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心率变异性指标的视障滑雪运动员对竞技状态的适应特点的研究

2019-04-16А·丘尔加诺夫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心率变异性

А·丘尔加诺夫

摘 要:基于心率变异性指标研究视障滑雪运动员对竞技状态的适应特点。采用实验法对42名滑雪项目的高级运动员进行分组,其中:由23名视障滑雪运动员组成实验组;19名无视障的俄罗斯国家队滑雪运动员组成对照组。实验过程:分析安静时和训练大周期准备期运动员身体负荷测试时的心率变异性指标。结果表明,依据心率变异性指标,视障滑雪运动员对竞技状态的适应,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更高的生理学指标“值”。在安静时视障滑雪运动员表现出较低的功能节省化,同样降低了对负荷调节系统的动员。视障运动员携带的心率监视器为分析训练负荷与运动员机体功能是否适宜提供了预测信息。

关键词:视障运动员;心率变异性;视障竞技运动;残障人体育;滑雪运动员;竞技状态

中图分类号:G 804.23 学科代码:04030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o study the adaptive characteristics of visual impaired skiers to competitive sports based o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was used to divide 42 elite skiers into two group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nsisted of 23 skiers with visually impaired and the control group consisted of 19 skiers without visually impaired from the Russian National Team. The experimental process: The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dex of athletes at rest and during the preparation period of training cycle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ccording to the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dex, the adaptation of visually impaired skiers to physical conditioning has a higher physiological index“value”than the control group. Visually impaired skiers showed lower functional savings at rest, which also reduced the mobilization of the load regulation system.The heart rate monitor carried by visually impaired skiers provided prediction information for analyzing training load and fitness of skiers.

Keywords:visually impaired athletes;heart rate variability;visually impaired competitive sports;sports for the disabled;skiers;state of conpetition

當前,对残障运动员竞技运动水平的要求持续提升,特别涉及视障滑雪运动员。按照关键词“视障人竞技运动”检索到的相关研究并没有包括通过实验解决视障运动员遇到的现实问题,而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视障运动员对竞技运动状态的适应问题[1-3]。有关视障运动员对竞技状态适应特点的知识和在训练过程中这些知识的应用在较大程度上优化了对视障运动员运动技术训练的控制[4]。

1 研究目的

依据心率变异性揭示视障滑雪运动员对竞技体育规则的适应特点。

2 研究方法

2.1 实验法

42名滑雪项目的高级运动员参加了实验,其中:由23名视障滑雪运动员组成实验组;19名无视障的俄罗斯国家队滑雪运动员组成对照组。使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组的必要人员规模进行了统计计算。使用“FirstBeat SPORT”计算机系统(芬兰某公司生产)和“Body Guard”传感器,依据训练效果值(ТЭ)数据,通过评价训练负荷对受试者个人的影响,进行了随机组间比较。实验包括分析安静时和训练大周期准备期训练负荷测试时的心率变异性(HRV)。借助从训练集训第1天早晨的安静状态至训练结束即刻的5 min记录对心率变异性进行分析,以此来研究视障滑雪运动员的РКГ指标的动态变化,并与对照组运动员作比较。在电脑记录器“心脏记录仪-MT”(国标№ 98/219-67)上完成心率变异性的研究。按照国际标准(1996)和Firstbeat公司的建议对РКГ指标进行分析。

2.2 统计学方法

使用俄罗斯的统计分析软件(STADIA)和美国的STATISTICA 6.0软件的程序完成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和讨论

通过分析2个组运动员安静时的心率变异性表明,残障运动员的心率变异性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运动员总的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平均值(SDNN+ RМSSD)如图1所示。

视障滑雪运动员组的SDNN和RMSSD指标分别低于对照组44.3%(P<0.01)和45.3%(P<0.02)。视障滑雪运动员总的波谱强度中位数(3 210.6 ms2)低于对照组(5 666.0 ms2)的76.5%(P<0.01)。视障滑雪运动员的所有波谱指标都低于对照组,但是中枢调节部位指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LF(P<0.01)和VLF(P= 0.04)。这说明与残障运动员相比较,对照组的机体适应可能性比较低。

同样发现2组在РКГ所有的综合性指标方面都具有显著差异。2组运动员在调节过程中的适应性指标和紧张系数指标值的分布如图2所示。与对照组运动员相比,这一分布反映了视障滑雪运动员(实验组)的机体在安静时的适应机制和调节系统明显处于紧张状态。由此,在训练大周期准备期视障滑雪运动员的心率变异性十分低,而集中程度却高于对照组的运动员。但是,运动员最好的功能状态恰恰是在安静时表现出较高的心率变异性和较低的集中度[1,5-6]。通过分析数据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视障滑雪运动员的特点是降低功能的节省化、降低反应能力和更高的自适应“值”。

