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学本课堂

2019-04-08张柏林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展学学本互学

张柏林

龚雄飞教授提出的学本教学以学生学习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自学、互学、展学为主要路径,不断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充分发展。从2017年秋季,我区小学全面推广学本教学,全区广大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培训、听课、研讨等活动,对学本教学都有了一定的认识。近段时间,笔者有幸聆听了全区20节高质量的语文学本达标课,受益匪浅,感慨颇多,稍作整理,写来与大家共勉。

静待花开的声音

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三年级林老师上的一节作文课《我喜欢的一种文具》(苏教版语文上册《习作5》)。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起步作文关键是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大胆表达。林老师从孩子们熟悉的文具谈起,设计的主问题是:作者笔下的铅笔刨刀你喜欢吗?你认为小作者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自学要求是:仔细默读例文,用笔圈画出你认为小作者写得特别好的地方,并试着写写你的感受。经过小组互学后,开始展学,只是展学的小组只关注了第一个任務,说出了各自认为小作者写得好的语句,没有人谈自己的感受。这时的林老师一点也不着急,下面的孩子开始补充,刚开始的两个孩子也还是谈写得好的语句,也没有人说自己的感受,坐在下面听课的我都有点着急,恨不得上去提醒孩子们还有一个任务没有完成呢,可是这时的林老师还是一点也不着急,面带微笑,表扬孩子们找的语句好,直到第四位补充的孩子说道:“我觉得小作者这句话写得好,因为他写出了铅笔刨刀的颜色……”这时候林老师抓住机会,大大表扬这个孩子:“你们看某某同学不但说出了写得好的语句,更说出了写得好的原因,谈了自己的感受,真棒!”林老师向这个孩子竖起了大拇指。老师的介入评价多么地适时,孩子们没有达成第二个学习任务的时候,她并没有心急,把学生的思绪生拉活拽到第二个任务上,而是静静地倾听,耐心地等待,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水到渠成,这些都源自老师对孩子们的信任和呵护,花儿开放的声音是天籁,多么美好!静待花开的园丁更令人赞颂!

同课异构,对文本的不同解读

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对于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者,也有不同的解读。

其中有两位老师选的课题都是《麋鹿》第二课时(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7课),设计的主问题都是“麋鹿的外形有哪些特点?”甲老师的自学要求是:阅读2、3节,画出有关语句。乙老师的自学要求是:阅读2、3节,画出有关语句,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具体描写麋鹿外形特点?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互学环节,乙老师还设计了一份表格,小组商讨后,组长综合组员意见,完成表格,表格如下:

甲老师采用常规的学生汇报,教师在黑板上适时板书总结,而乙老师采用表格非连续文本的形式,直观形象,易于操作,对比而言,笔者更偏向于乙老师的做法。

质疑跑偏了怎么办?

丙老师执教的是《卧薪尝胆》第二课时(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8课),主问题是:勾践夫妇受到了什么样的屈辱?他是怎么做的?同学们通过自学、小组互学之后,开始展学,台上的同学展学效果也很好,只是在展学结束,开始质疑补充时,台下的同学纷纷举起了手,提了很多的问题,如:吴王为什么要勾践夫妇做奴仆呢?大臣们为什么建议吴王杀了勾践,免除后患呢?后患是什么呢?……台上的同学应接不暇,只好又把问题推给下面的同学,可是下面的同学也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于是展学的小组只好说:“我们过一会再讨论这些问题。”

这可能是最真实、最可爱的一节课了,可以看出孩子们认真地读书了,并且也认真地思考了,所以才能提出那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些可能也是孩子们心中最真实的想法。然而我们再来细看这些问题就会发现,这些问题并没有围绕主问题而提,笔者认为老师这时不能再放了,应该及时介入,提醒大家要围绕主问题进行质疑补充。尤其是小学的低中年级,老师的示范引领不可少,及时介入点拨、总结强调也不可少,不能一味地让孩子们跑偏。还有如果这一课的主问题设计为:勾践为什么卧薪尝胆?怎样卧薪尝胆?最后结果如何?这样是否更整合一些?

教学改革的道路上有鲜花、掌声,也有坎坷、曲折,我们不断学习摸索,我们在改革之路上砥砺前行。最后用龚教授的诗句结尾,与诸位同仁共勉:“山一环,水一环,山水连天几道弯?扬鞭再上鞍!”

【作者单位:淮安市老张集乡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展学学本互学
互学互鉴薪火相传友好交往行稳致远
——柬埔寨青年领导人主题研修班在华成功举办
丰富“展学”工具 助力“双减”落地
展学助力课堂生长
阆中市:加深交流 互助互学促提升
做合适的“展学”
闽宁妇联签订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合作交流协议
渗透“学本”思想 构建有效课堂
板块展学 自主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