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单式育儿不如兴趣领进门

2019-04-15杰西卡

幸福家庭 2019年4期
关键词:早教育儿家庭

杰西卡

很多父母在孩子三四岁时会开始琢磨让他去学一门乐器,然后根据最热门的乐器报班。其实,这时大部分家庭出现了启蒙断层。因为,很多家庭在孩子小的时候基本上没有创设音乐环境。试想,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没有体会过音乐之美,或者基本上都没有进行过“耳朵启蒙”,他怎么可能在需要报兴趣班时就马上爱上音乐呢?

音乐环境在家也可创造

任何学习对孩子来说一开始都是困难的,但可以让孩子坚持下去的,就是生命之初他体会到的那些美,那些闪闪发光的记忆,会让他们比其他孩子更愿意坚持。这就是3岁前的关键,打开眼界,不要用我们的认知去局限孩子的选择,在每个家庭的能力范围之内,把世界尽可能多的选项展现给孩子。而且永远记得,早教不等于早教班,我们可以选择带孩子去参加音乐早教班,但也完全可以在家创造音乐环境。

让孩子看到这个世界的多样性,看过世界的人才有世界观,见过世面的人才有兴趣可言。在孩子3~6岁这个阶段,不少父母会给孩子报兴趣班。但是,它没有从本质上解决家长的焦虑。不管报一个、两个还是全部都报了,家长都会想:足够了吗?这些够好了吗?这样的状态本身就让家长进入了一个可怕的怪圈,开始用“做什么”“做多少”来定义自己和孩子的生活质量。

于是为了弥补自己内心的焦虑,就不断跟风去报兴趣班,而孩子则是不断半途而废。这样折腾几年,不少父母就开始彻底放弃了,“我试过了,我孩子都没兴趣”。

鼓励孩子发现学习乐趣

这是非常可怕的“清单式”育儿,我们把养育孩子变成了完成纸上的一个一个小任务,以为任务勾完就好了。但效果并不好,因此,家长要多思考现在给予孩子的体验,能如何帮助他们构建“人之为人”的那些品质,这才是孩子未来核心的竞争力。

3岁前体验丰富的孩子,到了这个阶段一定有好多好多兴趣班都想去上。这时,千万不要喜出望外一一报名,也不要总是打击孩子,而是要花时间聆听孩子想去的原因,帮助孩子分析他的情况,评估这些兴趣班的特点,带着孩子一起做选择。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孩子一个一辈子都需要的技能——不是其他人都做了,我们就要做。即使最终我们的选择和其他人一样,但是我们自己清楚,我的选择动机是从自己出发的。

当一个孩子越来越多地体会到“如何”做“我的”决定,他长大后就會更加清晰地发现内心的热爱,而不被滚滚大流推着走。

作出选择后,家长要尽可能地支持孩子,让孩子郑重其事地对待他们自己的选择,支持鼓励孩子去发现学习的乐趣。如果说3岁前是随心所欲地体验了解,那么3岁后需要培养的就是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发展学习的能力。有了态度和能力,以后只要想学,学什么都不会差。那些现在看似的“错过”,将来反而会变成“加速度”。

(摘自《家庭与生活报》2019年1月24日)

猜你喜欢

早教育儿家庭
偷偷摸摸育儿
家庭“煮”夫
去早教班可以让宝宝早说话吗?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育儿神器
育儿Q&A
育儿Q&A
早教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