为了研究2组РКГ指标在安静时和训练负荷时的动态变化,对集训第1天的训练前后的心率变异性进行了分析。РКГ指标显示,在第1天中2组的训练效果平均值差异不显著,实验组为(3.5±0.17)у.е.,对照组为(3.8±0.24)у.е.(P>0.05)。研究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指标之间最大的差异出现在训练负荷后的dX、VLF、LF/HF等方面。最后一项指标的组间差异达42倍。这与在负荷时残障运动员相较对照组运动员的中枢调节部位参与不强有关。众所周知,有成就的运动员面对负荷调节心率变异性的中枢部位表现出较高的活性,从而动员了功能潜力。

对2组运动员安静时的РКГ指标进行研究发现,对中枢调节部位较低程度的动员反映了在安静时中枢部位较大“超载”;残障运动员在安静时占优势的是中枢调节部位是I和Ⅱ调节类型(按照Н·И·施娄克的理论),总体上有43.9%的残障运动员有这种情况,而对照组只有10.6%(P<0.001),约相当于4倍。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参与竞技运动最适宜的是Ⅲ和Ⅳ调节类型的残障运动员,约占56.1%,而对照组有89.5%的运动员,即低近40%(P<0.05)。与对照组相比,視障滑雪运动员对竞技状态的适应是在缺乏安静时已经高度紧张的节省化和调节系统的情况下进行的,这可能与未很好地发展自治的调节部位有关。原因可能是:1)依靠机体其他系统的紧张补偿了视力缺失(或受限)。2)较低的调节可能性与视障滑雪运动员之前较少以竞技活动的方式参与体育运动有关。3)残障运动员的训练强度低于对照组。这同样引起了适应机制的紧张,导致了“超载”,甚至导致中枢调节部位在安静时出现损坏,由此又导致了对负荷较低的应答。相应地,这类运动员机体的“自适应”出现提升,健康水平降低了。较低的自治初始调节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这一现象。可以通过训练来发展运动员的自治调节能力,从而摆脱这样的境况。Н·Н·涅兹基娜(2009—2011)进行的研究表明,借助静力性练习进行自治调节能力训练具有很好的效果[3]。М·В·特列古波娃证明,在训练过程中使用静力性负荷后机体恢复加快0.5倍[7]。根据Н·А·福金的研究,在静力性负荷情况下增强了大脑血液循环的自动机制,这对于视障人极为重要[8]。在训练中引入自治调节内容的案例不仅证明了运动员机体提高了适应程度,而且增加了训练强度和优化了比赛效果。

在视障滑雪运动员的训练中应当降低紧张程度,在安静时紧张影响了中枢调节部位,可以使用各种恢复性手段来解决,例如按摩。这样就降低了其对运动员中枢调节部位的影响,并为运动员在训练负荷下和负荷后机能的有效恢复拓宽了途径。

4 结论

依据心率变异性指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视障滑雪运动员对竞技状态的适应是在更高的生理学指标“值”上进行的。也就是视障滑雪运动员在安静时表现出较大地降低了功能的节省化,在接受负荷时降低了对调节系统的动员。视障滑雪运动员的心率图提供了预测信息,有助于分析负荷与运动员机体功能之间的可能的适宜程度。

参考文献:

[1] БАРЯЕВ А А. 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ие системы спортивной подгот-

овки в голболе (спорт слепых) на основе применения комплексного контроля[J].Специальное образование,2016(1): 16.

[2] ГАВРИЛОВА Е А. Прогнозирование аэробных способностей высококвалифицированных лыжников по данным вариационн-

ой пульсометрии[J].Вестник спортивной науки,2012(4): 3.

[3] НЕЖКИНА Н А.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а физического развития и физической подготовленности студентов 16-17 лет в зависимо-

сти от типа их исходного вегетативного тонуса[J].Лечебная физкультура и спортивная медицина,2011(5): 25.

[4] ГАВРИЛОВА Е А. Вариабельность ритма сердца и спорт[Z].

[5] АГАДЖАНЯН Н А. Соревновательный стресс у представителей различных видов спорта по показателям вариабельности сердечно-

го ритма[J]. Теория и практика физкультуры,2006(1): 2.

[6] ГАВРИЛОВА Е А. Анализ вариабельности сердечного ритма в контроле за тренировочной и соревновательной деятельностью спортсменов на примере лыжных видов спорта[J].Лечебная физкультура и спортивная медицина, 2016, 133(1):17.

[7] ТРЕГУБОВА М В. Особенности сократительной деятельности сердца дзюдоистов 16-20 лет массовых разрядов при различной интенсивности физических нагрузок: автореф[Z].

[8] ФУДИН Н А. Утомление человека при статической и динамиче-

ской физической нагрузке и механизмы адаптации[J].Вестник новых медицинских технологий,2015(1):14.

(姚颂平 译)

猜你喜欢

心率变异性
稳心颗粒对慢性稳定性冠心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围术期循环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心功能的临床相关性分析
惊恐障碍患者心理特征和心率变异性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惊恐障碍患者心理特征和心率变异性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不同浓度七氟醚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麻醉诱导期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关于不明原因心悸患者动态心电图和心率变异性分析
缬沙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陈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