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护理和应激训练对慢性丙型肝炎的影响

2019-04-15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丙型肝炎家属实验组

丙型肝炎即丙型病毒性肝炎,是因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造成的传染性疾病,本病通过血液制品、性行为及母婴传播,早期丙型肝炎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乏力、恶心、厌油、食欲不振等症状[1-2]。当前丙型肝炎患者多采用抗病毒予以治疗,患者在治疗期间护理方式十分重要,本研究对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所纳入的60例丙型肝炎患者,对其护理方式加以研究,对其临床应用效果实施判定。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此文计算涉及的60例样本均来源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实验分组研究依据为随机法,一组收入30例患者,参照组女性14例,男性16例,最大年龄66岁,最小年龄30岁,平均年龄(48.32±4.21)岁;实验组女性15例,男性15例,最大年龄67岁,最小年龄31岁,平均年龄(48.33±4.19)岁。比较和研究参照组以及实验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一般资料,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满足肝炎防治指南的临床判断标准,且均具有理解和表达能力,6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家属充分知晓以及了解此次调查知情同意书之后自愿签字认可,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后获得批准。

排除标准:严重心血管疾病者、肝硬化患者、肝癌患者、妊娠期患者、哺乳期患者、癫痫未能控制患者。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根据医嘱为患者给予积极的临床治疗,提供常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

实验组患者予以应激训练联合协同护理:(1)协同护理:由患者家属与护士形成协同干预,向患者家属评估其知识掌握程度,对患者家属宣传教育存在疑惑的问题,并且需要患者家属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目前疾病进展以及治疗情况。在治疗疾病中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向患者家属讲解有害的健康行为,例如用药过多、轻信广告药物、迷信民间秘方等,使其能够正视丙型肝炎的治疗方法及过程,与护士一同提供患者护理措施。丙型肝炎的治疗过程中,干扰素长期使用患者容易发生周血象白细胞下降、流感样症状、骨髓抑制等现象。此时需要患者家属了解药物使用不良反应,并与护士积极联系,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告知护士及医生。告知患者家属及时监督患者行为,对患者是否发生损肝功能行为进行观察,如发生需要家属监督改进,提升治疗丙肝的效果。

(2)应激训练: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目前心理状态,并与之建立形成良好的信任关系,随后对丙型肝炎患者给予健康指导,告知患者穿宽松舒适的衣服,并选择安静的位置平躺或静坐,随后给予患者一共舒适的柔和的背景音乐,将手机调节成静音。应激训练包括几部分,其一为呼吸冥想训练,即在练习过程中,让患者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或者柔和的音乐,闭眼,缓慢的进行呼气、吸气,并全身放松。其二,进行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方法,告知患者从手、前臂、上臂开始,按照顺序,紧张并松弛自己的关节,直至腿部,使其能体会到紧张与放松的感觉。其三,定期监督,每天监督患者应激训练的实施情况,了解患者的感受,并给予指导。

1.3 观察指标

计算对比实验组和参照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焦虑情绪、抑郁情绪评价标准[3],采用焦虑评分量表(SAS)评估两组焦虑情绪,采用抑郁评分量表(SDS)评估两组抑郁情绪,得分越低表示心理状态越良好。护理满意度采用《患者护理满意度量表》实施判定,该量表满分50分,1~30分为不满意、31~40分为一般满意、41~50分为非常满意,≥30分为总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涉及的6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均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对实验组和参照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用率(%)的形式表示,行χ2检验,对实验组和参照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行t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实验组和参照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

参照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80.00%,低于实验组临床护理满意度100.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比较实验组和参照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

护理前,实验组和参照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参照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对比实验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目前丙肝疾病还需要应用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但经治疗之后可能发生甲状腺炎、白细胞降低、应答不良等情况,且不少由于经济问题、用药后自我感觉不良好、缺少社会支持系统、缺少丙肝知识等因素不能规律且坚持用药。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少靶点都具有很多在研产品以及药物,且口服抗HCV病毒具有良好的药物效果,可缩短治疗周期[4]。丙型肝炎表现出呈全球性的流行趋势,可能形成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未来20年内将继续增加HCV感染死亡率,即为肝细胞癌额肝衰竭导致的死亡概率,危及患者生命健康,逐渐成为严重的世界性质的公共卫生问题。所以,如临床医师具有正确的治疗方案,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有利于提升病毒性丙肝疾病临床治愈率。

近年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分工不断精细、社会人口老龄化,促使医疗开支不断增加,进而导致医疗资源紧张,目前临床越来越注重成本效益、医疗费用、优质服务[5-6]。全面贯彻“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有利于为人们提供更满意、更优质、更安全的护理服务。协同护理服务是基于医疗经费短缺、卫生保健费用上升、护理人员缺乏等环境下形成的一种护理模式,利用患者家属的社会支持,为患者提供更积极有效的全面护理方法,并使护理措施可以延续到院后[7-8]。通过应激训练能够降低患者的紧张状态,并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使其血压下降,呼吸变慢,且保持头脑清醒和心情愉悦,进而稳定患者情绪,促进其不良情绪减轻[9-13]。

此次计算显示,实验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100.00%,高于参照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80.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参照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对比实验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合以上结论,将应激训练联合协同护理应用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和常规护理干预相比较展现更高的价值。

表1 实验组和参照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

表2 实验组和参照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对比(±s)

表2 实验组和参照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对比(±s)

实验组 30 58.69±4.21 35.36±2.87 56.37±2.58 36.38±3.04参照组 30 57.89±3.28 50.25±3.58 57.54±3.68 51.24±3.87 t值 - 0.821 0 17.774 4 1.425 8 16.538 8 P值 - 0.415 2 0.000 0 0.159 3 0.000 0

猜你喜欢

丙型肝炎家属实验组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丙型肝炎的最新传播途径与预防研究进展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