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2019-04-16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师母王老师母亲

【阅读训练一】

一窗光影

一生中,总有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被我们忽视。可是,忽然有一天,当我们自身也成为那些被忽视的小事里的主角时,才知道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里蕴含着的,却是暖融融的深情……

记得上小学时的家,是让现在的人们每每回想起来感觉特温馨的那种。墙体中间是空的,里外两侧横钉着木条,再用剁成小段的干草和着黄泥均匀地抹上。当泥风干后,墙上的草清晰可见,杂乱无章地把没有筋骨的黄泥连成一片,成为我们抵御风寒的屏障。墙泥经过一年的风侵雨浸后,有的地方会成块儿地脱落,因此,每年都要补新泥。房顶上有规律地铺着茅草,一层压一层,每当雨季来临时,如珠如帘的雨滴便顺着茅草从房檐上滴落。干旱时节,偶遇一场雨,家家都在檐下摆满脸盆、水桶接水,然后将水储存在一个大大的水缸里备用,浇菜或者养花。小时候家里穷,大多数家庭都不讲究屋内装饰,天棚和墙都是用旧报纸糊的,“找字”便是我儿时常玩的游戏。

在那个年月,父母虽然不辞辛劳地忙碌着,可生活依然模式般的向前运行。母亲的身体本就很差,却像男人一样上班出力干活。有一次,我看见母亲在剧烈地咳嗽之后,吐了一口鲜红的血,我吓得哇哇大哭,担心母亲会死去,母亲则抚着我的小脑袋轻声地说:“没事,孩子,你没有长大,妈妈怎么会死呢。”

北方的冬天是最难挨的。一入冬,淘气的我们总爱往雪深处跑,棉手套和棉鞋里都灌满了雪。走进燃着火炉的教室后,雪便化成了水,手套和棉鞋都被浸湿了。放学后,走在回家的路上,一会儿工夫它们就被冻得硬梆梆的,我的手脚被冻得生疼,眼泪直往下落。常常是回到家后,母亲马上用雪为我搓手搓脚,好一阵儿才能缓过来。冬天白昼特别短,家离學校又远,到家时天已经擦黑了。推开院门,先映入眼帘的总是屋顶上袅袅的炊烟和跳跃不定的一窗烛光。

那烛光陪我度过了不知愁滋味的少年时光……

刚参加工作时,区里举行文艺汇演,喜欢唱歌的我被单位推荐参加了厂里的文工团。白天上班,晚上排练。当排练结束走出单位时,朦朦胧胧的月色静谧而安宁,仿佛一切生命都静止了。此时,月儿羞答答地躲在云层后面,如同邻家那个俏丽的小女孩儿般,来了陌生人就悄悄地藏在自家门后。走着走着,忽然,远处传来几声犬吠,音色完美,高亢回旋。也许是睡眼惺忪的夜风,惊醒了沉睡中的看门狗。几声完美的亮音之后,一切又归于静寂。此刻,夜风倒是精神了许多,摇摇树,动动草,停一停,跑一跑。它不但在地下闹,还把天上的云彩吹得眉开眼笑,逗得羞涩的月儿拨开云层,露出了圆圆的笑脸。星星也迫不及待地探出头,窥视着夜色中的灯火人间……我归心似箭,推开院门,映入眼帘的是泛着黄晕的一窗灯光……

转眼我已为人父,但积劳成疾的母亲最终没有经受住病痛的折磨,撒手人寰。

人生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跨越式的变化。昨天还拉着女儿稚嫩的小手,走在家乡泥土芬芳的小路上;而今却站在处处洋溢着古朴园林文化气息的苏州,目送着女儿踏上求学的征途。

女儿上高中时住校,周五回来,每当坐公交回到家时,夜色早已悄悄地涂满玻璃窗。一次,我做完晚饭等女儿归来,看见客厅的灯亮着,便顺手关掉了。妻子从卧室里出来,见客厅黑漆漆的,又把灯打开了。我说:“浪费电,关了吧。”可妻言语深长:“让灯亮着,孩子看见了知道我们在家等她。她安心,上楼时就不会着急……”

