溅,对别人大做价值评判,层次很低。”曾几何时,我们也自以为是网络上呼风唤雨的“键盘侠”,并为自己所能获得一些同类的支持而洋洋得意?在网络上有人认为,键盘侠的出现至少证明了现在的社会变得有同情心、同理心了。其实这句话我是不认同的。社会是否在进步,是否变得更有人情味的判断标准从来都不是谁的嗓音更大,谁的气势更逼人,甚至也不是谁的支持者更多,而是勇而不为的人越来越少,肯踏踏实实做事的人越来越多。根据经验表明,说的多的人做的往往少。如今,互联网是越来越发达,人们可以足不出户,了解世界各地的各色新闻。正因为如此,社会的道德标准是越来越高,对于人的行为标准越来越严苛。有的时候,你的一个不经意之举,被人抓拍到,通过网络这个“放大镜”,便会将一个小小的行为,上升到很高的高度。其实很多时候,我对某些事情,真的只能有“无言以对”四个字来概括。然而,网络上的“键盘侠”便自作主张地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以一个圣人视角去谴责事情。我一直认为,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东西,因为它可以包容万物,也可以适应万物,同理,圣人之所以被称为圣人,也是因为其广博的包容性。所以,一个真正精神独立的人,他不需要时刻传播强调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完全不需要世界上每一个人去认同他。因为,他深刻地明白,世界上其实是不存在绝对正确的东西。我们肉眼所见的都未必是事实的真相,那又如何能够要求用网络上的只言片语去还原真实的场景呢,我们通过网络去了解事情,大多数时候都只是了解一个事情的轮廓,真相也许就像沉入海底的冰,你所看到的只是浮出来的八分之一罢了。然而有些人认为,人应该充满高尚的思想,去掉格调低下的思想。这种说法听上去似乎代表着社会的进步,却使我感到莫大的恐慌。因为高尚的思想和低下的思想的总和就是我自己;倘若去掉一部分,我是谁就成了问题。一个正常的人,在社会的生活中,难免不会产生一些思想的阴暗面,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人格。在我看来人格的升华是可以渐渐控制自己那些阴暗点,不让那些阴暗点影响到他人,从而实现自我完善。

读到“没有钱、没有社会地位、没有文化、人很难掌握自己的命运。”这句话的时候,我第一个联想到的就是第一篇文章中所说的:和任何话语相比,饥饿都是更大的真理。普通人也好,圣人也罢,即使追求不到富裕的生活,但满足最简单的温饱是必须的。人生而为肉体,没有人可以超脱物质而生存。钱、社会地位、文化是在社会上立足的三大根基。其实中国一直是一个“人情社会”,但再分析一下,其实不得不说它也是个“权力社会”,这里的“权力”和“权利”完全有着本质的区别,权力意味着超出基本,超越“人人”的范畴,而权利是一个社会公平发展,可以满足每个人的共同需求的表现。而在生活中一个有权有势的人,仿佛肩负“锦鲤”,事事顺畅,而一个在社会中地位较低的人,真的是寸步难行。但什么样的人社会地位较高也是很值得思考的。社会地位大多时候和金钱相挂钩,但也并非全部,有的人也许并不富裕,但是却在社会上有着很高的认同度,这完全得益于他们甘于奉献,愿意花时间去做那些低回报高成本的事,这样的人,是值得被尊敬的。但我认为不能完全将社会的不公归结到没有权力上,没有文化,其实也是一个大问题,祖上所留给你多少东西,是你无法掌握的。但你留给你的后代多少东西,是你可以改变的,没有文化,无疑是个死穴。当你做很多事情的时候,只能有种无力的挫败感。这就是这个社会的残酷与现实。但是不得不说,知识虽然可以带来幸福,但假如把它压缩成药丸子灌下去,就丧失了乐趣。主动的接受知识,汲取知识的果实是令人感到幸福而有成就感的,但是被动的灌入知识的果汁,这种感觉是痛苦而勉强的。所以哪怕同样最终的结局都是拥有了知识,但是获取的方式和心境的不同,都会让人有不同的体验。我想,当一个人经历的更多社会上的人情冷暖后,也许会有更多的体会。

“总而言之,干什么都是好的,但是要干出个样子来,这是人的价值和尊严所在。”这句话,从严谨性的角度来说,我是不太认同的。但是我觉得抛开其表述的方式,其内涵,我是很赞同的。几年前,网传北大毕业生去卖猪肉的事件传得沸沸扬扬,但是,所有的人可能只看到了这个醒目具有噱头的标题,但真正关注其后续的人有多少。如今的那个北大毕业生已不再是一个“屠夫”那么简单,他坐拥20亿身家(网传未必准确),开办培训职业屠夫的屠夫学校,自己编写讲义,当年的磨难并未压垮他,反而成了他人生的财富。这就表明,任何一件事情,想要做好,都是可以的。他也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如他所言,他并未给“北大人”丢脸。由此得来,人的价值并非取決于他开始时的样子,而是通过奋斗一点点的做加减法,最终达到价值顶峰。

参考文献:

[1]王振.不能沉默的“大多数”[J].施工企业管理,2013(07):96.

[2]张朝霞. 拒绝跳水的猪 与沉默的大多数[N]. 东莞日报,2012-09-12(A02).

[3]李睿.从沉默到自由——论王小波杂文的自由知识分子话语表达[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0):64-65.

猜你喜欢

积极人性思考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高中物理教学方式探述
浅谈小学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功能与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