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程成为学校的品牌

2019-04-08杨惠萍

文理导航 2019年7期
关键词:课程

【摘 要】本文阐述了在国家出台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学校通过挖掘和开发多元化的校本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成为学校品牌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中学生核心素养;课程;学校品牌

国内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实施将近二十年,其中,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最核心部分。2016年国家教育部正式出台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涵盖了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层面,提出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等六大核心素养和十八条具体基本要点。如何围绕六大核心素养,将课程的改革进行到底,切实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今后一段时间基础教育领域需要研究和探索的内容。

这里所说的课程是广义上的课程,狭义的课程是指语文、数学、英语等国家课程。而我们所说的课程,是指广义上的课程,是涵盖学校里所有教育内容的课程。如何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挖掘教育教学资源,丰富和开发校本课程,将教育部提出的六大核心素养和十八个基本要点全面涵盖在学校设置的课程里,有效补充和完善国家课程,是现代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充分体现。

我校在按质按量完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提出的六大核心素养和十八条基本要点,结合学校“仁爱·精进”的办学理念,发挥九年一贯的学制优势,用两年的时间,构建了北海市外国语实验学校校本课程体系(如下图),涵盖品德修炼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等三大类,共将近70多门校本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提供了充足的机会和可能,也为课程改革作了有益的尝试。

一、精细德育要求,形成品德修炼课程

每一位走进北海市外国语实验学校(后简称北外)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学校好美!学生好有礼貌!在北外的校园里,你看不到纸屑、果皮和塑料袋,只有摆放整齐、被孩子精心呵护的绿植;走进教室里,你看不到垃圾、扫把和簸箕,只有孩子们统一摆放好的书包、水杯和储物柜;走进食堂里,你看不到追逐打闹和大声喧哗,只会看到孩子们身着统一校服,在安静地用餐,只会听到碗与勺碰撞发出的清脆声音;走在校园里,孩子们会主动弯腰向每一位老师和客人问候。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学校必须以德为先。我们认为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学科教学,而应该覆盖学生在学校的整个过程,德育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根据国家教育部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学校“仁爱·精进”的办学理念,细化学生在校的各方面要求,用两年的时间,将德育课程化和系列化,构建了北外品德修炼课程。

品德修炼课程主要是对应自我管理、健全人格、珍爱生命、国家认同和责任担当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品德修炼课程包括养成教育课程、安全教育课程和传统节点课程。其中,养成教育课程是所有德育的基础,我校细化学生在校的各种要求,制定各种规章制度,通过开学的第一周私人定制的养成教育周课程,将学校的要求全盘教给学生。一周的养成教育课程结束后,则通过一系列的小比赛和年级活动,给予强化和巩固,在反复抓和抓反复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定期开展二年级的系鞋带比赛,一年级的文明礼仪比赛和广播操比赛、全校的队列比赛等。安全教育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传统节点课程,则是利用传统节日适时地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的精细化、课程化和系列化,使我校的德育工作能够落到实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呈现积极向上的校风校纪。

二、丰富基础学科,形成学科拓展课程

这天早上7:30,我照例站在校门口迎接每一位学生,通常所有的孩子都会主动向我问候早上好,或用中文,或用英语。突然有一个孩子快乐地走到我面前大声地说了一句:“崩助!”我疑惑表情让孩子快乐不已,不等我问,他就及不可待骄傲地对我说:“校长,这是法语的早上好!”是的,北外的孩子从2018年秋季学期开始有了法语课,我们专门聘请了法籍教师任教,开设法语班,成为国内第三家引进法语课程的公办学校,丰富了外语种类,成为名副其实的外国语学校。

法语课只是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中的一个,到2018年秋季学期为止,我校一共开设了包括基础学科拓展類、体育类、艺术类和动手操作类等四大类,共50门校本课程。在按质按量完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我校充分挖掘教师资源,整合社会的优质资源,在基础学科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和开发校本课程,从内容和教学形式上丰富基础学科。学科拓展课程主要是对国家基础课程的补充与延伸,对应的是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乐学善学、珍爱生命、劳动意识、国际理解等核心素养基本要点。

每周的星期三下午是全校统一开设校本课程的时间。我们为了缓解学生在校期间紧张的教学压力,让学生在校的生活既快乐又有盼头,在时间的选择上,专门选择一周的中间,即星期三下午为校本课程开设的时间。每到周三下午,北外的学生根据自己开学初选择的课程,以走班的形式到相应的班级上课,既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与兴趣选择课程,又可以与其它班、甚至不同年级的同学一起上课,因此孩子们无比快乐,所以大家又把周三下午的课程称为“快乐星期三”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门类中找到和发现自己的兴趣与爱好,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可能,为高中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跨学科有机整合,形成综合实践课程

磁力王国、气球小创客、玩转电路、水资源STREAM、变换莫测的天气都是我校三年级学生正在研究的课题。在“玩转电路”的课堂上,当老师将学生们组装好的电路开关闭合时,小小灯泡发出亮亮的光芒,小学生们惊呼起来,他们想不到就这么几条电线、电池,尽然能够让灯泡发出光亮。惊呼之余,孩子们又在思考,为什么电会亮呢?它们通过什么在流动?是象水一样的东西吗?如果有两盏灯泡,又应该怎么连接呢?这是我校一节三年级的STEAM课程,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引起思考,在思考当中明白一个个小道理,整个课堂孩子们如小科学家一样,边实践边质疑,边释疑边探索,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孩子的思维体系中扎下根基。

STEAM课程是我校开设的综合实践课程中的一门。以主题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形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的要求之一,因此我们开设了综合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包括STEAM课程、社团课程、节日课程等三大类。综合实践课程对应的是勇于探究、问题解决、技术运用、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要点,致力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STEAM教育是近年来培养综合性人才的新式教育模式,它是融合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和数学(Mathematics)的跨学科教育,STEAM课程通过主题研究的形式,将各学科相互依托、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促进学生获取全面、系统的创新能力与素养,通过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我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设计了相应的主题,开设STEAM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社团包括文学社、广播站、英语戏剧社等17个学生社团,主要是针对初中部的学生,体现在三个“自”,在学校团委指导下,自主创办,自我管理,自由活动。节日课程包括外语节、读书节、科艺节和体育节等“四大节”,通过每年定期举办“四大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舞台,也成为学校展示素质教育成果的节日。

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在北外人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北外只有两年多的办学历程,但已经成功开发由品德修炼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等三大类,70多门校本课程组成的北外课程体系,已经成为了学校的常态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办学声誉。北外人以“仁爱”为本,以“精进”为求,在课程改革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得课堂者则天下”,作为教育人,有责任不断细化和开发教育教学资源。学校的工作总量就那么多,貴在精细,这份精细就要考验教育人的耐心和智慧,就是这份精细,成就了北外,成就了一所有品质的学校,在短短两年办学历程中,赢得了家长的认可,成为北海市最受欢迎的学校,真正实现了课程成为学校的品牌。义务教育的九年决定着学生一生的基础,我们有责任从源头教育好孩子,培养好孩子,扣好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颗纽扣,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杨春江.多元校本课程助学生全面发展[J].教育家,2018(35):62

[2]沈晓雨.STEAM课程:开启STEM教育的钥匙[J].上海教育,2018(24):14-15

[3]杨惠萍.我在三所学校的办学之旅[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04):180-184

猜你喜欢

课程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课程故事撰写的结与解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构建“双有绘本共读课程”的实践探索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课程融合要学会做“减法”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