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结合PBL教学模式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

2019-04-15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儿科医学生病例

随着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也对临床医学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儿科临床教学旨在巩固学生的儿科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与临床思维能力,促使医学生能够顺利、成功地从学生角色转变为医生角色[1]。在儿科的临床教学中,如何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是广大临床教育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难题[2]。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难以实现教学内容与临床应用的有机结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与PBL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临床教学模式,本院在儿科临床教学中应用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与PBL教学模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现将其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本院儿科实习的60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医学生均为5年制医学专业学生,在校成绩优异。根据入科批次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n=30):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1~26岁,平均(22.34±1.47)岁,入科考试成绩(78.82±10.47)分;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0~24岁,平均(21.81±2.19)岁,入科考试成绩(80.14±9.57)分。两组的性别构成比、平均年龄、入科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带教老师课前备课后,采用口头授课、学生听讲的方式进行教学,带领学生查房,并结合实际患者,系统地讲解疾病诊治思路及相关知识。

观察组采用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结合PBL教学模式。具体教学方法:(1)提出问题、发放病例。由同一批次的6名医学生与1名带教老师组成讨论小组,选择儿科某一具体病例,针对该病例的疾病诊断、治疗相关问题,小组成员开展讨论。带教老师提前1周上预备课,带教老师在预备课上向学生说明PBL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提供需要讨论的教学病例,提出相关问题。学生在课后自己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对病例讨论做好充分准备。

(2)病例讨论。病例讨论以学生为主导,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所有小组成员围绕指定病例与问题,开展讨论,让学生从过去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求知识。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与论据。带教老师旁听,尽量少参与讨论,只在讨论偏离主题的情况下稍作引导,以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3)课堂总结。讨论结束后,先由小组成员代表进行归纳总结,再由带教老师进行总结发言。带教老师针对学生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错误,予以指正,并系统地梳理该病例的临床诊断、

研究数据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比较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教学效果

观察组医学生出科时的病历书写、体格检查、问诊、病例分析考核成绩及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教学模式评价

观察组医学生认为本组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提升综合分析能力、对教学法满意的人数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病例教学法起源至今已有百余年,其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真实病例进行初步诊断,提供诊断依据并制定治疗计划,然后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相关医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病例讨论教学法是连接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一座桥梁,其能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完成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病例讨论教学法近年来在治疗过程,让知识体系化,以加深学生印象。每2周开展1次病例讨论活动。

1.3 观察指标

(1)在医学生出科时进行出科考核,考核内容分为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两部分内容,涉及病历书写、病例分析、体格检查、问诊几方面,满分100分。(2)出科前,向两组医学生发放教学模式评价调查问卷,以了解医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问卷由我科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提升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提升综合分析能力、对教学法满意四方面,被调查者对于问卷内容根据自身感受回答“是”或“否”。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4,问卷信度良好,经专家审定,效度系数为0.866,问卷效度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临床教学工作中的应用较多,该教学模式以病例为基础,通过病例引导和启发学生来讨论并解决相关临床问题。该教学模式充分融入了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该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是将基础学科与临床实践充分结合起来,以问题为导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3-5]。

国内有文献报道,在儿科实习生中应用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实习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医学生采用了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结合PBL教学模式,结果显示观察组医学生出科时的病历书写、体格检查、问诊、病例分析考核成绩及总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说明在儿科教学中运用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结合PBL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医学生在病历书写、体格检查、问诊、病例分析方面的学习成绩,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这可能是因为在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结合PBL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独自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查询资料并要将查询到的知识与儿科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为病例讨论做好准备,以解决带教老师提出的问题[6]。通过病例分析,可以让医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何合理运用已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结合PBL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教师仅发挥引导作用,其能让学生从过去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为主动探寻知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这种主观能动性又能够转化为医学生内在的、持续的学习动力,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大意义[7-8]。另一方面,病例讨论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让医学生更加深刻而扎实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医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于临床实践操作的能力。此外,通过病例讨论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9-10]。国内有文献报道显示[11],对100名医学生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病例讨论教学模式,结果显示病例讨论教学模式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程度达到了94%,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模式组的82%(P<0.05)。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医学生认为本组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提升综合分析能力、对教学法满意的人数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与前述相关文献报道结论相符,说明该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医学生对于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结合PBL教学模式有较高的认可度[12]。

表1 两组医学生的出科考核成绩比较(分,±s)

表1 两组医学生的出科考核成绩比较(分,±s)

组别(n) 病历书写 体格检查 问诊 病例分析 总成绩观察组(30) 21.3±2.1 19.8±1.7 23.1±3.6 22.6±2.1 86.8±9.5对照组(30) 18.5±1.3 17.5±2.3 19.5±2.7 16.0±1.8 71.5±8.1 t值 6.209 4.405 4.382 13.070 6.71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医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对比[例(%)]

综上所述,在儿科临床教学中采用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结合PBL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是儿科临床教学的理想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儿科医学生病例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病例”和“病历”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也门霍乱疫情更新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