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為未來公共空間進言献策

2019-04-15

澳门月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公眾社區規劃

澳門位居東海之濱,是一個百年來填海得以發展的城市,地少人多,高樓大廈林立,發展土地、公共空間一直以來都是澳門社會發展的痛,也是一個全民關注的社會議題。就澳門如何營造一個理想的公共空間您有何建議?

辜文逹諮詢委員表示,綜括而言,對於澳門未來打造公共空間有四點建議:

一、舒暢度。打造不同語言、膚色、國籍、年齡都可利用的空間。

二、環境和設施。因應公共空間的環境特色去設計配套的設施。

三、引入社區化的的概念,打造便利居民聯誼、購物、活動、舒展身心的社區綜合中心。

四、鼓勵不同年齡層居民走入社區,鼓勵傷健共融的社區氛圍。

五、修訂《公共地方總規章》相關條文及罰則:因應澳門社會的急速發展,公共空間的面積不斷增加,需增加現時未有列入公共空間管理的相關條文及罰則;同時,必須加強公民教育的宣傳推廣工作,以及執法人員的培訓等,讓《規章》與時俱進、優化及完善,配合社會發展所需。修訂公共地方總規章,隨著公共空間的不斷增加,有關公共地方管理、執法人員的培訓力度等法規應與時俱進,盡快修訂以優化及完善。

林翊捷城規師直言,澳門在公共空間規劃、建設、利用方面,未來的最大的挑戰,是如何讓公眾參與在決策過程之中。公眾參與公共空間規劃,在世界各地的先進城市都在做,事實上澳門人也不停留在政府給他們建了設施就滿足的階段,近年澳門人越來越多對公共空間的問題發聲,與政府的衝突也變多了。政府的思維要跟時代變,公眾參與看似花錢花時間,但若有公眾參與在過程當中,可以減少很多阻力。若是像以前,工程快要開始市民才跑出來反對,政府受壓又取消計劃,其實花的錢和時間更多。還不如多溝通,在過程中把問題理順。

黃中原理事長透露,一直以來,社會上不少聲音建議政府重視公共空間。對於人口密集但公共空間稀缺的舊城區,將來可透過都市更新,將一些低層樓宇清拆,騰出土地打造綠化公園、休憩廣埸等公共空間。另一方面,特區政府可借鑑外國一些優惠條例鼓勵建築商預留空間打造供公眾使用的公共空間。同時,亦可推動校園社區開放計劃,舒緩公共空間不足的老難題。

另外,將來的五個新城區填海區,如A區規劃建公共房屋,4成土地用來發展公共空間,C、D區仍在進行填海工程,當所有的填海工程完成,可增加很多的海空間,應該好好規劃和利用這些新填海區公共空間,建設供居民使用的濱海休憩空間。我個人也向社諮委多次提過,應很好利用臨海空間,如跑步、單車徑等等。以西環湖舉例,很多市民在很窄的行人道上晨運、跑步,甚至有人跑出馬路,本人曾建議當局將現時的海堤石向海上移出以擴活海堤及行人路,為居民提供休憩、晨運的公共空間。

楊晶副理事長坦言,澳門從來不缺乏批判,但需要有建設性的批判和可實施的方案。

1、重視公共空間的作用,提高公共空間形式的豐富性和內容的趣味性,控制和平衡能適度舒緩高密度空間及人群集聚的壓力和混亂;

2、始終以人為本,管理者、設計者、投資者、運營者、使用者都應謹懷謙卑之心,區分不同人群的需求,權衡多方利益取得有效平衡,可考慮利用新興技術手段如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實現目標人群的需求分類和搜集;

3、尊重城市高密度現實,改造難度大的老區實現最低干預。智慧的本質不是實現完美,而是利用不完美的設施和資源,在不完美的環境中創造更多效益和更優效果,實現精明增長;

4、鼓勵大量的小空間而非單一的大空間,提高公共空間在城市肌理中的“密度”,而非絕對的規模。注重細節,提供小而美的公共空間及足夠的休憩及園景設施,例如座椅、水體、樹木、照明、遮陽空間等,為市民創造可逛、可感受、可交流、可停留、可喘息的空間,以公共社交維持大家的身心健康;

5、保護現有前地和花園、細處插綠增綠;大型商業建築及公共建築考慮立體綠化。

猜你喜欢

公眾社區規劃
彩色笔动起来
張維迎 城市應為人而建
張高麗「十三五」規劃 要加快經濟轉型
社区就是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