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 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 中考试作文题及考场佳作

2019-04-08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萨特高级中学反省

【试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德·海涅)

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却是一种胜利。(法·雨果)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曾子)

请你以“省”为话题,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今昔复得自省

崔鹭麒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钱江校区高二(2)班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循泱泱历史长河,仁人志士无不心怀大千世界而踽踽求索。以己为镜,可以定内外。贯古今中外,学者先哲亦在审视自我中相与颉颃。

站在自我的此岸,世界即是彼岸。我们生而以个体的方式存在,因此无法直接参与他人,与世界相融。于是米兰·昆德拉写下:“生命不能承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作为自我的存在。”但人又是群居的,从一开始建立世界、社会与秩序时,每一个人便与他人紧密联系起来了。寻求真理的路途中总有谬误相随,苏格拉底明白我们需要“认识你自己”,只有时刻认清自己、反省自己,才能与世界更好地合作。

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为何在安于粗茶淡饭定能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外物的凝滞,使自我与成功之间形成距离?尼采曾感叹:“眼睛太靠近,我看不清自己。”这是人生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反省自己的前提。

当年轻的美国国旗飏起,当乌镇的轻雾烟云承载着整个时代的梦想,人们深思:究竟它们经过了几度审视几度挫折?众望所归的华盛顿急流勇退,坚决拒绝国王的宝座,对君主深刻的体悟、对自己严格的审视使他百世为人楷模。度今昔、览过往、观未来,自省使其辩乎荣辱之境,而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自我与世界,审视便是连通它们的桥梁,人生必有自省才值得度过。他人站在身前,一举一动,自可看得清晰。正如我们回望他人,总是容易指出其错误。而指出自己错误的方式只有实践与思考,乱花渐长、迷雾重重,拨开它,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人可以反省,时代可以反省,历史亦可以反省,并且唯有如此,人才得以不断进步。

人代代传承、生生不息,一个时代与另一个时代不可能完全隔绝,也不可能完全复制,它们之间有联系,给予每个人自省、改正并不断超越的机会。黾勉黾勉期勿忘,愿与世界相颉颃。从省到醒,需要坚定;脚踏实地,方有赏星辰璀璨的机缘。应是水中月,波定还自圆。

点评

崔鷺麒同学行文最大特点在于文笔流畅,语言老到。她的语言,有一种别具一格的韵味,甚至超越年龄的成熟,比喻得当,辞藻华丽,带有深刻哲思,读来令人印象深刻。

这篇文章引用丰富,古今中外,莫不兼具,而且恰到好处。文中提到的,不管是昆德拉、苏格拉底还是尼采,虽然是耳熟能详的名人,却能引用到他们少为人知的话,从而让人耳目一新,或者巧妙地切合主题,从而展现了作者深厚的阅读基础和化用能力。她的举例也很有意思,不同寻常,又充满哲理,书籍阅览之丰厚,信手拈来之熟练,让人叹服。文章切合自省这个论点展开论述,加之出色的引用和举例,在中学生作文中脱颖而出,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点评教师: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  何玲琳)

常省常新是人心

◎邬含沁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钱江校区高二(9)班

“一个人的一生中只有一个重要的时刻,那就是他大彻大悟自己究竟是谁的时刻。”博尔赫斯此言,道出了生而为人必然要常自思、久自省,以探求我们世代延续的种族为之痛苦而又着迷的问题:我是谁?自省,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

卢梭在《忏悔录》的开篇即写道,自己要将一个人的罪孽与丑恶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在这一段的末尾,他便揭晓谜底:“这个人就是——我自己。”这位启蒙运动的代表、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浪漫主义之父,就如同襁褓婴儿一般记述了自己的错误和罪过,并勇于使之暴露于世人的审视之下。费尔南多·佩索阿生前默默无闻,在他身后留下的则是《不安之书》《安提诺乌斯》等不朽名篇。其散文与随笔中充满了对自身的思考与反省,使人在阅读其天才的作品时屡屡为文豪在世时的无名而痛心。自省使人的心灵更加坚定勇敢,使灵魂趋向于纯洁、不朽和永恒。

“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康德在加里宁寒风中矗立的墓碑上,刻着的便是这句话。康德一生都囿于一座小镇,而他心中却有广博无垠的宇宙星汉和坚定不移的道德律。他为世界留下的,是三大批判这样在人类文明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结晶。回望历史,我们怎么可能不感到康德此言犹如黄钟大吕呢?以美德为标准,以善良为尺度,如此自省,方能达成圆满人生的意义,达成追求的目的。

布罗茨基曾写过,一位斯多葛学派学者,由于他所信奉并钻研的伦理学,唯一的研究对象就是他自己,于是,这唯一的一次研究便耗时一生。罗马的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就是这样一位忠实的斯多葛派信徒,终其一生,为后世留下了一本《沉思录》。由于人人都在萨特断言的“自由之苦”中挣扎,对自身身份与存在意义的探究,以及与之相伴而行的反省与悔悟,必然也要以一生来度量。

当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带回人间,人们开始思考人的意义与好的生活。而亚里士多德早已在断简残篇中给出了他的答案:向有美德的人学习,以之为标准而自省,使我们成为更好的人,并拥有好的生活。我们这一时代的人,又该向何处寻找答案?答案是:向自身去寻找,常省常新的,才是人心。

点评

文章切合题意,这一点从标题“常省常新是人心”即可看出。开头引用了博尔赫斯的名言阐释了“自省”的必要性——即回答柏拉图所提出的三大哲学命题之一的“我是谁”,既点明了主题,又为下文对于“自省”的具体阐述张本。接下来,作者主要通过举例论证,列举了卢梭等例子来论证“自省”的重要性,同时也探讨了“自省”的途径,即以美德为标准、以善良为尺度。然后,作者笔锋一转,通过斯多葛学派的例子以及萨特的“自由之苦”来反面论证“自省”虽然于人有益但是却要耗时一生。结尾,作者借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之举再次点题,且用“重言”之手法再次说明“自省”的途径在于以美德为标准而自省,由“视人而省”回归到“视己而省”,中心明确。

在纷繁的西方哲学作品和思想的引用之外,这篇议论文在内容上同样非常有深度。“反省”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能通过萨特的“自由之苦”来论证“反省”之艰辛,这就使文章的思想层次上升了不少。萨特相信,人并没有一种不变的“本性”。因此,追求广泛的生命的“意识”是没有用的。作者先破后立,全篇文章充满了思辨的色彩和独特的价值观念,充分显示了该生思想的深度和学识的丰富。

(点评教师: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    刘珅)

(学生文章及作文题供稿: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  寿婷尔)

猜你喜欢

萨特高级中学反省
记事簿
如何才能做到回归课本
你自己选择
见贤思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