听了妻的话,我心怦然。原来,那夜色中的一窗光亮,是妈妈的守候,是母亲的温情,是母爱的释放……

不由想起了母亲为我亮着的一窗光影……

(作者宫利民,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3期,有删改)

思考

1.作者为什么在第二段花大量的笔墨描写当年家中的状况?请联系上下文分析其作用。

2.分析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3.结合选文内容,简析母亲的形象,并概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训练二】

生命中的成全与托付

从小到大,我经历的离别很多,但是每一次离别总会有一些东西留下来,永远积淀在生命里,仿佛流光刻画在墙壁上,不能作假,也不会消失,让我知道自己生命的深处,存着很多人的托付。

初中的时候,我上的是一所极其普通的中学。我成绩不好,长得不漂亮,性格也很内向。所幸,我遇到了王德芳老师。他是我的语文老师,一口四川话,写得一笔极其漂亮的粉笔字。他从北京大学毕业的那年刚好赶上“文革”,本来考上了北大研究生,却在实习时留在了普通中学工作,再也没能回去。

王老师年龄并不大,但是显得很苍老。王老师一直认定我在文科上是有些天分的,每次上课,他都要专门给我带一沓课外材料:“你回去把这些背下来,下回我要考你。”

一天,王老师带我去他家,给我看一些辅导资料。在大杂院里,他的家只有两间低矮的小房。我进去的时候,师母正背对着我们,坐在一个小马扎上缝被子。王老师对师母说:“我带个学生回来了。”师母站起来打了个招呼,给我端来一杯水,举手投足间,仪态贤淑。

王老师说:“我之所以带你到家里来,是要给你看这些东西。”王老师把抽屉拉开,中间一根细铁条穿满了用漂亮小字写的活页卡片,可以随时补充。那时的情景,在电脑完全取代了读书卡片的今天,依旧鲜明真切。十三岁的那个傍晚,在那间破败的屋子里,我突然懂得了文化人生的含义。

当时刚刚开始恢复高考两三年,王老师叹着气告诉我:“我可能会一直在这个学校教书了,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亲手培养一个考上中文系的大学生。这个心愿就寄托在你身上了。”一年之后,高中可以用考试成绩择校了,我考上了北京四中的文科班。妈妈去给我办转学手续的时候,王老师拉着她的手就流泪了:“大姐,我的梦想又幻灭了!这么多孩子,我花心血最多的就是她,她一定能上中文系。但四中真是个好学校啊,我没有理由耽误孩子,你送孩子去上四中吧。”

考上中文系以后,我的成绩一下子上来了,忽然变成了一个自信满满的学生。当时是文艺美学最流行的时期,我从大三的时候就确定报考文艺美学研究生,做了大量的准备。

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我得知王老师肺癌晚期。我去医院看他的时候,他已经是弥留之际,薄薄的被单底下几乎看不见人形,只露出一张蜡黄的脸,目光灼灼地望着我。

我还能对他说什么呢?我又能为他做什么呢?我想起了他当年用四川话念的那些李太白、苏东坡的诗词,我想起了他给我留的课外作业,我想起了他家里的读书卡片……这是用生命提携过我的老师啊!我觉得要对老师做一个实在的承诺,忽然就说出一句:“老师,我考古典文学的研究生!”我是一瞬间做出决定的,因为这个承诺,我改报了古典文学研究生。

王老师忽然特别有力地抓住我的手,用浓浓的痰音挤出来一个字:“好。”后来,师母告诉我,这是他留在世界上的最后一个字。

(作者于丹,选自《人间有味是清欢》)

思考

1.文章主要写了“我”和王老师之间发生的哪几件事?请简单概括出来。

2.品味文中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3.请说说题目中的“成全”和“托付”分别指的是什么。

猜你喜欢

师母王老师母亲
奇妙的旅行
有趣的动物
喧噪
你的微笑
——写给我们亲爱的师母
刘艺手
和谐秘诀
我们班有多少人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